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史上最大选举年”,将如何重塑全球政经秩序?

2024-02-06 12:17评论关闭Views: 70

toupiao

2024可说是全世界的选举年,根据美国《时代》杂志的统计,在2024年,全世界至少有65个国家(地区)将会先后举行选举,预计将影响全球超过40亿人(约占全球的49%),当中约有20亿人能投票,创近30年的全球选举高峰期。

《彭博》则从经济角度估算,指出占全球GDP产值42%的国家(地区)将选出新领导人;其中不乏对地缘政治影响甚巨的国家(地区),如美国、印度、英国、日本、俄罗斯。

超级选举年的序幕,已在1月7日由孟加拉国揭开,总理哈希纳赢得第五个任期。台湾地区刚完成的“大选”,也引起全球瞩目,因为选举结果牵动地缘政治态势,影响巨大。

还有一些选举看起来“胜负已定”,如3月将举行的俄罗斯选举,总统普京料能将继续执政到2030年,但多数国家的选举结果看来仍是悬而未决。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许多国家同一时候举行大选,其所产生的连锁效应更大,将会对未来几年全球政治局势走向产生巨大影响。

世界各地候选人与选民关心的议题不一,从严肃的中美两大强权角力,到与民众有切身关系的经济议题如通胀,五花八门,其中这几场选举备受瞩目。

 

01.美国总统大选:川拜再战!

今年最受瞩目的,就是11月5日举行的美国总统大选,也是2024年超级选举年的压轴重头戏。根据目前支持率来看,这次美国大选可能又将在前总统特朗普以及现任总统拜登之间的“二老对决”。

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称:“我认为这可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重要的总统大选。”

强势回归的特朗普在共和党首场初选中获得压倒性胜利,党内无人可及,后势看好,除非多起官司筑起高墙阻拦,否则他的提名路径乃至当选大道都将畅通无阻。年迈的拜登声望下坠,在六个关键摇摆州民调也明显落后特朗普,主要反映美国民众不满意疫情后物价通胀所带来的高生活成本,连任之路阴影重重。

假如特朗普成功“回朝”,世界局势必定会有翻天覆地的改变。首先,美国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肯定会减少,甚至有可能完全停止,缺少美国的支持,乌克兰将无法继续与俄罗斯战斗;其次,在特朗普治下,美国与欧洲及日本等盟友的关系可能将会再次变差,重回4年前的孤立主义状态。内政上,特朗普曾多次威胁“回朝”后将对一些曾与他“作对”的政府部门、官员或检察官进行大清洗,此举势必会对美国政府架构和制度产生灾难性打击。

对于中国,特朗普的政策将失去拜登当局“竞与合”的可预期性。特朗普的政治能量主要出自一种反精英建制的情绪,因此其对华政策将会随着其民粹政治的需求而随时转变,很可能会将国内经济社会问题(例如工人失业、贸易逆差、毒品问题等)“外部化”到中国头上,鼓动仇外心态。而由于特朗普不认同气候变化,中美在此合作空间减少。同时,特朗普也可能大加关税同全球发起贸易战。唯一对中国有利的,大概是特朗普明显不会为台湾付出太多。

不过,特朗普的任何过火行为都有可能受到国会两党的阻碍,但总统的行政权力已足够特朗普为美国体制带来翻天覆地的转变。

 

02.欧洲议会选举:极右派势力抬头?

五年一次的欧洲议会选举将于2024年6月6日至9日举行,这将是英国“脱欧”后的首场欧洲议会选举,被视为欧洲政治的“风向标”。欧盟27个成员国超过4亿名选民将投票选举大约700名议员。

欧洲议会是欧盟的立法、监督、预算和咨询机构。新一任欧盟委员会主席提名需经欧洲议会表决通过,而欧委会主席相当于欧盟的“政府首脑”,对欧盟的内外决策有着重要影响。

虽然现任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未有宣布寻求连任与否,但欧盟各派都正为争夺委员会权力而磨刀霍霍。外界认为,这是对欧盟民粹主义者的考验时刻。

近两年欧洲极右翼势力增长迅猛,荷兰大选已经让维尔德斯领导的反伊斯兰、反欧盟的极右派自由党成为赢家;2022年意大利大选,梅洛尼领导的极右派兄弟党也赢得了选举;2023年,芬兰左倾的五党联合政府执政4年后被选民抛弃,芬兰史上最右翼的政府随之成立;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思也在选举中大获全胜,这位55岁的中右翼领导人在议会选举中的优势远远超出他首次参选;德国和法国的极右政党也逐渐打进主流,对传统政治势力构成重大威胁……

有欧洲民调机构数据显示,欧洲极右翼政党的政治支持率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2023年12月初,欧洲12国极右翼政党齐聚意大利,为欧洲议会选举进行动员。聚合了主要极右翼政党的“身份认同与民主”党团摩拳擦掌,试图跻身欧洲议会前三大党团。

2024年欧洲议会的选举,右翼民粹主义议员能否获取欧盟更大发言权,外界正拭目以待。若接下来欧洲整体政策或会进一步“向右转”,这将在经贸、投资、科技等领域对中欧关系带来压力。

 

03.俄罗斯总统大选:料无人敢挑战普京

俄罗斯总统选举将于3月15日至17日举行。2023年12月18日,现任总统普京向俄中央选举委员会正式登记为总统候选人。2000年3月26日,普京正式当选总统,首个任期结束后,普京又在2004年、2012年、2018年三度出任俄罗斯总统,掌舵这个横跨欧亚的北方大国。

外界认为,只要普京3月竞选连任,俄罗斯料无人出面挑战。届时距离俄乌冲突爆发已超过两年,俄罗斯进入战时社会“新常态”为时已久。总统选举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俄罗斯民众对克里姆林宫领导的“特别军事行动”的一次表决。

在西方,很多观察家曾预计,随着经济制裁的深入和军事冲突的延宕,俄民众的日常生活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最后导致针对克里姆林宫的普遍不满,俄罗斯可以从内部“瓦解”。但现实已经证明这些预言全部落空。

根据目前多方预计,普京料将以高得票率赢得选举,继续领导俄罗斯,执政至2030年。

即使是反对对乌开战的俄罗斯民众,也不愿看到国家队在战场上落败。这些因素都决定了普京连任的必然性,以及普京对乌路线的持续性。

乌克兰原本同样定于3月举行总统选举,但乌宪法规定,战时状态下不得进行选举或政府换届。乌议会已将战时状态延长至2月14日,未来可能继续延长,导致大选延期。

 

04.印度总理大选:莫迪有望再度连任

2024年4至5月,印度将举行大选,选出领导全球第一人口大国至2029年的政府。印度现任总理莫迪和他的印度人民党将寻求第三个任期。

印度近年经济增长速度可观,自许为“全球南方”国家代表,加上中美关系紧张溢出的红利,经济前景看好。2023年12月4日,人民党在印度中央邦、wrestedRajasthan和Chhattisgarh三个关键邦议会的地方选举中获胜,这三个邦位于人口众多、政治上具较高影响力的北部印地语区,也是每轮总理大选前夕被视为风向目标核心大邦,该结果反映执政10年的莫迪依然受到欢迎。地方选举结果公布后印股隔日创下历史新高,表明市场普遍乐见莫迪问鼎第三任总理。美国智库Morning Consult最新调查也显示莫迪国内支持率高达77%,是全球22位主要领导人中最受本国民众欢迎的一位。

莫迪2023年7月曾表示:“根据以往的纪录,在我们政府的第三个任期内,印度将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莫迪援引国家发展委员会报告的数据称,在过去5年里,有1.35亿人摆脱了贫困。

不过,印度经济强势崛起的态势虽有增无减,但内部纷扰加剧,在国际舞台上,莫迪的形象也因印度人民党的印度教民族主义而受损。批评人士表示,莫迪的政治生涯和成功,奠基于印度国内10亿多名印度教徒的支持,以及煽动对国内少数穆斯林族群的敌意。近期更有141名反对派议员遭停职,反对党就戏称此举是莫迪对“民主的嘲讽”。

莫迪连任预计将延续先前印度制造、对外开放外交的政策。2014年以来,印度一面小心维系着与俄罗斯的传统合作伙伴关系,另一面又不断加深与美日澳等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合作,建立与西方民主阵营亲近的形象吸引跨国资本流入,不过却与巴基斯坦及中国的政经关系益趋紧张,未来五年印度能否继续拿捏好这种外交上的暧昧与平衡,将值得重点关注。

 

05.英国议会选举:14年来首次政权轮替?

英国预计在2024年底至2025年1月前举行大选,实际时间尚未确定。自2010年以来,保守党持续执政,将英国带出了欧盟,经历过新冠疫情,换了四次首相,如今已经走到穷途末路,民调上稳定落后工党十几至二十个百分点,几乎只是在等待交出政权。

保守党失去民意支持主要原因为越来越多人认为脱欧是个错误的决定,另外,自疫情后经济增长停滞也是英国一大问题,GDP近两年几乎零增长,尤其是去年特拉斯推行的迷你预算引发的金融危机后,保守党支持度一路下滑。

由于在俄乌战争的问题上,保守党和工党立场一致,即便这次大选真的由工党胜出,未来英国的相关政策也不会有任何改变,只有在移民政策、气候政策等内政层面会出现较明显的改动。不过,在净移入人数处于历史高位之际,工党也会支持一定程度限制移民人数的政策。

其他值得关注的选举还包括印度尼西亚、奥地利、立陶宛、南非、加纳、塞内加尔、墨西哥、委内瑞拉、比利时等等,可以预测,2024持续近一年的世界大选举,必将给人类文明走向带来高级别震撼。近年来世局动荡本就加剧,各国接二连三的选举及强人政治的兴起,意味着将在国际间注入更多的摩擦与冲突因子,使得世局变得更加动荡不安。置身在外的我们也不得不留心其政治抉择将会如何影响国际大局。

 

作者:刘涛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