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斯哥气候变化大会能否力挽狂澜?

2021-12-02 14:07评论关闭Views: 42

gesila

经过两周的艰难谈判,由197个国家代表参加的2021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COP26) 在一片质疑声中于英国苏格兰的格拉斯哥降下了帷幕。

眼下天灾四处猖獗,环保迫在眉睫,此次大会重任在肩。会议时间原定于10月31日至11月12日,因向较贫穷国家提供气候保护措施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财政援助,以及碳排放证书发放等问题,未能及时闭幕,13日继续进行了一天。

今年的气候大会,最关键的议题是如何进一步实施2015年巴黎气候保护协议。巴黎气候保护协议规定将全球变暖限制在低于2度,理想情况下为 1.5度的状态(与工业化之前相比)。眼下,包括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和印度在内的二十国集团国家(G20),占据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近80%。

气候会议之前,G20 峰会在罗马举行。峰会令人沮丧,没能为格拉斯哥气候会议提供足够的信号。于是,备受期待的格拉斯哥气候会议,一开始就有了个嘲弄人的关键词:“热空气” 。

关于气候变化,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谈到了“关键时刻”,称世界正走向气候灾难。他警告说,对于岛国和其它特别脆弱的国家来说,气候保护努力的失败不是一种选择,而是“对他们的经济和我们的星球宣判死刑”。“只有一条路,即前进。1.5度的未来,是人类唯一可行的未来。领导者必须在格拉斯哥继续工作,以免为时太晚。”他在署名文章里强调气候危机已成为人类的红色警报,指出格拉斯哥气候大会是对世界各国领导人的一次严峻考验。会议第二天,多国政界人士再次紧急呼吁保护气候。

德国总理默克尔呼吁为碳排放定价,默克尔明确表示,与1990年相比,德国到2030年将贡献/节省65%的排放量;到2045年,德国希望实现气候中和。

美国总统拜登承诺采取行动而不是言语支持,希望借此从他的前任中脱颖而出。拜登表示,与2005年排放量相比,美国的排放量到 2030年将减少10亿吨以上,即50%至52%。

法国总统马克龙也高声疾呼,希望温室气体排放量特别高的国家,应采取更为坚定的气候政策,将其国家计划符合1.5度的目标。

印度总理莫迪提及该国实现气候中和的目标:到2070年,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希望实现只排放能被海洋和森林吸收的废物。

会议进行到一周时,有40多个国家做出承诺,即2050年前逐步淘汰煤炭,另有100个国家承诺到2030年时,结束或扭转森林砍伐的恶性状态。与此同时,美国和欧盟宣布将合作减少甲烷排放。

会议正式结束的两天前(11月10日),中美出人意料地发表了联合声明,即《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以冀共同努力,加速向绿色和无二氧化碳的未来转变。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当天在记者会上表示,联合宣言的发表再次说明中美合作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中美合作可以办成许多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西方媒体注意到,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温室气体排放国强调“气候危机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并承认当前努力与巴黎协定的目标之间存在“差距”,但中方没有表明2030年前具体的新减排目标。

13日会议结束前,未能通过取消对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非有效”补贴的声明。欧盟委员弗兰斯•蒂默曼斯(Frans Timmermans)对此表示失望,但称赞逐步淘汰煤炭的要求具“历史性”意义。

面对火烧眉毛的人类生存环境,2021格拉斯哥气候变化大会能否脚踏实地、力挽狂澜?会议期间,场外抗议者众口一词:关键看行动。但现实的复杂情况,往往令人心有余而力不足。包括澳大利亚、中国、俄罗斯、印度和伊朗在内的国家,都拒绝承诺到2030年将甲烷排放量减少30%,此情况值得注意。而巴西、伊朗和尼日利亚等国的环保难题,也都事关全人类,却相当棘手,不易解决。

 

作者:常晖 系本刊特约撰稿人,2021年11月14日完稿于奥地利维也纳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