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自主与中美较量大转势

2023-12-29 15:35评论关闭Views: 12

 

十年前美国经常挥舞制裁大棒威胁中国,要求人民币升值。事实上,从2005年开始到2012年期间,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幅度超过30%,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度接近破6边缘。虽然从2013年开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结束了单边升值的局面,但汇率区间仍基本保持在6—7之间,而且市场曾预期,7将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大底。然而,新冠疫情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不仅多次跌破7算,而且在较长时间内徘徊在7算以下。那么,这个时候美国为什么没有像过去那样要求人民币升值呢?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美国对中国的制裁已经使出了浑身解数,制裁手段已经用无可用了。自2018年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发动贸易战以来,美国对中国的围追堵截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从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直至舆论战,美国都采取了极限施压制裁手段,相对这些极限打压措施,逼迫人民币升值只是小儿科,对中国也没有任何威胁作用,因此,要求人民币升值已经成为过时手段。

第二,通过逼使人民币升值来威胁中国已经变得毫无意义。十年前,中国的经济体量较之美国还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十年前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较高,尤其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很大,因此,在当时的背景下,如果人民币升值将会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出口贸易,从而拖累整个中国经济。然而,时过境迁,中国的经济规模已今非昔比,中国的经济总量即便按照汇率折算也已经达到美国的七成以上,特别是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已经转型成为内需拉动为主的内生动力驱动型经济,对国际市场依存度大大降低,特别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下降幅度更大,目前美国只是中国第三或第四大贸易伙伴而已。早在2018年美国向中国发动贸易战之初,国内就有媒体指出,即便中美贸易降为0,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只是零点几个百分点,可谓十分有限,对此,美国应该是心知肚明的。显然,在美国市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力显著下降的情况下,再企图通过玩弄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把戏对中国已经起不到任何威慑作用,中国根本不会当回事。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在当前情况下,即便人民币升值反弹,对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影响也十分轻微,当今世界中国已经成为第一大贸易强国,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对中国制造产生了严重的依赖,即便人民币升值,中国制造产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仍然具有极强的竞争力。也就是说,无论人民币升值与否,中国经济和中国对外贸易依旧稳如泰山。

第三,现阶段人民币升值完全不符合美国利益。目前,美国相对于中国有两大痛点,一是美国的经济规模被中国紧追不舍,随时有被超越的可能,二是美国社会经济深受通货膨胀之苦,降低通货膨胀率成为美国政府的头等大事。此时,如果人民币升值,那么按照汇率折算的中国经济规模将会更接近美国,超越美国的时间将会大大缩短,这是美国所不愿看到的,这完全不符合拜登政府当前需要唱衰中国经济而美化美国经济的政治需要。与此同时,如果人民币升值,那么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中国制造产品价格必将随人民币升值而上涨,这对于美国的通货膨胀将会起到火上浇油的巨大推动作用,甚至会令美国政府作出的一系列降低通胀的巨大努力大打折扣。这不仅是美国政府不愿看到的,而且也是无法接受的。因此,目前人民币升值既不符合美国的政治利益,也不符合美国的经济利益。美国如果逼迫中国对人民币进行升值,那等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第四,人民币汇率完全处于中国的自主可控状态,美国已经无能为力。中国发展到今天,在各个方面已经成为一个能够与美国分庭抗礼的全球性经济体,美国无论通过经济的、军事的、科技的、金融的任何手段,都不可能左右人民币汇率的走向。中国不仅不会让人民币成为美元的附庸,听任美国的摆布,而且要打破美元一家独霸的国际货币体系格局,让人民币最终比肩美元。目前,中国正在积极稳妥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不仅建立了人民币跨境结算系统,而且还建立了人民币结算的石油期货市场以及其他大宗商品市场,与此同时,一方面,中国主导的国际金融组织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银行、丝路基金等新兴国际金融组织快速崛起,另一方面,中国与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货币互换协议,这些措施极大推动了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广泛使用。目前,全球正形成一个去美元化浪潮,同时形成了一个人民币席卷全球的新浪潮。在这种背景下,美国要考虑的不是人民币升值与否,而是如何维持美元岌岌可危的霸权地位,尽量推迟美元霸权坍塌的时间表。

 

2023:中美较量见分晓

美国对人民币汇率的无可奈何只是中美较量的一个侧面,事实上,自美国对中国发动贸易战五年以来,中国已经逐渐改变了被动应对的局面,中美全方位较量的结果正变得越来越清晰明了,尤其2023年将是中美较量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里程碑年份,因为这一年美国对中国的制裁已经力不从心甚至有无能为力之感,而中国面对制裁稳如泰山,发展独好。中国与美国在许多方面的较量都呈现反转之势,美国的短板开始暴露出来,而中国的优势在不断凸显,特别在以下三个方面对比尤为突出。

第一、美国经济危机四伏,中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虽然进入2023年美国经济没有如市场之前预期的那样步入衰退,但美国经济危机四伏却是不争的事实。美国的服务业占经济总量高达八成,而制造业占比约10%,美国的经济结构严重畸形,几乎无法改变。这使得美国市场对外部的依赖十分严重,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美国这种脱实向虚的经济结构让美国经济变得更加脆弱,更容易泡沫化,并且更容易爆发经济危机。与此同时,美国政府的债务堆积如山,政府关门危机和债务危机随时爆发,这导致全世界对于美元的信任度不断降低,美元霸权地位根基动摇,美国企图通过美元霸权收割世界转嫁危机的难度越来越大,一旦美国爆发经济或金融危机,那么,美国将要承担最主要的灾难性后果,从而重创美国经济。当前,美国的通胀率虽然有了明显下降,但是仍然没有达到美国政府之前预设的目标,美国的利率预料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高位运行,从而严重困扰美国的企业和民间经济活动。反观中国的情况,正好与美国相反,最新公布的数据表明,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达到5.2%,各项经济指标特别是产业升级转型指标不断改善和提升,以高铁、造船、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中国高端制造正在大踏步走向国际市场,并成为中国与美国进行较量的铁拳头。

第二,美国国际影响力明显下降,中国朋友圈越来越大。一直以来,美国对竞争对手和不听从美国指挥的国家动辄制裁打压,其中一条惯用的手法就是在国际上拉帮结派、孤立对手甚至进行围追堵截,美国为了遏制中国的崛起,更是无所不用其极,但是,美国的双标行径、倒行逆施伤害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可以说,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反感美国的横行霸道,即便是美国的西方盟友也是满腹牢骚、怨气冲天,有少数国家没有公开反对美国,也主要是因为慑于美国霸权敢怒不敢言而已。美国失道寡助正变得越来越孤立。相反,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越来越深入全球各国人心,尤其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全面推进,让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从中受益,中国给世界上其他国家带来的是合作、互惠、共赢、利益和福祉,中国在国际上的理念和做法与美国高低立现,因此得到绝大多数国家的支持和拥护。美国企图在国际上搞小圈子孤立中国不仅一事无成,最终被孤立的却是美国自己。

第三,美国受到战争拖累,军事、科技、美元霸权难以维持,中国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正在成为新潮流。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大军事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带头大哥,由于北约的无限东扩引发了俄乌战争,美国这个带头大哥无论是出于脸面需要,还是出于搞垮俄罗斯的臆想,都不得不支持乌克兰,而且还要确保乌克兰能够抗衡俄罗斯。这意味着只要俄乌战争不结束,美国就不能从俄乌战争中脱身。美国军工复合体虽然从俄乌战争中发了大财,但美国政府财力和军力却不断被消耗。与此同时,由于以色列是美国安插在中东阿拉伯世界的一颗楔子,以色列与美国几乎是情同手足,因此,支持和保护以色列是美国的天职。最近,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哈马斯爆发严重军事冲突,美国立即做出反应,不仅向以色列紧急拨款近百亿美元军援,而且还向地中海派遣航母战斗群,据说,后续还有新的航母战斗群加入。如今,以巴军斗仍在持续之中,据悉,黎巴嫩真主党游击队也不时向以军发动袭击,以色列的战争处境恐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除。这意味着美国政府必须调动财力和军力以确保以色列不会被阿拉伯国家灭国。美国再次陷入中东战事已经不可避免。相反,中国一直在致力于世界和平发展事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直以来,中东的两个老冤家伊朗和沙特阿拉伯,在中国斡旋之下历史性地出现了大和解,并带来了整个阿拉伯世界出现大团结的新局面。与此同时,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金砖国家机制、上合组织平台、亚投行等新兴国际组织,最大范围地团结世界上所有热爱和平与发展的国家和地区。中国给国际社会带来巨大正能量,并正在国际上形成了一股新的潮流。

2023年的8月29日,正值美国商务部部长雷蒙多在中国访问之际,中国的华为公司发布了突破5G芯片技术的Mate 60手机,由于雷蒙多是拜登政府对华进行技术封锁的主要操盘手之一,而且一直向中国挥舞制裁大棒企图逼迫中国在高技术产业领域向美国做出让步,因此,华为Mate 60手机的推出无疑是给雷蒙多和美国政府一个强有力的回应。世界主流舆论观点认为,华为Mate 60手机的横空出世宣告美国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的彻底失败。一个多月之后的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此次峰会迎来了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的政府首脑、主要领导人和重要官员代表出席。对于此次峰会国际舆论的普遍看法是,美国在国际上搞拉帮结派逼迫其他国家选边站队企图孤立中国的阴谋彻底破产。上述两大标志性事件说明,从2018年美国政府对中国发动贸易战五年以来,美国对中国所采取的一系列遏制措施已经难以为继,美国已经无牌可打,中美之间的较量已经初见分晓,遏制中国已经成为美国不可能实现的空想。

 

作者:颜安生 系香港期刊传媒公会副主席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