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听到“战斗蓝”,但没有思想,如何战斗?

2021-10-29 14:16评论关闭Views: 56

linhuowang

在台湾这样的社会,“战斗”不是靠拳头、声音大,而是靠说服人民的能力和实力,而国民党那些台面上的人,他们有什么论政说服力?

台湾媒体人赵少康集结蓝营的民意代表,成立所谓“战斗蓝”,拉高对民进党的批判声量,也让蓝营的支持者精神为之一振。但是这样的团体真的能够增加国民党战斗力吗?我有点怀疑。

国民党确实士气低弥,想当年民进党在“立法院”只有27席,虎虎生风,以议题或抗争搏取媒体版面的能力,完胜执政的国民党;而今国民党在“立法院”38席,创造议题的能力,人民几乎无感。所以国民党确实需要提振战斗力,但是这些国民党籍的民意代表,他们之中很少问政令人眼睛一亮;把这些人结合在一起,也许可以互相声援、增加对抗民进党的勇气,然而如果他们实力本来就普通,并不会因为人数多就变得不一样。就像一群数学能力不强的人,不会因为人数多了,就有能力解决困难的数学题。

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赵少康为何在这时间筹组“战斗蓝”?所有人都知道他是为了2024自己要参选“总统”。一个长时间离开政治圈的媒体人,为了个人的政治盘算,忽然变得很关心国民党的前途,正当性似乎会打折扣。而这些民意代表愿意和他结合,多半也因为他握有媒体资源;所以在我看来,这不是一个理念结合的团体(唯一相同的是反民进党,但不能算是一种理念),而是利益一致,但只有利益、没有理想很难打动人心。因此从原来一群战斗力普通、无法感动民心的人,集结成一个团体,就会具有战斗力吗?

在台湾这样的社会,“战斗”不是靠拳头、声音大,而是靠说服人民的能力和实力,而国民党那些台面上的人,他们有什么论政说服力?坦白说,无党籍的高金素梅,她在“国会”的质询常常令人耳目一新;她批评民进党的内容,也令人深有同感;这样的论政能力,才能说具有战斗力。

孙中山先生说:“有思想才有信仰,有信仰才有力量”,满清末年多少革命烈士视死如归,因为他们心怀理想;共产党初起时,多少热血青年愿意为它献身,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在“改变世界”;为什么打压宗教很难成功?因为虔信者相信还有“彼岸”,为了信仰,宁愿牺牲“此生”;因此前仆后继、义无反顾。

西方历史上为“理念”而死,最有名的例子是希腊雅典城的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因为在街头与人辩论,对他而言是为了追求“真理”,但是许多达官显要因为辩论输了,脸上无光,所以一状告到法院。苏格拉底被无知的陪审团判处死刑,雅典人知道,一个人只是因为令人讨厌而被判死刑,这似乎太过了。所以他们其实希望苏格拉底逃亡,不要再回雅典城就好。苏格拉底的学生已经在安排这件事,但是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辩论,认为他又没有犯罪,为何要逃亡?逃亡对不起国家的法律。当然,苏格拉底又辩赢了,结果就是面对死刑。行刑时,苏格拉底喝下毒酒,旁边的学生、亲人痛哭流涕,但他却坦然自若。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一句名言:“逃避死亡不难,逃避犯错才难,因为犯错的脚步跑得比死亡还快。”苏格拉底宁愿死亡,也不愿犯错,相信古今中外,许多志士仁人能够视死如归,都和他们的信念有关。一个人忠于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可以产生千军万马的力量!

国民党现在有什么理念、对一般人民具有说服力?如果理由只是民进党执政成绩不佳,人民的选票为什么不给柯文哲的民众党,而是给国民党?国民党凭什么重返执政?如果国民党没有能力说服人民,只等民进党腐化到臭味熏天让人民唾弃,恐怕再三十年都还在野。

国民党目前士气低落,关键在于台面上的从政党员忘记创党时的理念和理想、丧失革命初衷:政治的目的是为了让人民过好生活。事实上只有“超越个人名位和权力”的关怀,才可能具有感人的力量。孙中山当年革命,先有“主义”,才有“宣传”,没有思想的宣传就是喊口号。政治人物必须告诉人民:要打造的是什么样的社会?要把人民带向何方?

其实在台湾的国民党,许多人已经不讲孙中山了,有人建议一位重量级的国民党政治人物应该回到孙中山“天下为公”的精神,他的答复居然是“孙中山已经过时了”。没有人会认为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的思想过时了,因为真正伟大的思想家掌握的是“人性”的某些真相;尽管科技发展一日千里,但是“人存在的问题”千年不变。一个无法体会孙中山理念价值的人,其实不配当国民党员。但是现在许多国民党员,一天到晚想的就是“重返执政”,却不反思:什么样的理念才能打动民心?一个失去愿景的政党,只剩下争权夺利的政客;即使传统蓝营的支持者仍然忠诚,但是这些铁杆蓝的人数会凋零,如果无法用理念和理想吸引新的支持者,国民党的衰弱似乎是必然的。

只听到“战斗蓝”,听不到任何动人的论述;没有思想,如何战斗?最后应该是互相取暖吧!
作者:林火旺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