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该如何推动ESG成为投资者青睐的指标

2022-11-11 15:34评论关闭Views: 38

最近,ESG成为市场上投资者青睐的指标。一些市场上的调查表明,不仅机构投资者很重视ESG指标好的企业投资,一些投资界的精英也开始注重企业ESG的批准,更倾向于买入ESG指标好的企业股票。

ESG是英文的三个词的首字母,代表着Environment Protection(环境保护)、Social responsibility(社会责任)和Cooperate Governance(公司治理)。

这三个概念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4年提出来的,主要是针对企业的行为规范,用环境保护概念、社会责任感和公司治理模式这三个标准来衡量企业的经营业绩,这是一种制度创新,目的是引导市场机制来解决外部性的问题。

按照传统经济学的分析,企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都是外部因素或外部性,是市场规律管不了的事。企业按市场规律办事,只管生产、经营与赢利,其它的事情它管不了。因此,解决外部性问题,只能靠政府。但政府不是万灵的,一旦失灵,这些诸如环境污染等外部性就成为“负外部性”,对整体经济的影响都是负面的。因此,人们开始怀疑GDP(国内生产总值)的说法,认为GDP高并不一定好,因为它里面可能包含一些需要付出更大代价才能纠正过来的价值。有些经济学家后来又发明了绿色GDP一说,以排除那些可能会造成“负外部性”的无用GDP。但市场还是解决不了外部性的问题。直至ESG被发明出来。

ESG代表着Environment Protection环境保护,Social responsibility社会责任,和Cooperate Governance公司治理。

ESG最初时需要政府的配合才能让市场机制起作用。政府给了某些企业ESG的可信度,这些企业在融资时就会享受更好的待遇,更容易获得贷款。当ESG逐渐成为投资的某种参照时,市场规律就起作用了,投资机构会朝ESG业绩好的企业倾斜,它们的股票更受投资者青睐,给其他的企业起了示范作用,更多的企业会朝这一方向靠拢,会大大改善整体社会对环境保护、社会责任感及公司治理的认知。

中国是最近几年才开始讨论把ESG标准纳入企业业绩的,起步晚不说,还有一些其他特殊的困难。比如,我们是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的,对市场规律的迷信一度使我们反对一切政府干预,认为凡是政府干预的事都会导致寻租现象,都会影响经济的正常发展。但凡事都只讲市场,那么外部性的问题就被忽视了。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环境污染严重,不能不说跟我们对政府该不该干预市场,防止“负外部性”失控的看法有一定的关联。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环境污染严重,跟我们对政府该不该干预市场,防止“负外部性”失控的看法有一定的关联。

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自“十八大”以来,政府加大了对这些“负外部性”因素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关注,国有企业的业绩除了GDP增长外,又加上了ESG因素。中国特有的官员升迁制度使官员不得不认真对待ESG业绩的问题。因此,大企业(包括国企与民企)在ESG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不过,中国的中小企业对ESG问题的关注显然不够。当然,我们也不能求全责备,因为中小企业能否生存下来才是它们最关心的,而ESG业绩并不影响它们的生存。

此外,中国的融资体系与金融市场对促进ESG标准的落实也并不有利。第一,金融企业并没有统一、简单可靠的ESG标准。因此如何衡量企业的ESG业绩,如何把向它们放贷与它们的ESG水平挂钩,对中国的金融机构来说仍然很困难。第二,中国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者多数都是散户,他们关心的当然是企业的利润,对企业的ESG业绩不会那么关心。因此,我们也无法依靠金融市场的融资分配来鼓励那些ESG做得更好的企业。

因此,要改善中国企业对ESG标准的敏感度,首先要改善中国市场机制对企业ESG业绩的态度。我们必须解决几个技术问题,才能使中国的投资者对企业的ESG业绩更为感兴趣。

第一,我们需要建立衡量企业ESG业绩与进步的普遍、简单可行的统一标准,让金融机构在放贷时很容易找到参照。

第二,我们需要对金融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广为教育,让它们意识到ESG的重要性,鼓励它们在投资时更多向ESG业绩更好的企业倾斜。要想影响众多的投资散户改变他们对投资的看法可能比登天还难,最可行的办法大概还是教育那些机构投资者,让它们改变投资的标准。

最后,地方政府必须替中小企业解决它们在ESG方面的后顾之忧,为它们提供解决ESG业绩的方案与补贴,帮助中小企业改善它们的ESG业绩,因为这些中小企业也在帮政府解决就业问题。中小企业与地方政府只有互相帮助才能取得双赢的结果。

 

作者:丁一凡 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