台湾的民主政治,哪里出了问题?

2018-12-28 14:27评论关闭Views: 159

lycc

许多人从电视画面,看到台湾政治场域似乎有点荒腔走板,因此断言美国式的民主不适合华人社会,但是这样的说法过于武断;问题不完全是华人不适合民主,而是“民主”必须在合适的土壤中才能成长茁壮;也就是说,台湾实施民主政治的问题是:适合于民主政治的文化尚未成熟。

台湾的民主政治确实不完美,可是如果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一个社会从威权走向开放,短短几十年能有这样的成果,已经是一种奇蹟。事实上要真正实现成熟的民主政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美国,这些年的政治表现也出现不少弊病,但是我们能就此下结论“民主政治不适合美国”吗?

其实“民主”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古希腊雅典是第一个实施民主政治的城邦,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他著名的对话录《理想国》(The Republic)中,分析五种政治形态,最差的是独裁,倒数第二就是民主,柏拉图说独裁是暴君、民主是暴民;尤其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就是在雅典的民主政治下,被判处死刑。苏格拉底并没有犯什么罪,最多只是不讨人喜欢,因为他一天到晚带着一群学生(柏拉图当然是其中之一),在街头和人家讨论和辩论,许多社会贤达都在论辩中败下阵来,老羞成怒,一状告到法院,最后苏格拉底被定死罪的理由是:污染青年人的心灵。这是“莫须有”的罪名,却是民主政治多数决运作的结果,因此柏拉图痛恨民主政治,理由充分:多数不一定是对的;愚笨的决策不会因为多数而变得明智。从此两千多年,民主并不是西方社会的主流。

民主政治的逻辑非常简单,就是多数决,不论政策、法令,只要多数人赞成就是决策。但是多数赞成的政策不一定正确,甚至可能对社会整体产生灾难性的结果;除非人民具有足够的知识,并普遍具有反思、批判和推理的能力,否则民主决策不是一件好事。因此当代民主政治知道“民主”可能成为一只怪兽,所以必须在这只怪兽身上添加一些限制,才不会伤害自己,因此当代的民主称为“自由主义式的民主”(liberal democracy)或“宪政民主”(constitutional democracy),就是用宪法来规定民主的运作。譬如:一个人正常生活所必需的言论、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的自由,在宪法里得到保障,不受一般多数决的影响;此外,宪法里的政府机构是基于监督制衡的设计,不论英美国家行政、立法、司法的三权分立,或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分立,目的就是不让任何一种权力过度膨胀,造成滥权。当然,如果人民缺乏足够的民主素养以及公民品德,即使再好的民主制度设计,也无法成熟运转。换句话说,当代理想的民主政治,已经不只是投票、多数决,还包括有效的制衡机制和公民素养。

“中华民国宪法”立基于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所以在制度设计上,符合监督制衡的精神,所以台湾目前的缺失,主要不是制度而是公民素养。我从公民的民主常识和公民品德两个面向,来分析台湾当前的问题。

民主政治的基本常识至少有两点:(一)依法行政;(二)行政中立。当代民主政治对“民主”怪兽最重要的限制就是“法律”——依法行政,要求任何政党即使获得多数人民的支持而取得政权,也不能为所欲为。民主不只需要法治,民主就是法治,有权力者无法滥权的关键就是他们必须依法行政。管中闵先生今年元月当选台湾大学校长,却一直无法上任,民进党找各种理由“卡管”,并要求台大遴选委员会重启遴选,但是台大拒绝接受,理由很简单:整个遴选过程并没有违法。台大曾经为了这件事,召开两次临时校务会议,最后的决定都是要求民进党政府“尽速聘任管中闵”。如果台湾人民普遍知道“依法行政”的重要性,民意的怒吼一定会逼民进党就范;可惜,“依法行政”的理念并没有深入民心,否则台大早就有校长了。
前《促转会》副主委张天钦,打算利用职权攻击国民党在新北市的参选人侯友宜,还自诩为“东厂”。事件经媒体曝光后,张天钦立刻成为全民公敌,他的作为违反“行政中立”,背离民主政治的核心价值,所以民进党也不敢袒护。张天钦在第一时间辞职,民进党马上对外声明:“张天钦是个案”,这表示张天钦的作为是民主政治所不容,这已经是台湾人民的共识。

但是在另一件事情上,证明台湾人民对“行政中立”的敏锐度仍然不足。为了年底选举,国民党推出三个公投案,每一件公投案的连署人数都在45万左右。案件在八月底送进“中央选举委员会”审查,中选会主委陈英钤在九月上旬就对媒体说:“部分户政机关表示,国民党的公投案有六成的连署不合格。”然而在他讲话时,还有许多地方的户政机关根本尚未进行连署人的审查工作,在没有完成全部的审查之前就对外放话,陈英钤的作为显然是为了打击国民党的威信,事后证明国民党三个公投案都通过连署条件,并没有六成的不合格率。然而陈英钤急于表态、讨好民进党的离谱行径,台湾人民似乎没有什么感觉,这证明他们普遍对于“行政中立”一知半解。

民进党任用的政务官在政治立场上支持民进党,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所以他们可以在下班或假日,以个人的身份支持或畅谈民进党的理念;但是他们在执行政务时,却不能图利民进党,因为他们领的薪水并不是民进党支付的,而是全体台湾人民买单。所以“行政中立”的意义是:使用公共资源,就必须以全体人民利益为目标,不能因为个人的政党偏好而公器私用。台湾人民在这方面的民主常识,还有待加强。
民主不只是制度,如果台湾人民对于“依法行政”“行政中立”有深刻的认识,自然会形成一种适合于民主政治健康发展的文化。

其次,民主政治的成熟也有赖公民具有一定民主的素养。台湾长期在儒家教育的薰陶下,很容易形成唯我独尊、排他的一元价值观。传统的儒家教化相信“道”是一,也就是说,真理只有一个,人们只要禀持良心,就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因为是非对错是有标准答案的。所以如果我摸著良心认为是对的事情,你却认为是错的,那一定是你没有良心,因此攻击、仇恨、羞辱一个没有良心的人,似乎具有道德正当性。孟子说“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就是基于这样的精神。然而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基本的假设是价值多元,也就是说,许多事并不是“良心”可以决定的。两个一样真诚、有良心的人,对于同一件事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在一个言论、思想自由的社会是很正常的事。譬如:到底该不该继续使用核能发电?支持或反对者的差异,并不是一个比较有良心,另一个比较没有良心,而是他们的价值观不同。支持继续使用核电的人可能比较在乎电源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反对者可能担心安全或核废料的处理。就像有人舍得把钱用来买衣服,有人比较舍得用在享受美食,没有哪一个是正确的,只是价值观不一样而已。
在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人们最需要培养的品德就是容忍。所谓容忍,就是面对不同意见和想法的人,可以进行讨论、辩论,如果最后还是无法形成共识,只能容忍,绝对不能采取身体或语言的暴力。采取任何形式的暴力对待异己,不但无法达成说服的目的,而且会制造仇恨,增强对立。台湾社会目前的状况,正是在一个儒家“标准答案”的想法还根深蒂固、容忍的精神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因此呈现在实践民主过程中的种种负面戏码,并不是民主本身的问题,而是民主公民的品德需要强化。
从人类的历史来看,“自由”一直是得来不易的,而“民主”则是经过不断的修饰。成熟民主政治的前提是“人民真正有能力当家作主”,所以即使世界上任何一个民主国家,真正的“民主”都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趋近过程。台湾的民主确实跌跌撞撞,但是如果“自己的前途自己作主”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理想,我们现阶段需要努力的是:将这样的追求导入正轨。
作者:林火旺 系台大哲学系兼任教授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