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真的有“荷兰病”吗

2021-04-30 10:31评论关闭Views: 110

taijidian

全球芯片荒下,台湾芯片产业更令人注目,台积电等更因订单大增、营收暴涨。但近日《彭博商业周刊》引述经济学家劳瑞.葛林的研究报告,提醒台湾须留意“荷兰病”的潜在危险,并注意产业的均衡发展。

提出这个担心的不只彭博一家。在台湾“中央银行”3月中旬的理监事会议中,也有理事提出警讯:“台湾半导体产业表现亮眼,推动出口的大幅增加,带动贸易顺差,致新台币大幅升值,可能导致部门间发展失衡、产业外移的‘荷兰病’困境。”

引发岛内外担心的“荷兰病”究竟是什么?

顾名思义,“荷兰病”当然跟荷兰有关,这词是由权威财经媒体《经济学人》所开创,用来描述荷兰过度仰赖能源产业发生的问题。

在上世纪50年代,已是工业制成品主要出口国的荷兰发现大量石油和天然气,政府将石油和天然气作为支柱产业,出口激增,荷兰经济也在短时间内出现了繁荣。但是由于荷兰过度依赖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导致荷兰国内的农业和其它制造业产品的竞争力被大大削弱。10多年过去,荷兰的资源开始枯竭,荷兰出口下滑、收入骤降、失业人口暴涨,经济最终陷入危机。

后来,国际上把这种单一依靠资源出口带来短期繁荣后留下的后遗症,称之为“荷兰病”。一般来讲,经济结构较为单一的国家(或地区)相对容易遭受“荷兰病”的袭击。

 

 

“单一产业”始终是忧

2020年台湾经济增速达到3.11%,30年来首次超过中国大陆,2021年预测将至4.64%,创下7年以来新高点。

半导体产业被视为台湾这轮经济增长之主因。在各国出现“芯片荒”的当下,以台积电为代表的台湾芯片公司已经成为全球产业的战略焦点。最近五年来,台湾每年平均有高达64%的出口增长是来自于芯片生产。

全球市场调查机构集邦科技统计,2020年全球芯片代工产业里,台湾公司有63%的市占率,其中台积电占全台芯片代工的54%。根据今年初的数据,台积电市值达5509亿美元,跻身全球前十大公司,与中国腾讯及美国苹果等巨型企业并列。

从台湾自身经济来看,与台积电产品及业务相关的上市公司占了台湾股市约30%,可见台积电在台湾经济的影响力。

而在今年,台湾干旱长久未解,政府更是不惜祭出掘井、限制民生用水等紧急措施,来援助半导体业。也因此有很多批评者认为,全台资源过度往半导体产业集中。

小小的台湾,投入这么多资源在半导体产业上,台湾是否真的得了所谓的“荷兰病”?

专研亚洲地区的经济学家劳瑞.葛林的答案是肯定的,他认为,台湾已显露初期的荷兰病症状,在全球芯片供应短缺时,对微小电子组件的依赖不断加深,经济与政治运势也愈来愈跟电子零组件产业的景气紧密相连。

对此,台湾“央行”却予以否认,并特别出具长达18页的报告分析称,台湾总体经济情势与当年的“荷兰病”现象并不相似。台币近期的强势升值,主要因为疫后资通讯需求上涨,大幅推升电子通讯产品出口;台湾传统产业出口衰退并非因为台币走强、丧失出口竞争力,主要还是需求衰退导致。因此,台“央行”并不认为台湾有所谓的“荷兰病”。

 

 

台积电会否是下一个“阿尔斯通”?

虽然葛林也同时认为,就算台湾有“荷兰病”,也不见得全是坏事,因为芯片越来越像是新时代的石油,台湾可借此跟大国换来许多好处。比如,美国财政部去年底将台湾列入“汇率操纵国”的观察名单,4月16日向国会公布新一季名单时,台湾却已经不在上头了。葛林认为,原因是美国实在太需要台湾的芯片,不可能真的制裁。而由于半导体业进入门槛高,他预期台湾至少可享受五年的“芯片特权”。

葛林对台湾“芯片特权”的时间预判和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接近,后者日前在公开演讲时表示,虽然现在大陆还不是台湾的对手,但他判断大陆芯片制造落后台积电达5年以上,在IC设计则落后美国或台湾约1到2年,并非如外界所言达“数代之远”。

所以说,5年后呢?就算台湾真如“央行”所说没有“荷兰病”,但“过度依靠单一产业”却是不争的事实。多年来台湾各界其实也一直在探讨,如何发展下一个创新产业,甚或打造下一座“护国神山”,但张忠谋却对此直言:“难!”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林夏如分析,“半导体之外,台湾的传统制造业,纺织等相关中小型企业的员工薪资自2000年以来就陷入了长期停滞。”

林夏如说,“南向政策”是台湾地区前领导人李登辉在1990年代提出的政策,蔡英文上任后被采用并全力推动,但几年下来台湾对东盟贸易比重却从2017年的16%下滑至去年的14%。

林夏如强调,台湾企业很少尝试以多元化的方式投资或开发全球市场,及寻求多元化的全球贸易与投资伙伴,其实与中国大陆的干预关系不大。她认为,这是因为台湾企业的国际化仍不够,本土企业视中国大陆为较容易来往、得到利益和成长的市场,自然不愿寻找新市场。

还有担心指出,除了台湾自身的产业结构问题外,其实美国也不愿意将半导体产业全部拱手让给台湾。

事实上,拜登上任后已经多次提出警告,认为美国完全依赖中国大陆、台湾生产半导体,面临“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风险”,美国应该尽全力发展本土半导体产品,并将其视为中美竞争的重要环节之一。

美国白宫在4月12日举行半导体视频峰会,主动邀集全球19家相关企业高层与会。拜登在会上强调,美国目前投资大笔资金在半导体、电池等领域,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都没在等,美国人也没有理由再等。拜登在峰会宣读一封来自23位参议员和42位众议员的联名信指出,“中国积极布局,计划重新定向并主导半导体供应链。”他强调,中国花再多的钱,都要实现目标。

白宫在会后发布新闻稿表示,半导体短缺是拜登“首要且立即的优先处理项目”,与会人士也探讨了美国本土半导体产能提升的重要性。

英特尔执行长格尔辛格随后表态,该公司希望未来在美国生产的半导体,能由目前的12%增至1/3。

虽然在美国建厂投资巨大,人才缺乏,基础设施老化,工会复杂,能否形成产能和效率,都是未知数,张忠谋在日前的演讲中也公开表示了类似的担心。但台积电还是在去年宣布了投资120亿美元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立一座芯片厂,并将使用先进的5纳米技术。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表示,该计划是美国史上最大的国外直接投资案之一,有信心将会成功。

台积电在美建厂计划公布后,不乏唱衰的声音。这种观点认为,但凡被美国盯上的外国科技公司,都难有好下场,而先让台积电前往美国投资建造6个工厂,转身却开始扶持英特尔等“真正的自己人”,美国对台积电的这波操作,其实是“先礼而后兵”。待时机成熟时,美国就会“故伎重施”,就像当初利用“机床事件”打压东芝,利用“印尼事件”打压阿尔斯通一样。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在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前高管皮耶鲁齐的《美国陷阱》一书中,他以亲身经历揭露了美国政府打击美国企业竞争对手的内幕。

皮耶鲁齐2013年在美国机场被美国联邦调查局逮捕,并被起诉入狱。之后,美国司法部指控皮耶鲁齐涉嫌商业贿赂,并对阿尔斯通处以7.72亿美元罚款,阿尔斯通的电力业务最终被行业内的主要竞争对手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收购。

皮耶鲁齐表示,他在出版《美国陷阱》前犹豫了很久,但现在并不后悔,“我认为我的经历有助于让企业管理者、员工和政治家们清醒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当下世界确实很“芯荒”,台积电也无疑是当前全球芯片危机的C位,但台湾的地缘政治风险愈发强烈,一边是将半导体产业链撤回本土的美国,一边是举全国之力奋起直追的中国大陆,选择“拥抱美国”的台积电、产业单一的台湾,难道不“心慌慌”吗?

 

文:马歌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