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哪种创新更吸引人

2021-07-29 12:33评论关闭Views: 48

bowuguan

今年5月18日是第45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的,号召各国的博物馆利用各种方法,尝试文化体验及传播模式的创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显示,2020年,受疫情的严重束缚,全球博物馆平均闭馆时间达到150天,收入骤减40%以上,有的甚至减收超60%。有些博物馆坐以待毙,没有行动,期盼疫情早点过去,也有很多博物馆,开启了创新之旅,在疫情期间,努力打造自己的新式活动,助力博物馆度过疫情时代。

关于博物馆的创新,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曾表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促进博物馆推陈出新,让博物馆藏品的展现和传播空间发生了剧烈的多维改变。

 

一.远程参观

疫情期间,为了防止病毒的扩散,很多公共场所关闭,包括博物馆,远程游览,成为了参观博物馆的新模式。

各行各业都在网上直播,中国国家博物馆、苏州博物馆、良渚博物院等国内众多的博物馆开启了网上直播,通过微信、微博等推广直播活动,为观众提供线上游览博物馆,另外还有专家科普讲座、藏品欣赏及互动活动等内容。有专家表示,线下展厅一般最多容纳几百人,做一场线上直播热点活动,观众经常有十万人以上,几乎是博物馆线下近半年的接待量。

在计算机网络普及的时候,很多博物馆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观众可以网上了解博物馆,但均是二维的,缺少直观的视觉,后来,随着计算机三维成像技术的成熟,建立网上三维虚拟展馆的博物馆日益增多。法国罗浮宫是首家把文物放到网络的场馆。在2004年,就有3.5万件文物以及13万件绘画在罗浮宫的网上进行三维展示。智能手机推出后,观众用手机就能远程参观三维的卢浮宫。有的观众说,看了三维的罗浮宫,让我更加好奇,更想去现场参观。

三维的画面,虽然可以让观众很好地远程参观博物馆,但是缺乏身临其境的感觉,于是一项新的技术诞生了。

近年来,虚拟现实(VR)技术正在完善,相关设备的成本不断降低,让博物馆的创新有了新的高度。戴上VR眼镜,观众仿佛走入现实环境,可以看到猛犸象长毛飘飘,始祖鸟在头顶上方展翅翱翔,可以看到原始人家长里短的生活状态,或者欣赏古代士兵的飒爽英姿……

博物馆通过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把场馆和藏品完全复制到了网上的虚拟世界,观众借助虚拟现实设备参观虚拟的博物馆,观看不同藏品,具有良好的观赏体验,足不出户就能与博物馆中的文物进行互动。虚拟现实博物馆能还能采用虚拟建模技术,让虚拟文物变成私人用品,可以360度触摸,营造一种“把玩”文物的氛围。

北航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沈旭昆指出,从二维到三维,虚拟现实可以任意构建时空,可以作为互联网游览的新入口,可以复原破损的古建筑,比如古罗马城,还可以复原毁坏文物到初始状态。在天文博物馆,可以模拟出如果观众移居火星,火星环境究竟是如何,在科技馆,可以宏观看宇宙的无边无际,也可以观察微观世界的原子等等。沈旭昆强调虚拟现实带来了全新用户体验,不管参观博物馆,还是科技馆,虚拟现实技术的身临其境体验能给观众带来极大的震撼。

 

二、现实与虚拟互动

增强现实(AR)技术是另外一种体验式的科技元素,在现场参观博物馆的同时,可以加入虚拟场景,导入线上的内容。例如在旅游季节,观众多,人工导游不足,有的博物馆给观众提供一副VR眼镜,可以与传统的人工介绍形成互补,该眼镜可以清晰看到文物,也可以在眼镜中看到各种虚拟的元素,并实现了“智能导游”的功能,内部添加了AR智能导游应用,为观众提供了地图导航、智能导游等虚实结合的功能。观众通过AR眼镜拥有了新奇的参观体验,在参观博物馆过程中学习历史文化,可以说AR眼镜是导游也是百科全书。

例如玻璃柜里是现实的某青铜文物,在虚拟现实的眼镜屏幕中,可以出现修复的高分辨率虚拟文物,还有生动的导游讲解,可以迅速学习该文物的历史故事,实现观众与现实场景间的互动。

用增强现实技术确实能提升博物馆的竞争力,但目前增强现实技术还在局部化应用,成本还有待降低,很多博物馆也采用了其他线上线下互动的创新。

还有很多博物馆开发了手机应用,或者加入了某平台,在游客手机中就能呈现博物馆介绍,藏品信息,以及博物馆的参观线路,包括各种评论等等,也可以扫码了解文物的历史知识;也有博物馆采用了全息投影技术,将全息映像与古建筑结合,当游客在投影前,主屏幕投影出相对应的真实视角,就像真的在古建筑内部游玩;有的博物馆有电子互动墙,游客触摸屏幕可查看照片大图,并显示导航位置;在交互式显示器前,观众可以任意转动展品的图片,360°观察文物的细节;科技艺术节目《清明上河图3.0》由虚拟场景和真人结合,把古代的街景活灵活现在观众面前展现……

各种科技元素用于博物馆的展示与保护,并深度融入观众参观过程中,调动了观众的多维感官,也可以增加游客的参与体验,既有趣又专业。

 

三、其他创新

文物安全是博物馆的重点,疫情期间,有的博物馆关闭,没有了游人,成为被贼惦记的目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中国文物保护有待进一步提高,盗挖、偷窃是造成文物消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今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入安防业,有的博物馆趁疫情关闭期,在安防方面,结合视频识别和物联网等技术,朝着智能化创新,给藏品提供更好的保护。

对博物馆来说,火是危险的因素,特别是古代建筑木头为主,纸质字画容易燃烧,历史上也出现过博物馆失火。2018年,巴西国家博物馆发生大火灾,烧毁了约2000万件藏品;2017年,法国卢浮宫底下技术室失火,一些文物和绘画被毁;1958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火灾,梵高名作《上班途中的画家》被大火吞没……因此,建立完善的智能防火报警系统是博物馆的另外一种创新,这些智能安防技术也能防盗报警。老的视频监控设备,往往只是起事后追查的作用,先进的智能安防监控设备,除了视频,还采集烟感、红外、热能等各种传感器数据,经过人工智能分析,可以24小时不间断监控,一旦发现失火或者盗窃行为,即智能报警,甚至触发自动擒拿设备。

创新无止境,博物馆借助科技,日新月异,也越来越有看头,经过无数个创新,场馆的终极目标是智慧博物馆。

 

作者:石岩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