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民主的危机

2022-02-11 11:42评论关闭Views: 126

linhuowang

其实马英九是提醒台湾人民,蔡英文政府现在的许多作为,已经抵触了自由主义的价值,所以有“违宪之虞”。

2021年12月9日,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先生投书台湾《联合报》,控诉蔡英文执政下的台湾社会离“民主”越来越远,趋近“不自由的民主(illiberal democracy)”或“民选的专制(elected autocracy)”。他提出来的具体事证是:卡管(不让台湾大学校长当选人管中闵如期上任);促转会副主委张天钦以“东厂”自居,把“转型正义”当成选举操作的工具;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苏宏达(现任台大社会科学院院长)批评政府的文化政策,遭到台北市警察约谈;关闭中天电视台;民进党“立委”高嘉瑜遭男友施暴,意外让民进党“网军”曝光,疑似特定单位资源挹注网军,犹如“锦衣卫”和“秘密警察”,甚至因此而逼死一名杰出的“外交官”。

这篇文章刊出后,当然受到绿营人士百般羞辱。苏贞昌说,美国邀请台湾参加全球“民主峰会”,世界各国也称赞台湾的自由民主开放,马英九却批评817万高票当选的蔡英文,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些什么。民进党发言人谢佩芬说,马英九过去曾经反对领导人直选,他可以投书批评台湾民主,正展现台湾对各种言论的民主包容,所以他的文章“正好证明台湾的自由民主。”政治立场比较中立的作家蔡诗萍则说,马英九的论点“落入深蓝的语境”。

马英九文章想要传达的理念,其实是世界上所有号称“民主”国家都应该深思和警惕的议题,这一篇文章引起的反谈,主要来自对“illiberal”这个字的翻译和不解。将“illiberal”译为“不自由的”,显然无法得到大多数台湾人民的认同,因为目前的台湾,确实是一个享有高度个人自由的社会;其实这个字对应的是“liberal”,它是“liberalism”的形容词,“liberalism”的通俗译法是“自由主义”,所以“illiberal”应该译为“反自由主义的”,也就是说,马英九的文章名称应该是“反自由主义的民主”。但是即使如此,台湾不论政治人物或一般人民仍然不懂这个名词的意义,因为对于“自由主义的民主”是什么,多数人是不解的。虽然蔡诗萍毕业于台大政治系,平日言论算是公允,但是他对政治哲学中“自由主义”的基本观点显然也是一知半解,所以才会论断这是“深蓝语境”,而不知道马英九指出来的问题其实是当前台湾民主的危机。

“民主”是一个古老的名词,苏格拉底、柏拉图身处的雅典社会,就是一个实施民主政治的城邦。柏拉图在他最知名的对话录《理想国》中,分析五种政治形态,他认为最差的政治形式是独裁政治,因为独裁政治会产生暴君;倒数第二差则是民主政治,因为民主政治容易产生暴民。所以柏拉图不相信民主政治,一方面他不相信多数人的决定就是正确的,另一方面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就是在雅典的民主政治下被判死刑。对他而言,一个决策绝对不会因为支持者占多数,就变得比较明智;苏格拉底的死亡,更让他觉得民主的多数,宛如洪水猛兽一样的可怕。

也许是因为柏拉图的批判,西方后来两千多年的主要政治制度并不是民主政治,直到十六、十七世纪自由主义诞生以后,才和民主政治结合,成为当前欧美主要先进国家所实施的民主政治。所以现代社会所谓的“民主”,其实是“自由主义式的民主”之简称,这个名词简单地说,就是自由主义的一些核心价值(尤其是个人自由和权利)对“民主”设限。

如果纯粹讲“民主”,就是所有的公共事务都交由全体公民决定,以多数公民的意愿为决策的依据,这就是直接民主。然而在一个人口数众多的社会,直接民主不但不可行,也容易变成暴民政治,所以当代民主国家都采用的都是间接民主:由公民选举民意代表,代替人民行使政治权力。此外,由于民主多数可能侵犯到少数的权利和自由,所以当代民主国家更重要的特点是:有限的民主,也就是说,民主决策必须受到适当的限制。

所谓自由主义式的民主,就是用自由主义所重视的价值来限制民主。实务上的做法是在宪法中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譬如:言论、集会、结社、出版、宗教信仰的自由,民主决策不能抵触宪法赋予人民的权利和自由;所以用民主投票的方式否决某人讲话的权利,这是违宪的,因此也是无效的。换句话说,民主只能为自由服务,不能用民主否定自由。宪法保障个人的基本自由,使这些自由不会受到民主多数决的影响,这种精神下的民主就是自由主义的民主,也称为“宪政民主”(constitutional democracy)。

从以上的论述,比较可以清楚马英九文章的关键,其实马英九是提醒台湾人民,蔡英文政府现在的许多作为,已经抵触了自由主义的价值,所以有“违宪之虞”。民进党可以反驳说,他们的施政没有抵触“宪法”精神,但是不能说,只要合乎“民主”就合乎“自由主义的民主”。

事实上“民主”也有很多种形式,譬如:一般人熟悉的有总统制,有内阁制;而且不一定主张总统直选才是民主,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就不是采取人民直选,否则就不可能出现2000年民主党的戈尔(Albert Gore)、以及2016年民主党的希拉里(Hillary Clinton)民选得票数多于对手却输掉选举。所以民进党发言人以马英九反对直选就认定他反民主,这是对当代民主政治的无知,但是这样的人在台湾社会不是少数。

从我长期研究政治哲学并参与政治活动的心得来看,台湾的民主政治只学到皮毛,我们是有一套合乎当代民主的“制度”,但是忽视它背后的哲学论述;所以对于“民主”可能侵犯“自由”的危险性所知有限。冠在“democracy”前面的那个形容词“liberal”,才是当代民主政治的精髓;如果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海耶克的说法:“民主”是手段,“自由”才是目的。

如果清楚认识到liberal democracy的真义,就不会认为马英九的文章是荒谬的或不屑一顾。民进党这些年来仗着“一党独大”,几乎到了为所欲为、专断独行的地步,将来如果借着“立法院”的绝对优势修改“宪法”,降低“修宪”门坎,如果这样,民主与独裁有何差别?

尽管马英九过去的施政令人不满,马英九的八年造成国民党一蹶不振,但是不论蓝绿,只要关心台湾民主正常发展的人,都不应该以人废言:台湾是不是正走向“不自由的民主”?值得有志之士深思!

 

作者:林火旺 系台湾大学哲学系兼任教授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