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选制下的香港立法会——更大、更新,还应更强

2022-02-11 11:55评论关闭Views: 62

xianggangyiqing

新一届香港立法会选举尘埃落定,新选制下胜出的90名来自不同界别的人士成为新一届代议士。本届议会选举之所以获得极大关注,是因为这是中央完善选举制度后的首场立法会选举,是上一届立法会“大乱”之后的“大治”——《国安法》亮剑,“爱国者治港”原则把乱港分子驱逐出权力架构。从结果来看,新选制下议会光谱有因“外力”和“内需”做出的调整和改变,传统建制政党雄心勃勃,政治新力量亦有力崛起,尤其从当选议员的背景来看,与内地和中央的联系明显更加紧密。

此次立法会选举希望做到广泛代表性、政治包容性、均衡参与性、公平竞争性四方面,实质来看,议席较以往增加,参选竞争确实更大,参选人的背景较以往也丰富许多,最终选出的议员亦有诸如“港漂”及“中资企业代表”等以前没有或极少的人士。新一届立法会可以说更“大”了——议席比之前多,更“新”了——新议员及代表的人群比例变大,但能不能“更强”?——虽然有制度护航,但习惯“循规蹈矩”的香港,在没有惯例和前车之鉴可以参考的情况下,新一届立法会将如何运作,新议员们能否发挥自己在宣传中强调的优势和作用,香港能否安心聚焦经济民生发展,并提升市民对新制度和新立法会的信心,可以说实在诸多挑战,需要有极大的决心和能力。

 

新选举制度的产生

新的立法会选举制度,就是中央完善选举制度下的“新选制”。立法会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具有制定、修改和废除法律,审核及通过财政预算、税收和公共开支,对特区政府工作提出质询等重要职能,在香港政治体制运作中扮演重要角色。

不过,众所周知,过去几届立法会受到了“反中乱港”势力的大肆破坏,许多重大的立法不是被阻拦、就是被推倒,近年“揽炒”“拉布”(通过冗长辩论阻挠议事)更成为常态,内耗不绝,最后立法会运作几乎到了瘫痪的程度,不少涉及经济民生的议题都被“拉布”等行为拖累。以2015-2016财政年度为例,该年度72项总共涉及675亿元(港币,下同)的基建工程,只得两项完成审议程序而获得通过,涉及金额才50多亿元,不足总数的一成;2019年“修例风波”期间,立法会更是被彻底瘫痪,严重阻碍社会的发展。

可以这么理解,从“修例风波”或追溯到更早的非法“占中”以来,香港自称为“民主派”的泛民议员越来越嚣张。2014年,在“反中乱港”议员的积极煽动下,极端分子发起非法“占中”,在全港各地引起大规模混乱,结果造成逾一千人被捕;事后,行政长官普选方案亦被乱港议员否决。2016年立法会选举后,情况持续恶化,民主派出现激进分支,甚至直接煽动“港独”。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立法会议员宣誓闹剧,多位候任议员在宣誓时故意不按法律既定方式宣誓,甚至发出辱华言论,当时在香港引起轩然大波,最后多人被裁定取消议员资格。2019年“修例风波”暴发,部分乱港议员竟然成为暴力犯罪的怂恿者和保护伞,并公然到国外乞求英美制裁香港及特区官员,公开充当外国代理人或与中央对抗。

彼时议事厅内更是一片混乱,多次出现议员肢体暴力抢占主席台的情况,要么是吵架、暴力,要么是冗长“拉布”,实在不忍直视。被反对派议员把持的委员会无法运作,例如立法会内务委员会2019年10月起被恶意阻碍运作而瘫痪了近半年,导致14条法案不能及时审议,超过80条附属法例在限期届满前得不到处理,最终要中央发声谴责。

随后立法会换届在即,泛民议员等乱港势力又公开宣称计划通过夺取立法会控制权,从而推动“港独”、夺取香港管治权——他们准备通过进入议会、否定所有议案、挑战政府从而撼动管治的方式,挑战整个特区管治构架。

实际上,回归以来,中央对香港一向采取较为宽松和自由的态度,但随着2019年情况急转直下,外国势力的影子也越来越多,乱象暴露了香港特区选举制度机制存在明显漏洞和缺陷,非改不可。问题的根源在制度及政治格局,正本清源便是改变选举制度及惩罚破坏分子。中央很快通过实施《国安法》,并在随后公布采取完善选举制度的方法及“爱国者治港”原则,确保“反中乱港”分子再也不能利用选举制度颠覆国家。

 

 

“新选制”与“五光十色”

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原则方向就是必须始终坚持“爱国者治港”原则,这是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应有之义。2020年11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资格问题的决定》,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候选人资格审查委员会(资审会),由该委员会负责审查并确认选委会委员候选人、行政长官候选人、立法会议员候选人的资格。

经过对香港社会各界全面的咨询后,今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随后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决定修改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香港特区也修订有关选举法律,为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提供有力保障。9月19日,选举委员会界别分组一般选举顺利举行,新选举制度在香港落地生根。

“爱国者治港”原则针对特区管制架构中的所有成员,议会方面,除了确保候选人符合“爱国者”的资格外,新一届立法会选举增加了议席、优化了结构,合理设定选举委员会选举、功能团体选举、分区直接选举三种方式以“432”比例产生议员。

具体来说,新选举制度下,立法会议席由以往70席增加至90席,而议席组成亦有改变:地区直选(全港合资格选民投票)调整了原本的选区划界,原本的35席改为20席;功能组别也有改动,由原本的35席改为30席,例如新增港区人大政协及全国性团体、将资讯科技界改为创新科技界,以及将医学界和卫生服务界合并等;另新增占40席的选委会界别,由1500选委投票选出。

另外,候选人需向选委会五个界分别取得2至4名选委提名,及通过资格审查。候选人资格审查委员会由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李家超担任主席,审查候选人资格,并由警方国安处审查候选人是否拥护《基本法》及效忠香港特区,再交由特首带领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定夺,并向资审会出具意见书,建议是否取消资格。本届立法会选举原本有154名参选人,经过资格审查委员会的审查,有一位因为曾经做过政府兼职的技术原因(不符合规定要求)而被取消资格。

最终,90个议席由153名候选人竞逐,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各阶层、各界别、有不同的政治光谱,且是香港有史以来第一次全部议席均有竞争的立法会选举。政府公报说“足见选举是广泛代表性、政治包容性、均衡参与性及公平竞争性”。

立法会选举投票于12月19日举行,在20日上午结果全部出炉。按新选制的目标,新“432”比例的议员分别平衡了社会各界的利益,既有专业声音,亦能反映地区民意。整体来说,来自不同背景、持有不同政见的当选人“五光十色”,当中有律师、会计师、工会工作者、大学副校长、上市公司中国区总裁、神职人员等;来自宽广的阶层、行业和政治背景;年龄跨度从30多岁以至70多岁,相信可以较广泛地代表全港750万市民发声。

 

新一届90名议员的几个特点

保持“重商”传统——90人中,有商界背景的议员占大多数,有30人,其次有13人具法律界背景。这是香港一直以来重商的社会特点,而商界也确实拥有庞大的选民基础。

选委会备受关注,主打“多元”——完善立法会选举制度的一个重点,就是新增选委会界别,选出较大比例的立法会议员,使立法会能更好地代表香港社会整体利益。40名选委会界别当选人涵盖了11个政党,有22人无政党联系,让议会在政党政治以外有更多元的看法。选委会界别当选人的组成既有10名有议会经验的议员,还有30名新面孔,职业涵盖政党人士、智库研究工作者、专业人士、神职人员、商人、教育界人士等,有全国性代表,包括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成员等,还有专注香港地区工作人士。

传统政党雄心勃勃——传统建制政团成为赢家,几乎全数拿到满意议席。90个议席中,民建联合共取得19 席,占全部议席的21%,继续成为议会内的最大政党;工联会取得8席,成议会内第二大政党。

新人力量崛起——有逾六成当选者是首次晋身议会的“议会新丁”,以无政党背景者占大多数(39人未有政党背景),反映立法会阵营重新洗牌。为数不少人博士毕业,有学者、智库、工会、企业高层、商界翘楚等,而非传统政客,有分析指他们会更看国家整体利益,“不买传统政党帐”,亦有望为议事厅引入全新识见和角度,提升议政水准。

与内地链接紧密——全部当选人中,33人是全国人大代表或全国、省市级政协委员,占议会逾三分之一。他们与内地有着牢固而持久的关系,熟悉国家事务,相信会令立法会的议事范围不再局限于港人港事,而是更主动地讨论国家大事,议事时亦更具国家发展观,考虑国家利益。亦有助在香港与国家之间搭建桥梁,帮助香港更好地把握国家机遇。

首次出现“港漂”——新一届立法会涌现不少具有大陆背景的新面孔,其中在新界北选区以第二名晋身议会的团体“香港新方向”的张欣宇,是内地在香港读书工作的“港漂”,他的当选被解读为港漂群体的壮大,这批有学历和视野的青年一代或许会成为日后政坛新力量。

中资背景成亮点——新增的选委会界别当选者中有不少中资公司背景人士,企业高层占8席,其中7席来自国企及中资机构。例如香港中旅社副董事长姚柏良、华润集团粤港澳大湾区办公室主任兼秘书长李浩然、交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谭岳衡等。其中几位在竞选中选择讲普通话,亦不影响选情,可见香港议会对中资及国家比以前持更开放的态度。

可惜的是,此次甚少非建制派的人参选以行使他们的政治权利。而参选的非建制派候选人,只有声称走“第三路线”的新思维主席狄志远胜出,成为新一届立法会中唯一的非建制派议员。非建制派主动放弃参加这次选举,政界基本认为这种斗气式的政治表态有点幼稚,同时也很可惜——毕竟对选举为主要政治活动的香港政党来说,放弃议席基本等于自废武功。

 

议员的困境与动力

今日的香港,面对各种挑战。新冠疫情令香港经济雪上加霜,推动疫后经济尽快复苏是当前要务;而多年来困扰香港的各种问题,有些是深层次结构性矛盾,诸如产业结构单一、贫富悬殊、青年难以向上流动、楼价高企等,都急待解决。同时,香港如何把握国家发展机遇也是个大课题。各界都殷切地期望新一届立法会能够真正为市民谋福祉,扮演好问政和议政的角色,更理性地监督政府,建言献策聚焦建设和发展。

另一方面,选举得以顺利举行,对一个新制度而言是值得肯定的,而且也为将来的发展空间提供了坚实基础。但论政治光谱,此次地区直选得票分布显示多数泛民支持者未有投票,传统建制政团整体得票与前年区议会选举相若,反映民情两极化未有改变。

必须承认,一个政治严重撕裂的两极化社会,人心转化非朝夕之事。立法会接下来的工作不可能“一片祥和”,甚至可能会遭受舆论的“内外夹击”,但议员必须有决心有毅力。新选制对很多人而言是陌生的,也可能有市民回想起上届立法会中乱港议员的行径,对香港政治失去信心。无论如何,这代表着社会还是有很大的不稳定隐忧。因此新选制下的首届立法会议员以及其他治港者,首要要着手的,必须是解决民生问题,以缓解社会深层次矛盾。新制度带来新格局,争取公众认同,还看新体制能够做出什么实绩,当人们逐渐看见新任议员的表现和能力,自然就会恢复信心。若经济民生有所改善及发展,自然能提升公信力和认受性,让市民感受到良政善治及新选制的优越性,这对香港未来的民主发展也将有积极意义。而这一切,要看新一届议员是否有足够强的决心和执行力。

 
作者:王小垣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