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其实并不缺房,为何房价还是一直涨?

2022-03-14 15:07评论关闭Views: 6

panxitang1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不仅是中国大陆的烦恼,也是台湾人长久的渴望与愤怒所在。

撑起房市的“三本柱”——最低利率、最狂资金潮,及房价短期飙涨幅度等都同步达到史上之最,让当前台湾的房地产相当热络,且房价节节高升已不限于台湾北部,中南部涨势也相当惊人。试观台湾的预售屋市场,价格一年就涨15%到20%,也由于薪资所得追不上,使得财政部门、内政部门及“央行”不得不接连出手抑制房价。

根据台湾主计总处不久前公布的人口及住宅普查结果,整体空屋数已达大约166万宅,创下历史新高。另外,台湾财政部门的数据显示,自蔡英文2016年上台以来,囤房族增至50多万人,增长50%;囤房数增加25%,新增的新屋,过半为囤房族搜刮,亦即不到3%的人拥有15%的房屋,囤房族平均拥有6间房屋,企业平均拥有26间房,难怪财富集中、贫富差距持续扩大。

为何台湾民众爱囤房,有哪些原因,让台湾成为囤房乐园?台当局各主管部门连手出重拳打炒房,又能否奏效?

观念、政策、持有轻松,造就了台湾成为囤房乐园。台湾民众习惯把房子当成投资或储蓄目标,且是以赚取价差为前提,这期间多数人收租还不缴税,加上地价税与房屋税等“持有税”并不高,都有利于囤房,而囤房等同于经济优势者剥夺全台弱势者的基本居住人权。

目前台湾的囤房税是由各县市政府自行其是,以致例如在台北市、新北市各持有3户的囤房族,两边都没被课到囤房税,显然全台归户才是正办。然而,掌握全台归户资料的财政部门,不但不主动协助县市政府,还带风向反对全台归户。尽管囤房恶化,台湾财政部门负责人苏建荣却在2年多前即定调不推动囤房税,2021年初还提出囤房难以定义、可能殃及无辜、扩大城乡差距、会转嫁等似是而非的诸多理由。

其实,现行房屋税已有囤房机制,供各县市政府弹性运用,如财政部门2014年曾修正房屋税条例,提高非自住的住家用房屋法定税率,并授权县市政府可订定“囤愈多、课愈重”的差别税率;但后来仅台北市、宜兰县、连江县等采用。另除了税率,囤房税成本低也跟“税基”有关,房屋税的税基是房屋评定现值,地价税则是公告地价,由于均与市价严重脱节,造成房价高但持有税低的情况。而调整税基的主动权,是在县市政府。苏建荣曾说,税基比税率更重要,更能因地制宜。其实,调高税基就是全面加税,把单一自住的大多数中产阶级也拖下水,才是殃及无辜。还不如财政部门针对囤房全台一致提高税率,精准锁定经济优势者量能课税,让各县市也无闪躲的空间,又不会殃及无辜。

总之,由于台湾总体经济失衡严重,多年累计的巨额之超额储蓄未用于正规投资,而成为房市狂飙的主要资金来源。更有许多资金大户根本不向银行告贷。因此,台湾“央行”一再采取选择性信用管制、“金管会”于2021年底再祭房市控管措施,对拥有多房者却毫无影响。可见金融主管机构打炒房,不仅影响不了囤屋大户,反而缩减了住宅投资,降低未来的住宅供应,为未来房价上涨创造有利的条件。至于可采因应对策如下:一、增发建设公债吸收民间资金,扩大公共建设,提高内需、降低超额储蓄,改善总体经济失衡;二是解除进口及外汇管制,降低关税,增加进口,降低出超,改善对外经济失衡;三是“央行”采取强烈紧缩措施等三管齐下。一言以蔽之,要扩大内需降低超额储蓄,改善总体经济失衡方为治本之道。
作者:潘锡堂 系台湾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教授、海峡两岸学术文化交流协会副理事长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