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见顶了吗?

2023-12-29 15:20评论关闭Views: 5

2023年11月30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相关数据,制造业PMI跌至49.4,连续2个月低于50的荣枯线,回答需求不足的企业比例增至60%以上。除了房地产市场低迷等内需之外,来自海外的新订单指数恶化等外需也成为经济复苏的拖累。

更早的中国前三季度宏观运行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增长未及5%,加之中美GDP差距进一步扩大,结合种种,中国经济是否触顶再次成为西方经济界热门话题。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英国《经济学人》今年5月以《PEAK CHINA?》(中国经济见顶了?)为封面标题的文章,称尽管过去70年,中国实现了“和平崛起”,尤其是和美国的关系达到了顶点,但现在这一切已经结束,劳动力减少、老龄化加剧和地缘政治紧张将导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此论一出,附议者颇众,还有著名的经济学家、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曼,在《纽约时报》撰文认为,30年的经济奇迹已令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的经济超级大国,但中国2008年之前高速成长的步伐显然无法持之以恒,问题的症结是,中国整个社会储蓄过了头,并不利于经济。

确实,中国经济最近的表现确实不太好,但主要问题其实集中在一个行业——房地产。

从2023年三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来看,其实各行各业都超过预期,很少有低于2019年1—9月同期的,唯有房地产,数据比2019年糟糕得多。2019年1—9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98008亿元,2021年的同期数据为112568亿元,同比增长8.8%,达到历史最高点。2022年1—9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3559亿元。到了2023年 1—9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只有87269亿元,远低于2021年水平,也比2019年水平要低。

根据高盛估算,房地产在2015-2019年期间,贡献了1%—2%的GDP正向增速。而在2022年,房地产拖累了超过两个百分点的GDP,在2023年拖累了1.5%-2%。2024年预计还有1%的负向影响。如果高盛的预测是对的,2023年和2015-2019年相比,房地产一个行业就让中国GDP增速,降了3%左右。

换句话说,其实2023年其他行业的发展,让实际上2023年的情况,没有想象的这么糟糕。

针对当前房地产企业债务危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11月28日在香港指出,房市波动非中国独有,而中国自1990年代开始城市化,蓬勃发展了30年,现正处于过渡期中间,故需纠正措施。当前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整体银行贷款23%,当中抵押贷款不良率为0.52%;房地产开发商不良率为2.7%。他表示,分析中国经济需要注意两个视角:

一是当前中国的GDP总量已超过人民币120万亿元。庞大的基数决定了中国经济很难像此前那样维持每年8%至10%的高速增长。

二是中国正在经历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传统增长模式过度依赖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更加重要,中国必须更加关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新的增长点。

除了经济增长动力明显减弱之外,作为“中国触顶论”的另一有力旁证,就是原本持续逐年拉近中的中国GDP与美国GDP的差距,最近又开始拉大了。

在经济学界,一直以来有一个奇特的理论,叫“70%魔咒”,指的是当某个国家的GDP总量达到美国的70%左右时,美国就会以各种手段制裁这个国家,拖慢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拉大其与美方的差距。

也就是说,该理论认为,70%是美国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对美国造成威胁的重要指标。二战后,曾经有两个国家在不同时期接近美国GDP的70%,分别是苏联和日本。但是,他们都没有能够持续发展下去,而是在与美国的竞争中快速败下阵来。

苏联在二战后成为了美国最强大的对手,1975年,苏联GDP达到巅峰,但其实所占美国的比重仅仅占40.60%。可美国并没有放弃打压这个美国自立国以来所遇到的最强大的对手。为了对抗苏联,美国在政治上孤立苏联,军事上牵制苏联,经济上消耗苏联,意识形态上对抗苏联。最终,苏联在80年代陷入了经济困境和政治动荡,于1991年解体。

日本在二战后经历了高速的经济奇迹,其汽车、电子、轻工、纺织等产业在世界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1980年,日本GDP达到了美国的70.4%,同样遭到了美国的强烈反击。美国对日本的汽车、电子、钢铁等产品加征高额关税,强迫日本签订广场协议和半导体协议,限制日本在美国和第三方市场的份额,迫使日本升值和开放市场。同时,美国还利用其驻日美军和安保条约,在军事上控制和威胁日本。结果,日本在1990年代陷入了长达十多年的经济泡沫和停滞。

再来看中国,快速成长的中国GDP,在2017年,就达到了美国GDP的66.4%;2020年,达到了69.7%;2021年,中美GDP差距为5.2万亿美元,中国GDP占比美国GDP约77%,达到历史高点;2022年,中美GDP差距扩大至7.47万亿美元,中国GDP占比美国GDP约70%。2023年上半年数据显示,中美差距继续拉大,仅占美国GDP约63%。所以,很难不让人联想所谓的“70%魔咒”将在现在的中国重现,而这也正是《经济学人》提出“中国触顶论”的形势大背景。

但“中国触顶论”是否因此成立,也是要有清醒认知的。过去两位数的经济增速,确实一去不复返了。但增速比原来低,也还是在增长,而且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大型经济体之一,中国经济未来潜力仍然巨大:

首先,中国GDP与美国GDP的差距从持续拉近到又恢复拉大,除了特朗普的遏华战略外,更主要的原因应与美元相对于人民币的大幅升值有关。按汇率直接换算,中国占美国GDP的比例,在近40年的历史上,其实出现过不止一次的下跌。这几次下跌,都并不意味着中美GDP差距扩大了。

其次,中国经济增长率近年来的持续走缓,除了新冠疫情及基数庞大外,相当程度上,跟近年来的“纠偏”有关,这包括大力反腐、整顿环境生态,处理房地产泡沫及地方债积弊等。

第三,中国经济有没有触顶,关键是要观察评估未来发展的潜力。中国劳动红利的确正在消减,但人才红利可观;中国科技近年来的表现相信已颠覆了过去许多刻板印象;还有中国高效的政府体系、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完整的工业体系,更是潜力巨大。

在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1998年10月24日,《经济学人》在题为《中国会是下一个吗?》的头版文章中,称中国的增长正在放缓,甚至陷入停顿,由此产生的失业是否会引发政治动荡。最终走向众所周知,中国经济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基本稳定。

四年后的2002年6月15日,《经济学人》又推出题为《喘不上气的中国龙》特别增刊,预言中国经济增长在十年内将大幅放缓,事实是,接下来的十年中国年均增长率约10.5%,远超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同期平均水平。

这一次,《经济学人》又来了,预言会否再次落空,就让时间来证明吧!
作者:刘涛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