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万安双城论坛揭两岸新局

2023-09-08 11:29评论关闭Views: 57

jingwanan

因受疫情影响,睽违3年恢复实体交流的上海-台北双城论坛,在超乎往常的热烈氛围中圆满落幕,堪称在当前纷扰而不平静的两岸低气压下,开启了一扇令人期待的希望之窗。双城论坛虽属两岸地方层级的交流机制,但历经台湾两次政党轮替上台,及郝龙斌、柯文哲、蒋万安3任市长,仍能维系不坠;尤其3年疫情期间,还能以视频方式继续举办,疫后终于恢复实体交流,殊属不易,沪台两市坚持交流的本身,就足以载入两岸关系的史册。

去年底蒋万安就任台北市长,“九二共识”明载于国民党党纲,续办双城论坛乃理所当然。其实,在两岸关系从“冰封”走向“紧绷”的情势下,蒋万安市长赴大陆从事城市交流,应该饶富政治意涵。也因此,蒋万安在论坛闭幕致词时才五度强调“双城好、两岸好”,体现此次论坛具有恢复两岸情感与降低隔阂的示范效用。同样地,上海市长龚正在致词时也强调,今年论坛承载着两岸同胞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同心愿,并期待论坛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添更多力量。此次论坛两市签署了“会展产业”“推动低碳”及“羽毛球运动”等三项交流“备忘录”,虽不具有执行的约束力,但仍表达了双方持续交流的意向。

此次双城对话的务实,体现在很多层面,双方锁定在市民生活,从最基层但最实际的课题展开对话。台北市的关注从高龄人口到幼托、从社会住宅到青年创业、从生态永续到动物园小猫熊联姻优化繁衍。而上海市政府展现智能城市及数字经济的发展成绩。沪台两市府从城市治理为两岸人民搭建各种桥梁,若能落实,的确能将两岸交流转向以市民为主角的新面貌。而且两岸交流一向注重历史血缘,倘若能让双城市民从生活中感受到另一个城市的牵连脉动,未尝不是创举。尤其,上海与台北都是世界级都会,透过对方看世界,也有助于突破意识型态的藩篱,开拓文化视野。其实,今年双城论坛能淡化政治味,本身就是政治的艺术。

事实证明,蒋万安上海行非常成功。首先在双方互动层面上,上海市长龚正与蒋万安互动亲切自然,两人还用手机自拍合照。龚正致词充满海派的务实、包容和智慧。蒋万安也以说故事方式讲述台北与上海两市的历史性、情感性连结,尤其蒋更以俞大维、张爱玲这两位名人从上海到台北的际遇,以及引用李白与温庭筠的唐诗来比喻两岸关系的变化,堪称别出心裁,体现了两岸之间的渊源与民心之深刻。往昔只要一提及两岸交流,蓝营总会有所忌讳,深怕被抹红,而此次蒋万安的表现示范了两岸议题的操作是可圈可点的。再者,蒋万安在与龚正个别谈话时,还引用其先祖父蒋经国“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潮流在变”之名言,传达其对两岸关系前景的期待。因此,由龚、蒋两人的互动可以看出两岸关系进入新世代,新互动的模式正酝酿中。

值得注意的是,蒋万安隐讳地以“江河行舟”来譬喻他对两岸关系的看法,认为当然不应该是“过尽千帆皆不是”,但也不能一厢情愿地认为“轻舟已过万重山”。根据蒋的解释,他是指两岸关系不应该错过任何可以沟通、追求安定繁荣的机会,因为仍存在许多需要克服的挑战与困难。蒋万安且向大陆传达,只要能克服彼此的分歧,创造可以对话的空间,在不平静的两岸关系下,仍能找出可以对话和共享的价值。同时,龚正也表示将以更开放的姿态和更务实的举措,为广大台胞台企,尤其是台湾青年人,提供来上海发展更有利的协助。由此可见,双方的对话有了交集和善意回应,堪称是论坛的成果与价值。

总之,蒋万安此行考察上海的社会住宅、青年公寓、小区食堂时的赞赏,实乃有所感而发,未来当会融入台北市政思维之中。换言之,两市交流可以化作实际的惠民政策与治理绩效,使得双城市民有感、两岸人民有感。最后,两岸政治分歧尚难有解,可以透过城市治理、人文交流,自下而上让两岸融合扎根民间。例如早前上海学习台北推行垃圾分类后,北京决定在各省市推广,此即双城论坛的外溢效应。同样的,若沪台双城经验运用到金门与厦门,则象征着两岸融合可以提升到新层次。

 

作者:潘锡堂 系台湾辅仁大学两岸关系学暨国际关系学教授、海峡两岸学术文化交流协会副理事长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