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未知科技对赌,台湾2050净零排放靠什么?

2022-04-29 14:27评论关闭Views: 45

panxitang1

“2050净零排放路径图”被批评为“梦幻组合”,其最大症结点是,民进党当局不愿诚实面对台湾缺电的问题

台湾“国发会”公布“2050净零排放路径图”,期望科技研发、新能源加入,让2050年再生能源占比超过6成。然而,台湾历经20多年的努力,原定2025年再生能源占发电量20%的政策目标,现在已经确定要跳票了。如今,台当局再制定逾6成目标,等于在25年之内,将再生能源发电占比从不到2成、大幅提高至6成以上,堪称是拿全民用电的基本生活需求,与未知的再生能源科技对赌。

为发展“非核家园”,民进党当局如今推动台湾2050年要达到净零碳排的目标,甚至更喊出再生能源占比朝“坐五望七”迈进。然而,台湾的主客观条件并不足,风力、太阳光电等绿电建置进度大幅延宕,连2025年20%能否达标都有问题,更遑论占比要变成逾3倍,何况用电量还会增长。更令人忧心的是,台湾此时追求能源转型,但绿电成本再怎么降,成本还是很贵,而企业在产业转型上,为了达到减碳目的,发展净零碳排,高昂的生产成本会起连锁效应,当转嫁给消费者时,“绿色通胀”即俨然而生。

正因此,“2050净零排放路径图”一出台,立马引发舆论一片哗然,因为数字组合实在太梦幻,若对比民进党当局先前“大内宣”的说法,根本互相矛盾。说明如下:

首先是,“净零排放路径图”以电力年均增长1.5%至2.5%做情境试算,民进党当局挂保证,台湾不会有电力不足的问题,足以支撑企业成长发展;但当局又同时经常把台湾防役成果拿来当内宣,例如:“国发会”表态不再兴建新燃煤电厂,核四确定废除,核二、核三陆续除役,使得台湾发电能量急速下滑。然而,台湾的半导体制造业连续好几个月用电年增率呈双位数增长,未来供电是否跟得上产业发展,实在令人质疑。

其次是,台湾“国发会”虽然公布2050年净零路径,但之前的2030年中期减碳目标,迄今仍是未知数,要拖到2022年底才能揭晓,如此路径究竟有多少可信度?互相矛盾的,还有净零路径预估到2050年,用电量年均增长率约2%,其中2021至2030年的增长幅度却是高达2.6%,堪称一方面放任用电增长看不见天花板,一方面又有绿能开发迟缓的变量,可以预见电力脱碳的成果将被用电增长抵消,且净零路径也不见推动节电型社会的策略与目标,可谓净零达标势必难上加难。

再进一步言,从企业的角度看,在短短的30年内要达到“净零碳排”,加上不使用低廉的核能,其成本就会变很高,高到产业界无法负担,因此堪称是达不到的“空谈”。由于民间的“投资”部分高达4万亿元新台币,亦即每年的减碳费用高达5千亿元新台币,除了上市大公司可能面临欧盟或后续加入国家要求交付碳税的风险,愿意做此项“投资”以外,台湾众多的中小企业可能都不甘于“认命”。如果只是提供目标,及诱导企业界遵循这些路径来达成目标,极可能是缘木求鱼。在目前公布的“路径与策略”中,几乎没任何的查核点,只有在2040年时设定了所有市售的汽车和摩托车都必须是“电动车”和“电动机车”,也不禁用非电动的车辆,缺乏有效作为来确保2050年自动达标。而鉴于民进党当局目前对“绿能没有一年达标”的外界批评视若无睹,可以合理预期,未来路径与策略未能达标,民进党当局对外界的响应,极可能也是“已读不回”。

尤有甚者,台当局“国发会”真以为只要洋洋洒洒将节点的能源配比列出,届时净零就会自动达成?其实,既然台湾接受净零这一方向,就要为相应明确年度或阶段性温室气体减量目标,经由相关政策之制订,鼓励减排与实行减碳作为或处罚排放行为,各部门才能得以呈现有效的减量作为。

值得注意的是,此一净零路径预估台湾未来每年电力需求增长约为2%,而国际能源署则预估全球至2050年则是减少4%,但“国发会”同时大胆设定了与国际能源署相同的电力来源,凸显至2050年电力有高达60%-70%来自靠天吃饭的光电与风力再生能源,不知台湾有何先天优势,电力需求的增加可在不用核能的情况下,将2/3比例投注于再生能源上?

总之,“2050净零排放路径图”被批评为“梦幻组合”,其最大症结点是,民进党当局不愿诚实面对台湾缺电的问题。其实,蔡英文当局早于2016年已宣示,至2025年的能源配比中的再生能源要达到20%,眼见再3年就到期,目前再生能源勉强只达6%,此时再宣示一个更遥远的未来能源配比目标,且告知“下一任当局来做比较适合”。如果这一任都不需为2025年未达标负责,则下一任哪需执行2050年目标?

 

作者:潘锡堂 系台湾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教授、海峡两岸学术文化交流协会副理事长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