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重掌声、着重实际的香港财政预算案

2023-06-19 10:03评论关闭Views: 54

xianggangloushi

香港新一份财政预算案日前发表。与之前两次不同,当时在世纪疫症的背景下,为了稳经济、纾民困,可以义无反顾地实施逆周期措施,不能吝啬。而此次作为香港走向疫后复常的一份预算案,在录得巨额财政赤字以后,好应开始逐步恢复财政纪律,重新争取收支平衡,不过,有鉴当前市场复苏尚未巩固,市民亦要时间回气,故扩张财策仍有维持必要,只是不得不收紧扩张幅度。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便指,今年财政姿态是“中间偏松”,仍是一份赤字预算,冀在力所能及之处,照顾有需要市民,增加复苏动力,主题定为“稳中跃进”。

财赤巨大、储备缩水——不可忽视的大背景

过去香港财政屡录盈利,财政储备更一度突破1万亿元(港币,下同),相当于GDP的37%或政府24个月开支;有谓积谷防饥,过去三年疫情肆虐,政府理应开仓济民,缓解经济衰退对市场及市民冲击。譬如2020年,香港便录得破纪录的2676亿元财赤,占GDP约9%之多,扭转过去连年财盈的良好表现;去年财赤亦近1398亿元,加上来年涉及543亿元的赤字预算,足证疫情对港影响之深。现在,香港卒之摆脱疫困,库房虽未致一贫如洗、弹尽粮绝,惟最新财政储备已减至7600余亿,仅相当于GDP的25%或政府12个月开支。

当然,与许多地方比较,香港财政依然稳健。毕竟,疫情足迹遍及全球,也威胁到其他政府的财政健康,根据经合组织的数据,美国2020年的财赤率便高近15%,英国情况亦然,而要命的是,两国翌年继续录得约10%的财赤率,对于连年财赤的她们来说,无疑雪上加霜。就连过去一直重视财政纪律,疫情之前维持财盈的德国,疫下也跟香港一样无法摆脱财赤厄运。更重要是,相关政府早就债台高筑,债务水平普遍超过GDP的100%,不似香港近乎无债一身轻,兼且还有大量财政储备。

不过,香港并无条件放任财赤恶化,令储备不断缩水。一大主因,是人口老化威胁愈来愈大,未来库房压力势必有增无减。以政策组别划分,社福、卫生、教育三个民生项目,已占整体公共开支超过一半,并远远高于基建、经济之类发展类开支。其中,在老龄化与少子化的因素夹击下,长年以来教育都是公帑最大开支,但近年已被社福和卫生赶过;与十年前比较,前者开支已增50%,后两者的增幅则分别约100%和120%。毋须水晶球预测,当供养比率愈来愈高,经济增长步伐落后于长者人口增长,由公帑到整体社会的负担必然愈来愈大。

《基本法》规定,香港财政预算以量入为出为原则,并与GDP的增长率相适应,所以公共开支相当于GDP的比率,自回归以来都维持在20%左右,这也是香港财政维持健康的指路明灯。受累疫情,公共开支一度升至相当于GDP的32%的异常水平,这是历史上首次出现的。这种周期性现象纵然难免,也是基本法所容许的临时弹性,但长远来说,不单毫不健康,亦必须予以修正。今次预算案已率先力求平衡,所谓赤字预算只是小幅赤字,所涉赤字率为可接受的不足2%,而展望下一个年度,还将重新恢复盈余,到2027/28年度财政储备还可望重新上望1万亿关口。

当了解到上述宏观图画,不难想象到今次预算案的制定有多困难:如前所述,未来一年的任务既要逐步恢复财政纪律,同时还要为经济社会的复常助推一把。所谓“中间偏松”的新财策,就是在收紧扩张之余,继续维持适度扩张。

 

节流减甜难免  开源趋利避害

所以,与市民关系最直接、最贴身,因而坊间最为关注的“派糖”措施,就无可奈何须要“减甜”。其中,消费券仍会派发,但金额会从去年的1万元,降至5000元,薪俸税、差饷的宽减上限亦会下调,综援、高龄津贴、伤残津贴等的额外发放也会缩半,针对经营压力方面,还会宽减利得税、宽减政府旗下租户租金等,总计纾困措施涉近600亿元——对比今年所订的543亿元赤字预算,倘没上述措施的话,香港其实有条件恢复盈余,不过考虑到市场市民的实际需要,诚不可能一下子剔除相关举措。除了一次性纾困,预算案还因应其他政策目的,而推出新的减税优惠,譬如为了鼓励生育而增加子女免税额。

节流以外,预算案也争取开源。问题是,现在市场市民尚未回气,倘若贸然加税或征收新税款,恐令刚复苏的经济重陷衰退。之前预算案不乏成功趋利避害的加税,譬如微增股市印花税,就在无损香港资本市场竞争力的基础上,为库房每年提供颇稳定的约百亿收入,又如楼市辣招,相关额外印花税在带来每年数十至上百亿税收(视乎楼市旺淡)的同时,达到管理需求的政策目的。新一份预算案也有两大加税举措,一是向马会征收「额外足球博彩税」,5年内每年涉款24亿元,二是调高十年未动的烟草税,以接近世卫建议的税率,料每年可提供10亿元。不问可知,两者均不会影响到经济复苏步伐,此外还如「罪恶税」般,有鼓励戒赌戒烟的额外政策效果。至于消费税,值此旅游零售业百废待兴之际,肯定不是合适推出时机;而经常与烟税相提并论的酒税,此前取消酒税实乃香港发展为红酒中心的重大凭借,当中一半红酒由本地消耗,不单有利餐饮旅游业,另外一半红酒转口别处,亦提振了贸易物流等发展。

 

继续投资未来  创科基建回报可期

预算案不能只顾当下,还要顾及长远、投资未来,所以尚有不少必要开支,都不宜轻言紧缩。创科便为不可忽视一环,否则不进则退。预算案提出,要建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又会资助企业数码转型,拨款推动Web3生态圈发展,并且预留了100亿元推动香港生命健康科技的发展,当中针对科研成果转化,60亿元用作资助大学及科研机构设立研究院。近年大幅升温的地缘政治因素,令不少科学家感到不安,包括不想留在西方继续研究,香港便可作为他们回流的一大安乐窝,在安全风险得到保障之余,自由开放的环境亦有利研究,包括可以浏览或搜寻全球网页;此外,许多高端科研设施,进口香港依然不受阻碍,这对科学家来说也是必要配套。说到底,“一国两制”之下,香港坐拥背靠祖国、面向世界的优势,继金融、贸易等产业之后,创科将是未来很重要的受惠板块。预算案对此加大投放,短期内说虽是开支,但相关投资长远必可收获回报。

北部都会区(简称“北都”)和交椅洲人工岛(简称“交洲”)两项大型基建,亦是关系香港未来的重大投资,前者可发挥毗邻深圳的优势,将打造为国际创科新城,后者则是香港日后的第三个核心商业区(CBD),并把大屿山的机场城市效益扩到最大。当然,北都和交洲亦为香港提供大量新增土地,遂可提供大量房屋包括公营房屋,有助纾缓长年困扰香港的住屋难题。由形而上的改善民生层面,到形而下的实际金钱回报,两个项目都是稳赚不赔,但问题是,一方面前期投入成本不菲,可能涉及数千亿元的巨款,另方面回报时间亦长,因建设需时恐怕数年后或逾十年后才可入账。所以,预算案提出要发债融资,建议成立“基础建设债券计划”,以更好管理相关现金流需要,及确保项目早日落成。

未来几年,香港每年预料发行650亿元债券。跟以往的发债不同,都为推动本地债券市场发展,其中抗通胀债券(iBond)、银发债券之类更犹如另类福利;今次发债的最主要功能,乃是回归到最基本的融资,为政府筹集资金,换言之就是库房财政不敷应用,而不得不求诸市场,包括不得不缴付债息。退一万步说,即使没有疫情影响,尽管香港库房满泻,为了北都和交洲之类巨大基建,也可能同样需要进行融资,这在国际上也是惯常做法。然而,值此高额财赤、储备缩水的敏感时间点,做法难免令人关注。尤其是,未来几年倘没相关发债“收入”,根据预算案的中期预测,未来两个年度香港仍无法摆脱财赤——连同债息的债券偿还“支出”,计算上是在往后逐年摊分。关键是,透过发债来进行投资,不单有其必要性,只是香港少见多怪,更重要是项目回报可期,对经济民生皆有裨益。

 

应驶则驶   应紧则紧

总结来说,今份预算案难言完美,不易获得社会各界的一致掌声,理由是有巨额财赤的背景,因此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考虑到香港财政的过去、现在、将来,陈茂波尚能限米煮限饭,在照顾到市场和市民的实际需要之余,亦充分顾及香港未来长远发展,包括没有回避艰难议题,既没因为“造靓盘数”而甘当守财奴,亦没过分“民粹”盲目鼓励福利上瘾,应驶则驶,应紧则紧,平衡得宜,实事求是。所以,这份重视实际的预算案,绝对合格有余,亦可望引领香港走出疫困、再创辉煌。

 

 

作者:明生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