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预算案的新思维新亮点

2024-04-08 12:13评论关闭Views: 10

 xgjrkj

新一份财政预算案出炉,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强调,今年主题有三,排第一位的乃是坚定信心,其次是抓紧机遇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新财案封面为浅杏色,正正寓意晨曦来临,香港未来发展可期。事实上,为了迎接新常态、新形势,预算案也相应提出了新思维、新亮点。

 

坚定信心:靠盛事,谷旺市

香港经济情况难道如此拙劣?真相并非如此。去年GDP增长3.2%,展望今年亦有3%左右,虽然逊于内地的5%左右增幅,但对香港这个已发展经济体来说可算不俗,包括恢复到疫前水平,查2014年至2018年间的五年年均增速便为2.8%。再加上,香港失业率持续少于3%,总失业人数甚至跌到10万左右,后者更加胜过疫前。客观数据表明,要说香港今不如昔,实在没有基础可言。

问题并非没有,陈茂波也坦言,受累于地缘和利率因素,香港资产市场表现不佳,这多少损及市场信心。的确,正当外围股市节节上升,甚而屡创新高,港股的斯人独憔悴无疑相形见绌;另外楼价同样跌跌不休,自高位回落了两三成之多,难免造成负财富效应,连带本地消费意欲亦受牵连。不必讳言,内地也面对类似困境,但香港这个国际城市,无疑更容易拿来跟其他地方比较,“有比较有伤害”。其中,新加坡成功邀来美国天后Taylor Swift举办演唱会,香港反倒在美斯表演赛一役闹出风波,以致连带“盛事经济”都被比下去,舆论于此当然还发挥了推波助澜之效,令香港的信心危机进一步扩大。

虽谓事不离实,香港客观形势依然大好,即使个别环节未如理想,但许多国际明星和球星,以至金融、创科巨头还是继续接踵来港,证明香港吸引力、竞争力仍在。陈茂波预算案的一大重点,正冀透过“盛事经济”来反复证明,香港始终是个国际大都会,对外开放的大门始终打开,别人筑起壁垒并不会构成影响。比如每月在维港举行烟火及无人机表演,正可缔造歌舞升平的盛势。香港市况愈旺、人流愈多,市民信心自然愈强,消费好了亦会带动其余行业向好,形成良性循环。

预算案之所以重视信心,理由正是香港实质基本因素绝对不差,差在妄自菲薄的氛围挥之不去,尤其是受到“唱衰香港”的内外夹击,以致“说好香港故事”的工作一直难以做好。相对地,Taylor Swift的“造神”舆论工程,却是愈演愈烈,继《时代》杂志封为去年“风云人物”之后,围绕她经济效益及正面新闻持续不断,好形成一股“不可错过(FOMO,fear of missing out”氛围,并好使这个“造神”过程“自我实现”。反观其他美西方以及亚洲的巨星则无此待遇,不管亚洲巨星浪潮正在愈刮愈烈,特别是中韩日的演艺事业日益蓬勃。这年头,已难停留在“有麝自然香”般被动了,而要积极地说好唱好,令香气变得显现、主动伸到鼻子旁,甚至争取把“好”演绎成“很好”,把“很好”演绎成“十分好”之类。

预算案的坚定信心工程,当然有针对到楼市和股市。一方面,因应过去十余年的楼市只升不跌预期,而设立的多项需求管理措施,预算案都全面“撤辣”,这绝对出乎市场意料,因市场早前较多认为只会“减辣”而不“全撤”。另方面,继早前降低股市交易印花税后,亦将进一步提升市场效率和流动性的工作,正研究的措施包括完善上市机制、优化交易机制、改善对投资者服务、加强市场推广等等。

惟平情而论,受制于前述的地缘与利率因素,此两者才是当前最凌驾性的因素;从税率入手坚定信心,当可产生正面刺激,但要说足够逆转市况,在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如意下,实际效果恐怕事倍功半。之前文章《港股港楼见底了吗?》已述,论诸基本因素,港股或已见底,而事实上近月市况亦已好转,毕竟醒目钱总是“低买高卖”,倾向趁低吸纳;可是楼市方面,由于过去累积升幅实在太多,基本因素反映当前还是偏贵,故此下调压力不见得容易扭转。

 

地缘风险增 “中国加一”创机遇

预算案一大重要研判,正是香港之于地缘和利率因素的角色十分被动,所以无论出口抑或投资均难有大作为,所以才在消费及旅游方面入手。可是,这不代表预算案就此束手无策,反之预算案提出一个崭新观点,特别在地缘因素下,香港尚可转危为机,方法是在“超级联系人”及“超级增值人”的基础上,多扮演深一层的新角色。

中美贸易关系改变,无可避免会影响香港作为中转站的身份;再加上,美国总统拜登既持续了上任的对华贸易政策,打压程度且更胜从前,而誓要重夺总统宝座的特朗普,亦提出当选的话将把中国商品统一征收高达60%的关税,凡此种种,均令贸易形势变得更不明朗。然而,种种迹象显示,就连西方媒体都不讳言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依赖仍大,只是在表面上隐去而已,就似欧洲还是仰赖俄罗斯的能源供应般。一方面,中美两国的直接贸易往来规模有所下跌,所以形成一个“美国措施收效”的表象,好向各界交代,自欺欺人。但另一方面,中国对其他国家的出口既是大幅上升,例如越南,而追踪越南对美国的同期出口,也同时录得规模相若的增长;换言之,中国商品并非没有出口美国,而是借助东南亚及拉美之类曲线进入美国。

香港作为国家与国际之间桥梁——注意不独是中美之间桥梁,理所当然地可以在“走出去”和“引进来”方面贡献更多。预算案新提出的一个“中心”,正是“跨国供应链管理中心”,所觊觎的正是相关“中国加一”的机遇:首先,美西方已不再提倡“分道扬镳(decouple)”,转而高举“分散风险(de-risk)”,“中国加一(China Plus One)”之谓应运而生,意思就是不会全面撤出中国,而是所谓不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篮子,所以在中国以外多部署一个点。

其背后所意味的,乃是香港仍可继续扮演国家与国际之间桥梁,毕竟“中国加一”的策略里中国不能缺席,在“引进来”层面香港仍有大量机遇,事实上由智能手机到电动汽车的美国龙头都没有撤出中国。于此基础上,内企本身也要加快部署“走出去”,譬如在东南亚成立总部或分部,好协助中国商品或品牌借道境外再流入美西方市场。众所周知,愈来愈多企业明白个中好处,由视频平台到时装网店等,都纷纷以“非中国企业”的旗号进军全球;这里毋须过分诸诉民族主义,而是客观形势下的合情合理调整,其本身不会损害国家及国民利益,而是反过来有利于国家及国民的未来发展。何况,更多内企成功“走出去”,我们岂不乐见其成?香港正可发挥“超级联系人”及“超级增值人”的功能。预算案便指,香港作为区内首屈一指的金融和商业中心,能提供全面和完善的专业配套服务,支援企业在海外的业务需要,这对海外经验较少但希望“走出去”的内企尤为重要,这包括了咨询服务、贸易融资、企业培训等。

预算案如何加快推动“跨国供应链管理中心”的发展?市场肯定充满期待。退一步说,“一带一路”的倡议和“大湾区”的建设,早已为此营造理想环境,预算案并提出会统筹其他“香港队”的机构,合力研究相关推行细节,包括设立单一窗口,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亦会配合加大力度吸引内地生产企业来港开设管理离岸贸易的总部。

预算案对经济形势的研判准确,也提出了实质的对应策略与措施。接下来,只要有效贯彻执行,成功坚定信心、成功把握机遇,香港形势必将好上加好,今年胜旧年。

 

作者:明生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