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勿低估台湾物价上涨风险

2021-12-31 15:06评论关闭Views: 42

panxitang1

台湾1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上升2.84%,比起去年全年的负增长0.26%,明显可看出物价蠢动的轨迹,难怪台湾民众近来普遍感受物价上涨。台湾“央行总裁”杨金龙日前在“立法院”表示,物价上涨“可能部分有哄抬的现象”,让许多民众相当有感。但是,台当局部分官员或许是既不看电视、也不逛菜市场,谈起物价问题竟然与现实脱节,真是不知今夕是何夕?

这波物价上涨并非单一因素所造成,其中既包括进口物价上涨,也包括台湾本身的天候因素。无论如何,从“行政院”主计总处公布的数据观察,今年前十个月有五个月的CPI超过2%的所谓警戒线,年增率为1.82%,而且8、9、10、11月连三个月破2%,让主计长朱泽民力守2%的宣示受到些许挑战。尽管如此,蔡英文当局的说法统一口径,均强调属于短期现象。若再进一步检视台湾往昔十年的物价指数,有五年是1%多,有三年是不到1%,有两年是负增长。在这样的脉络下,今年还是新冠疫情的第二年,台湾的物价指数从4月起便逐月飙到2%以上,这难道不是值得警惕的讯息?

若从台湾本身天候因素来看,受影响最大的当属农产品价格;而针对外界抱怨蔬果价格贵得不合理,台“农委会主委”陈吉仲表示,蔬果价格都很亲民。但实情真是如此吗?以台北市第一果菜市场的批发价观察,11月1至17日的蔬菜批发平均价为每公斤38.3元(新台币,下同),去年11月为32.9元,涨幅为16.4%;11月1至17日的水果批发平均价为每公斤51.2元;去年11月为38.1元,涨幅为34.4%。试问,如此的价格及涨幅真的很亲民吗?陈吉仲身为台湾最高农政单位主管,对于农产品价格的感受竟与民众实际的感受存在巨大的落差,民众心中该做何感想?

尤其,10月底统一牌方便面“满汉大餐”首先涨价6元,涨幅超过一成。最近知名的方便面“味味一品”也跟进调涨,幅度也超过一成,体现涨价的连锁效应已经启动。不但方便面涨价,所有的猪、鸡、牛等肉品都涨,牛肉更涨价五成以上,不少餐厅业者只能被迫跟进涨价。包括汽油价格,在国际原油推升下也连续几周都上涨。然而,当涨价之声四起时,台当局官员却毫无感觉,甚至装作若无其事。

虽然蔡当局10月宣布调高基本工资为25000多元,时薪则调涨5.21%至168元;对打工族而言,堪称不无小补。然而,如果各类物价持续飙升,这点涨幅很快会被涨价所吞没。更糟的是,蔡当局可以用公权力调高基本工资,但一般上班族许多人的薪资却多年未调升;一旦通货膨胀发作,要养家糊口的人势必负担备感沉重。

再进一步言,近期以来,通货膨胀是否即将来临,逐渐成为全球关切的焦点。在台湾,虽然担心的人不少,但是相关部门的首长,被问及这问题时,几乎都以台湾的物价上涨只是暂时性的,并不足以担心来回复。

实情真的是这样吗?近几年来,一些有利消费者物价稳定的因素逐渐消失,反而不利的因素频生,包含:1.反全球化浪潮兴起,贸易战滞碍了自由贸易;2.人口老化与新兴经济体人口红利渐耗竭,使劳动供给减少;3.各国为因应气候变迁,需致力推动绿能、减碳等措施;4.新冠疫情与中美竞逐导致经济脱钩与供应链重整;5.疫情导致缺工与港口壅塞,物流不顺畅。以上这些因素都有减少商品供给或推升生产成本的作用。

正因如此,由商品供给面所形成的成本上推物价膨胀,在可预见的未来势将难免。此外,在商品的需求面,新冠疫苗开打对疫情产生抑制作用,消费活动逐渐解禁;再加上各国推出的各项纾困与振兴经济措施开始发挥作用,全球需求多呈现复苏迹象。这些都将导致商品需求面形成需求拉动的物价上涨。

总之,台湾的CPI年增率或许不会超过2%的警戒线,但让台湾民众有感的重要民生物资年涨幅已连续在9、10两个月超过3%。蔡当局官员们强调物价上涨是短期现象,但民众的经验是物价涨上去了就很难降下来。再者,由于涉及全球的多重复杂因素,通胀的压力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吃米不知米价”的蔡当局官员,即使不懂民生疾苦,也要谨慎因应物价。尤其,面对同时来自成本上推与需求拉动两方面的物价膨胀压力,全球可谓通胀阴霾罩顶,各国政府应该及早因应。由于目前充斥的泛滥资金,很容易成为通胀的助燃剂,全球各“央行”应尽早调整其货币政策,收回市场上的过剩资金,进而升息。

 

作者:潘锡堂 系台湾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教授、海峡两岸学术文化交流协会副理事长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