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20多年,中国和邻国间的资本、货物、人员、信息流动急速增加,由此催生了许多不同区域层次的跨境合作。由环黄海地区11个重要城市创设的东亚经济交流推进机构(OEAED) 是中日韩第一个跨境城市间经贸合作组织,前身是亚洲成长研究所(AGI)1991年倡议“环黄海经济圈构想”后应运而 […]
专家专论
-
东西方不同的全球化逻辑
随着中美贸易战的发展,“修昔底德陷阱”成为人们形容当代国际关系与世界秩序的主要逻辑。其实,这只是西方国家对国际秩序的一种解释。20...
-
货币的迷失
每一种货币都有自己的理论基础,才能支撑整个金融逻辑的进化。比如以金银计,一个简单的货币数量论,再加上所谓的黄金运输点,我们既能搞定...
-
扩大内需,对冲贸易战影响
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贸易战升级更是雪上加霜, 全球各大央行近期跟随美联储纷纷减息,力求避免再次衰退。尽管有年初以来的降准和减税降...
从贸易战走向货币战
8月初中美在上海的新一轮谈判并无建设性的进展后,特朗普总统决定对北京施压——9月1日起对总值3000亿美元的中国大陆进口商品加征10%的关税。随后,人民币贬值破7关卡,美国财政部又将中国大陆列为“汇率操纵国”,即宣告双方已开打货币战,而货币战的冲击范围势必更深、更广,全球金融市场 […]
阅读全文 ›日本企业对中投资有退有进
受劳动力工资等经营成本上升和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这两年外资企业撤离中国的传闻不绝于耳。与之相对,中国商务部的年度统计则显示:与前一年相比,2017年和2018年对华外商直接投资额(实际利用金额)均保持正增长,新设企业数的年增长率更是分别高达27.8% 和69.8%,可谓形势喜人。 […]
阅读全文 ›规模经济与创新
作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拥有巨大的规模经济竞争优势。城市化让这种效应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展现出来。城市经济中迅速发展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与农村过剩的劳动力之间形成巨大反差,推动了数十年来城市化所带动的人口迁徙,催生了数量众多的“大城市”。现在中国有三个城市的人口超过2 […]
阅读全文 ›关于上海自贸区新发展方向的一点思考
未来五年的全球增长路径可能不是那么平稳。大概率是全球集体可能会再做一次量化宽松,因为美联储已经转向,其他国家大致都会跟随继续放水,制造更大的泡沫。此外大国之间竞争的量级可能还会持续提升。如果特朗普再获得第二任期,至少还可能干五年,会导致民粹主义和保护主义进一步升级,可能未来长达十 […]
阅读全文 ›财政压力大,美国对外经费捉襟见肘
从特朗普总统执政以来,美国政府一直对外推动“美国优先”政策,并退出多项国际条约,扬言要改变国际社会对美国不利之规则。但事实上,在预算紧缩财政压力下,美国政府对外政策的整个施展空间却是相对缩减,更加显现出外强中干之无奈现实。 从2017年4月开始就传出为减轻政府财政负担,美国国务院 […]
阅读全文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潜力
一个经济体在中长期内的增长,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的积累,这是个比较典型的模式。另外一类模式,与发展中国家相关性更大,即所谓的二元经济模式。二元经济模式讲的是什么呢?除了按照传统的、经典的,通过资本、技术、效率积累之外,还有另外一种渠道来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支持一个经济体持续增长,这就 […]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