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宏观经济:稳字当头,化解风险

2022-02-11 11:57评论关闭Views: 125

shao1

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因此稳定经济,稳住预期成为2022年的政策首选。

展望2022年,部分制约消费的因素将取得一定程度的好转,但大幅度的改善依旧难以实现。新冠疫情的冲击对消费的影响逐渐长尾化,居民储蓄增长,预防性储蓄高增,能否将超额储蓄转化为消费是消费稳住的一点。

2022年基建投资偏慢的情况预计将边际好转,财政前置,年末年初基建项目落地,引起基建投资修复的可能性增加,但基建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是比较低的。预计2022年基建投资增速预计在5%左右。

房地产市场供需两端的负面预期仍可能持续,投资增速可能仍将延续低迷。在政策定力较强的情况下,房地产行业偏冷的格局不会改变。预计地产投资的低点可能在2022年的三季度,在具体的数据上,预计2022年房地产全年的投资增速为3%左右,走势分布上前低后高,在第四季度迎来边际上的改善。房地产对经济的拖累在2022年还会进一步体现,叠加外需回归常态,2022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将大于2021年下半年。

2022年财政支出应当前置,加快基建投资补足地产投资的缺口,可重点布局绿色基建项目。加强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协同,适度扩大总需求托底经济运行,同时从供给侧缓解房地产企业融资问题。

2022年经济平稳运行需要,还要应对好“灰犀牛”,包括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房地产企业因流动性紧缩而面临的违约及破产风险、美联储缩表或加息节奏超预期、大宗商品(尤其是能源)价格阶段性回落之后继续上扬国内输入性通胀压力不减。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是长期挑战,化解之道一是扩大地方政府自主发债的权力,将自主发债的权力下放到直接花钱的市、县级政府,使举债、用钱、偿债主体保持一致。二是提高地方政府收入与支出的匹配度,改革转移支付制度,减少地方政府对中央转移支付的依赖程度,真实反映地方财政收支状况、债务风险等。三是探索地方财政破产和追责制度,有序释放地方债风险,可以从隐性债务开始,打破刚兑预期。

目前,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点,已从前期政企债务分离,逐渐转向融资平台债务的可持续性。一方面,应继续削弱政府隐性担保,淡化对地方政府增长目标的考核,减少其对金融市场过度干预,从制度根源上防范债务过度扩张。另一方面,应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地方债和企业债市场,完善相应信用评级制度,建立健全企业破产退出机制,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前提下,推进部分破产违约企业或融资平台有序重组、退出。

房地产信用风险方面,房地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它不仅仅是房地产企业债问题,还牵涉到银行资产质量、居民住房保障、经济稳增长等方方面面。建议通过压力测试,测算地产债违约对银行的传染效应。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市场化的风险化解路径,允许部分地产企业破产清算。如果风险不可控,可先促成兼并重组,最后才是国有化。应注意地产债务风险释放对金融市场的冲击,如合理评估相关贷款的风险暴露,适时为受冲击较大的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等。

 
作者:邵宇 系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