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湾模式”恐成“与病毒共存亡”

2022-06-29 16:33评论关闭Views: 39

panxitang1

要“与病毒共存”,药物、疫苗、试剂等都不可或缺,但检视陈时中的因应,却是每个环节都“没想到”。

近日,台湾本土新冠确诊数不断攀升,4月28日,已发展至单日新增本土11353例,是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单日破万,毫无疑问,对台湾而言,大确诊时代已经来临了。随着疫情扩散,居家隔离人数激增,医疗、警消、防疫人员也接连遭居家隔离,行政体系濒于崩溃边缘。

此前,专家早已示警,台湾若迈向与新冠病毒共存的路上,染疫人数势必暴增。但台湾防疫指挥中心却仍死守老做法,防疫规定多如牛毛,毫无灵活应变,混乱之情形令人难以想象。例如,引发民怨的两岁重症男童之死,其家人与防疫单位联系逾两小时才得以就医,为时已晚;又如民众在收到确诊通知书居家隔离后,在家等了好几天,却未收到卫生单位的任何指示。尤其疫情大爆发后,全台陷入疫苗荒、快筛荒、连普拿疼等家庭常备药物都很难买,民进党蔡当局口口声声吹嘘说防疫是“超前部署”,其实根本就是恰好相反。

“疫苗要用时方恨少”,正是蔡当局所谓“超前部署”的照妖镜。2021年,由于主要仰赖境外和民间捐赠,疫苗缺口让防疫中心指挥官陈时中丑态百出。如今又重蹈覆辙,试问,全球已有很多国家(地区)为12岁以下儿童接种新冠疫苗,台湾为何迟迟没想到?美国CDC唯一核准的儿童疫苗只有BNT,但台湾根本买不到,所以指挥中心日前同意6-11岁儿童可接种的只能是半剂莫德纳疫苗。而莫德纳施打于成人都屡传有严重的后遗症,何况是打在儿童身上,叫家长们如何安心?另一项“落后部署”的是快筛试剂的数量不足与价格偏高的问题。疫情延烧2年半,快筛试剂早已成了全球防疫的基本配备,台湾不但规定每人限购5支,且价格还比较贵。这个问题的主要症结在于,前两年蔡当局极力抗拒普筛和广筛,认为筛检只能由医护人员进行,但现在到了管控不住必须要民众自行快筛的时候才发现,试剂数量又严重不足。此外,抗疫所需的药物储备也是远远落后。

所以说,要“与病毒共存”,药物、疫苗、试剂等都不可或缺,但检视陈时中的因应,却是每个环节都“没想到”。

从陈时中一开始说的“4月底破千”到后来的“4月底破万”,显示Omicron病毒的扩散速度,比他的预期迅猛十倍以上。但这段期间,陈时中还在剪彩跑行程、受访、开记者会,维持着Delta时代的疫情因应模式,当然会跑输病毒。陈时中日前抛出了让外界困惑的发言。他说,疫情急剧升温,民众隔离时请“自主应变”,言语里充满能演善辩的伎俩。陈时中今年志在参选台北市市长,所以当防疫指挥官已志不在带领台湾“解封”,那台湾要如何打赢这场抗疫之战?两年半以来,防疫指挥中心不断订定各种指引和罚则,责任全推给县市执行单位,现在管不动了,就叫民众“自主应变”。

环视全球,但凡走向“与病毒共存”和边境解封的,都是在妥善的政策搭配下。陈时中却抛出“自主应变”,该拿什么支撑?再者,科学虽然讲求数据,但标榜“数据治台”也是民众最无感的。例如,陈时中预估此波疫情感染率约15%,代表染疫人数将达三至四百万人左右,然而却要求民众“自主应变”,大家只能消极地“戴口罩、勤洗手、减少出入人多的公众场合”,这结果几乎是要民众自求多福。

尤有进者,蔡当局所谓“重症求清零,有效管制轻症”,该路径的前提得是疫苗到位、充分施打,同时快筛完整与实时,让轻重症确实分流。试问,疫苗与快筛试剂都充分到位了吗?确诊流程与就医和居家隔离的流程,如何能够又快且顺畅?

面对新疫情,民众更想知道蔡当局与防疫指挥中心究竟有哪些积极措施。既然要改采“与病毒共存”策略,本来就应预先建构模型,才能预估疫情曲线、延烧时间、中重症数目、病床需求与死亡人数,并据此以整备防疫物资与拟定防疫策略。如果想坚持防疫不升级,就必须拟妥大规模确诊的因应方案。光是喊口号,是无法断绝Omicron的传播,更谈不上抗疫或“与病毒共存”了。

总之,蔡当局提出“新台湾模式”,说穿了就是要从“清零”转向“与病毒共存”,但企图转战市长选举的陈时中,因放不下“清零”的选举考虑,一再错估疫情,虚度了让台湾迈向正常生活的黄金准备期;而失准的判断,更让防疫储备量能陷入空前的失衡,所谓“与病毒共存”,恐已变调为“与病毒共存亡”。一言以蔽之,蔡当局改弦易辙的过程显然没以充足防疫物资储备为基础,造成“新台湾模式”名存实亡,“自主应变”也变成自求多福。
(作者:潘锡堂 东方财经杂志 系台湾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教授、海峡两岸学术文化交流协会副理事长)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