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技战的关键对决

2021-09-13 12:18评论关闭Views: 46

zhongmei

美国对中国科技产业的崛起一直保持高度警惕状态,虽然美国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全面围追堵截发生于2018年制裁中兴通讯之后,但是,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华为的限制实际上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开始,而对中国实施技术封锁则是历届美国政府一以贯之的做法与外交政策,特别是2015年中国出台《中国制造2025》蓝图之后,美国对中国科技产业的打压与遏制已经开始迫不及待,而且不断变本加厉,直至今天,美国几乎在所有高科技领域都对中国采取了各种制裁与打压措施,可以说,为了遏制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美国是无所不用其极。

然而,正如中国人开玩笑所说的那样,我们要感谢美国的制裁与封锁,因为,美国对中国制裁和封锁什么,中国就能够针锋相对,通过自力更生、发奋图强把被封锁的科技与产业完美地发展起来,譬如,美国对中国卫星定位技术进行封锁,中国人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所打造出来的北斗导航系统不仅填补了中国在卫星导航领域的空白,甚至能够在国际卫星导航市场与美国的GPS系统一较高下;再如,美国对中国封锁空间站技术,结果中国人建立的天和号空间站,两年后将会成为太空中唯一运行的人造空间站。虽然目前中国仍然在不少高科技领域与美国存在不小的差距,譬如,飞机制造、高端机床、工业软件、生物医药、高端芯片等领域,但中国正在全方位进行追赶,特别是在卡脖子的高端芯片领域,中国有望在今后两年内实现重大突破。

 

中国芯片瓶颈有望两年内突破

芯片是人工智能的核心部件,如果缺少了芯片,那么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尤其是7纳米以下的高端芯片,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中国的中高端芯片都是弱项,主要依赖国外特别是依赖从美国进口,进口芯片的支出已经超过石油,成为中国最大宗进口产品。众所周知,从2018年开始,美国政府对中国发动一系列的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中断芯片供应成为了美国遏制中国的主要手段之一,美国的制裁也充分暴露了中国在芯片制造领域的短板和弱项,尤其是中高端芯片的制造,已经成为中国最明显的被卡脖子领域。

去年以来,由于美国政府发起的一系列制裁行为,不仅中国受到影响,而且还导致全球芯片供应链中断,所引发的全球性芯片荒正在拖累包括美国自身在内的世界各国制造业。从新闻媒体可以看到,美国的汽车巨头因缺少汽车芯片供应而不得不宣布减产,而中国内地作为世界工厂,芯片荒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也在逐渐浮现,像华为因为缺少高端手机芯片供应致使手机业务断崖式下跌,中国内地的一些汽车制造厂商也因为缺少芯片而宣布停产或者减产。相反,由于全球性的芯片荒,芯片价格暴涨,一些芯片企业赚得盆满钵满。

一直以来,全球芯片产业链分工明确,运行正常,欧洲光刻机世界首屈一指,美国的芯片设计领先全球,台湾地区的芯片制造独一无二,日本韩国的芯片组装和测试则独领风骚,而中国则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每年进口的芯片产值多达数千亿美元之巨。本来,全球各国和地区在芯片的产业生产与供应链上都有自己的位置,大家相安无事,芯片市场供需平衡。然而,偏偏美国特朗普政府为了遏制中国,不仅要求美国的芯片设计企业停止向中国供应芯片,而且,还要求全球所有使用到美国技术的芯片制造企业不得为中国企业代工芯片,一时间,全球芯片产业链出现大乱,加之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爆发,更令到全球芯片产业链与供应链雪上加霜。

特别令人担心的是,美国为了遏止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拜登政府一上台就制定了一个针对中国的所谓芯片计划,其意图就是要建立美国主导的全球芯片生产与供应体系。一方面,美国政府期望将亚洲地区的日韩芯片组装与测试企业以及台湾的芯片制造企业能够转移到美国本土,与此同时,美国政府还千方百计鼓吹并鼓动其盟友一起与中国进行“科技脱钩”,对中国芯片产业进行围追堵截,企图将中国排除在全球芯片生产与制造体系之外。不管美国的意图最终是否能够得逞,但客观上给本来就已经大乱的全球芯片供应链带来新的破坏,而且这种破坏会一直延续很长时间。

从美国对中国芯片企业及其他高科技企业的围追堵截教训中,中国政府和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高端芯片等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所谓的全球芯片分工和全球芯片市场是靠不住的。因此,中国已经痛下决心,一定要攻克高端芯片制造的难关,而且,中央政府向外界宣示,到2035年中国芯片市场的七成将来自于本土的芯片供应。所以,人们看到,近几个月来,中国政府、产业界、科技界都在为中国芯片业的崛起积极行动起来,中国芯片产业鸿篇巨制式的布局正在全面展开。

然而,不能不承认,由于中国在高端芯片制造领域存在明显的短板,且一直严重依赖欧、美、日、韩及台湾地区,因此,尽管中国试图以举国之力来克服这一短板,但恐需足够的时间才能见效。

目前,中国芯片产业发展最大的问题不是资金而是人才,以前,中国高科技企业在该领域的人才储备严重不足,因此,要建立起中国芯片产业的人才队伍决非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是,依据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所拿下的各个产业技术高地的时间周期来看,特别是中国政府已经高调宣示到2035年中国七成的芯片需求将由国产芯片提供,可以预期,一旦中国解决了芯片制造难题,全球性的芯片荒问题也将迎刃而解。日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电子信息研究所所长温晓君透露,今明两年中国将实现28纳米和14纳米芯片量产的重大突破。这一振奋人心的消费宣告,中国的中高端芯片制造将有望在两年内实现重大突破,全球性的芯片荒最长不会持续二年。而且可以预期,中国在14纳米芯片量产之后,7纳米甚至更精密制程的芯片制造也将会不断取得突破。届时,美国围堵和遏制中国的算盘将彻底落空。

 

中国位居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一方阵

众所周知,在人类近现代不到300年时间里,已经经历了三次产业革命,并且正在经历第四次产业革命。第一次产业革命发生在十八世纪中叶,英国率先爆发了产业革命,紧接着便席卷整个欧洲和俄国,人类从此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产业革命发生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并且迅速传遍了欧洲和日本,人类开始进入电气化时代;第三次产业革命发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后,同样,以美国为首的整个西方世界引领第三次产业革命,这次产业革命的上半场主要标志是以计算机小型化、微电子技术、原子能、分子生物学为代表的科技与产业发生了巨变,下半场则以新兴通信产业崛起为标志的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人类每一次产业革命的发生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所有参与者都从中获得了巨大利益并取得飞跃发展。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完全错失了第一次、第二次产业革命所带来的一系列机遇,第三次产业革命的上半场也与中国失之交臂。譬如,十八世纪中叶尽管第一次产业革命在欧洲如火如荼,但当时的中国正值清朝乾隆年间,不仅自视天朝乃世界中心,根本没有把西方产业革命当作一回事,甚至闭关锁国,几乎排斥一切西方先进的科技文明成果。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西方社会的第二次产业革命声势浩大,但中国当时积贫积弱,清王朝已经摇摇欲坠,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频繁入侵,而中国每战必败,中国人对自己的认知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加之内乱不止,动荡不安,民不聊生,哪有心思顾及什么产业革命,尽管当时也有一些开明派企图通过“洋务运动”来学习和借鉴一些西方产业革命的成果,但在腐朽无能且病入膏肓的清政府的掣肘之下,“洋务运动”胎死腹中。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正值“文革”内耗状态,阶级斗争把全体中国人推入了一场政治漩涡,因此,第三次全球产业革命浪潮的上半场与中国擦肩而过。

值得庆幸的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把全党和全国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全面改革开放,经过四十多年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终于在21世纪初叶赶上了第三次产业革命下半场的步伐,由过去的落后者、追赶者,成为了并跑者,局部领域甚至成为了领跑者,此情此景,令中国人民对国家发展前景信心大增,对国家参与全球科技与产业竞争信心十足。

今天,以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通讯等为代表的第四次产业革命大潮正在席卷全球,这一次中国不再是局外人、旁观者,目前,中国不仅是第四次全球产业革命的积极参与者,而且已经进入了领跑的“第一方阵”,尤其令人振奋的是,在接下来的科技与产业竞争中,中国的优势将越来越明显,爆发力将越来越大,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将助推中国在第四次科技与产业革命竞争中实现对西方社会的弯道超车。

据专家介绍,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存在着密不可分的相互促进的重要关系,在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大背景之下,大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基石,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支撑力,为人工智能提供“养料”,因为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主要都是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之上,大数据就好比各国拥有的矿藏,而人工智能就好比挖矿机和开矿者,毫无疑问,哪个国家的大数据资源丰富,应用场景广阔,那么,可供人工智能挖掘的矿藏就更多,从而,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速度就会越来越快,越来越强大,最终通过人工智能的发展可实现更大范围和更广阔领域的科技与产业创新。

 

 

中国必将胜出大数据人工智能竞争

中国在大数据方面拥有独特优势,几乎无人能比,首先,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规模巨大而且仍然处于中高速发展进程中,尤其中国信息化水平较高,民众参与信息化发展的热情高涨,譬如,中国的互联网网民已经突破十亿,高居全球第一,这一规模将为中国大数据的形成提供源源不竭的资源;其次,中国产业门类齐全,是唯一完全涵盖联合国产业名录的国家,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规模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指日可待,而且,中国国内需求强劲,市场空间越来越大,这都将为中国的大数据产生提供无限空间。再次,中国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文化,十四亿人的汉语语言及中国文化将让中国大数据在互联网时代独领风骚,独占鳌头,完全可以形成与世界任何规模大数据相抗衡的中国大数据。特别值得强调的是,正如前所述,中国在二十年前就已经开始追赶上了第三次产业革命下半场的步伐,近二十年来,中国现代通信产业已经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基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这一切都为中国大数据的规模化、多样化、全面化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创造了极佳的产业条件。

更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大数据产业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大发展除了上述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还拥有其他国家和地区不可能拥有的制度优势。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作为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核心内容已经受到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按照以往的经验和惯例,在中国这样一个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之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作为国家科技和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一定会在政府的有力引领下,在全社会的共同推动之下,不断实现新突破。

与此同时,大数据产业及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推广、应用等一系列工作都离不开各种人才的储备,如今,中国每年毕业的近五百万理工科类的庞大大学生群体能够充分满足中国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所提出的对各类各层次人才需求,反观美国,虽然美国是全球人才的汇集之地,但美国人口规模有限,特别是理工科人才规模与中国比较相距甚远,而且美国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产业相当一部分都依靠华人工程师,美国白人则热衷于律师、管理、金融等行业,因此,从人才竞争的角度来分析,美国与中国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的竞争会越来越感到吃力。

目前,中美两国都处于全球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的第一方阵,属于领跑者,中美两国科技战的终极较量也正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全面展开。然而,与以往及其他领域不同,中国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不仅没有落后美国,美国根本无法对中国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实施技术封锁和打压,中国的优势反而日益明显。

展望未来,中国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必将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进程中展现巨大的创新能量与经济发展动力,不仅帮助中国经济在第四次产业革命浪潮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升级转型,而且将助力中国科技与经济实现对西方社会的弯道超车,可以预期,不需要太长时间,中国不仅会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而且也将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科技强国。

 

 

作者:颜安生 系香港《经济导报》总编辑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