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危机,西方国家制裁俄罗斯能走多远?
最近,当俄罗斯军队进入乌克兰以后,美国与欧盟国家除了口头上谴责,给乌克兰提供更多的军火外,似乎也只剩下联手欧洲国家对俄罗斯发起“史无前例”的经济制裁这唯一的选项了。
然而,当我们仔细分析这些制裁行动后,却发现它们对俄罗斯起不了什么关键的作用。
第一,欧盟决定只涉及俄7家银行,俄最大银行和主要做油气出口国际支付的大银行不可以继续通过SWIFT正常进行国际支付。这对俄罗斯不构成实际威胁。
第二,美国决定冻结普京总统和拉夫罗夫外长的银行账号。但这种决定只是个外交姿态,毫无实际意义。据俄官方称,他们俩在境外都没有账号。普京早已提议、而且2020年俄议会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俄罗斯高官不能有境外资产。西方可能高估了它们的吸引力。
第三,制裁并不能陷俄罗斯于经济危机。俄近年与中国、伊朗等国增加了本币结算比例,减少了美元比例。俄罗斯与美国和日本的年贸易额不大,只有区区200多亿美元。欧盟是最大贸易伙伴,是用欧元结算。而且,俄罗斯是主要油气出口国之一,只要这个渠道不禁止,就无法伤及俄罗斯目前的财政能力。而且,这次危机推高了油气价格,增加了俄的外汇收入。
第四,如果美国冻结俄在美及欧洲的资产,可能会导致不对称的报复,美国承受不起其严重后果。比如,俄罗斯在西方的国有资产数量不太多,原买的约1600亿债券已抛售或换成黄金运回,并且现有黄金外汇储备多达约6000亿美元。若西方冻结俄资产,俄也可以没收西方国家在俄资产。再比如,国际信用卡公司宣布停止与俄的银行合作,但通信卡是通过银行发行的,如果无法从俄银行获得相应的钱款,就意味着信用卡公司违约,而俄罗斯人欠的卡债也将一笔勾销,西方银行在俄的债权也会被一笔勾销。西方金融公司还有一个小辫子被俄罗斯捏在手里。俄罗斯人的房贷多数是西方国家金融机构发行的,中断银行联系,俄罗斯人欠西方银行的房贷一笔勾销,俄罗斯的房奴们也被解放了。西方银行在俄发行的人寿保险等各种保险也会全部违约,保险公司必须支付本金、利息加罚款,总数会达到保险金额的两倍以上。《华尔街日报》估计,这些损失加在一起可能会超过3万亿美元,远超俄罗斯2021年2万亿美元的GDP总额。如此算下来,如果国际投资者陷入恐慌,开始抛售那些在俄投资的西方公司股票,就可能引起巨大的金融海啸。
最后,西方制裁俄罗斯还有一个难言之隐,那就是伤人八百会自损一千。欧洲能源严重依赖俄罗斯,资源严重依赖俄罗斯。俄罗斯的农业产品、化肥、金属原料等在国际市场上影响力巨大。俄罗斯与乌克兰都是农产品出口大国,在稳定全球粮食价格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共同贡献了世界粮食出口的1/4左右。根据标准普尔的估计,俄罗斯和乌克兰2021-2022销售年度的小麦出口预计将占世界出口总额的23%。俄乌关系的紧张导致粮食价格暴涨,自2022年1月中旬以来,全球小麦期货上涨了约10 %,玉米价格已接近2021年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俄罗斯出口的镍、钯、铝和铂分别占全球市场的49%、42%、26%和13%。全面制裁俄罗斯会中断全球产业链,把欧美国家已经很高的通货膨胀推向极致,引发严重的社会抗议与动荡。
欧盟其实是这场危机的最大受害者。欧盟过去与俄罗斯建立了能源合作伙伴关系,俄罗斯供给的天然气占了欧盟天然气市场的40%;德国与俄罗斯建造的北溪二号天然气管道建设就是为了能够获得更稳定的俄天然气供给。在这项工程已经结束,只待德国议会批准就要投入运营时,乌克兰危机爆发了。北溪二号管道当然就被束之高阁了。美国人当然不会承认他们的责任,虽然美国重要的前外交决策者基辛格、布热津斯基、凯南等人都曾三番五次地劝告美国政府,不应该在拉乌克兰加入北约问题上“玩火”,应该考虑到俄罗斯的感受。但这些逆耳忠言都被当作了耳旁风,足见美国当前的外交决策多么不负责任。
中国有句俗语:解铃还须系铃人。然而,危机爆发后,欧洲人似乎忘记了谁把铃铛系到了老虎头上,也不想找人来把铃铛解下来,只是一味地指责俄罗斯。他们并未注意这次俄军的“入侵”非常克制,既没有用重武器进攻乌克兰的城市,也没有对乌克兰民众大开杀戒。欧盟在危机当中,宣布接受乌克兰,这种决定只是火上浇油。欧盟与俄罗斯对抗的结果只会加剧乌克兰的分裂,因为会逼着乌克兰东部回归俄罗斯,而乌克兰西部的农业地区加入欧盟后会大大加剧欧盟的财政开支。欧盟东扩后,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补贴已经成为欧盟内部分配不均的争吵源泉,未来乌克兰西部入盟后只可能使欧盟的财政雪上加霜。欧盟与俄长期对抗,只可能使它在安全等领域对美国的依赖加大,欧盟想搞的独立自主政策就灰飞烟灭了。
作者:丁一凡 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