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对日本贸易举足轻重,日本为何明显向美靠拢?

2021-04-30 10:15评论关闭Views: 68

eb

中美对抗从2018年开始激化,从最初的贸易关税,逐步扩大到高科技产业、安全保障、意识形态等众多领域。即使特朗普下台,仍未见休止迹象。世界第一和第二经济大国之间的对立,不仅对中美两国,对整个世界经济都产生了严重影响。

3月底,我们一个研究小组完成了一份独立研究报告。这份报告基于日本、中国、美国的贸易统计,考察了中美对抗对日本国际贸易(特别是日中贸易)的影响。主要结论可概括如下:

(1)2018年以后的日本国际贸易的变化,可看成是中美对抗和新冠疫情共同影响的结果。

(2)在中美对抗加剧的2019年,中国的出口和进口贸易额增长率分别从2018年的9.9%和16.0%下跌至0.5%和-2.8%。但在短期间内成功抑制新冠疫情的2020年,中国出口贸易额增长率回升到3.7%,进口贸易额增长率也保持微减(-1.0%)。与此同时,中国贸易伙伴的区域结构也出现了变化:欧盟成为中国最大出口市场,东盟则成为中国最大进口来源地区和进出口贸易全体的最大伙伴。而美国和日本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均有下降。

(3)2019年,日本的出口和进口贸易额增长率分别从2018年的5.8%和11.5%下跌至-4.4%、-3.7%,受中美对抗之负影响甚于中国!2020年雪上加霜,分别跌至-9.3%、-12.2%。与此同时,日本的贸易伙伴的区域结构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出口方面,最大出口市场国中国、东盟、亚洲4小龙(韩台港新)的所占比例在2019年出现下降,而美国和欧盟的比例上升。不过,在2020年中国、东盟、亚洲4小龙的比例重新回升。这些国家和地区相对较成功地控制了新冠疫情,使经贸活动得以较快恢复。在进口方面,自2019年以来,中东等资源国家的所占比例有所下降,而中国、东盟、亚洲4小龙、美国和欧盟的比例则有所上升。

(4)2019年,由于美国要求同盟国禁止或限制与华为等中国通信技术企业的进出口贸易,日本对华出口额和进口额的增长率分别下跌为-7.6%和-3.9%。2020年,由于中国在主要国家中最快恢复正常经济活动,日本对华出口额转为正增长(2.7%)。对华进口额继续下跌(-5.2%)。

(5)2019-2020年,由于ICT关联货物进出口的下降,相关产业集聚地(东京圈和大阪圈)的全国主要港国际货运额下滑严重。而日本本土中距中国最近的九州,与被限制贸易的中国企业直接关联较弱,因此2019年九州主要港虽然受到中美对抗影响,但没有前述全国主要港严重。在2020年,中国是最快恢复正常经济活动的大国,九州的部分海港和空港利用靠近中国的地理优势,在逆境中实现了国际货运额正增长。

(6)虽然约30%的中日间进出口贸易额依靠航空运输,但是具高附加值的ICT关联货物的减少,导致2019-2020年成田空港、关西空港等日本主要空港的国际货运额持续负增长。

由上可见,中美对抗对日本国际贸易的负面影响不亚于对(有巨大国内市场的)中国的影响,中国市场对日本贸易振兴举足轻重。对此,日本经贸界心知肚明。

尽管如此,在左右为难的站队选择纠结中,最近日本表现出了明显的向美靠拢倾向。其背后,除了日美同盟、中日间领土争议等特殊原因,中国也有必要慎思:如何成为一个让他国更加信赖的大国。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还存在不少有待改进之处。按照发达国家的评价标准,这些问题往往还会被放大。随着中国经济规模和影响力的不断上升,这几年日本国内对中国的批评之声不断增加。其中,有一些批评充满敌意,其目的就是为了促使中日对立、联合他国孤立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这种期待通过遏制中国发展达到维护本国利益或优势地位的企图,其实是一厢情愿的幻想。这几年中美对抗对日本国际贸易的显著负影响便是明证。

另一方面,应当看到:也有不少客观的批评来自长期与中国交流的经贸界和学术界。其本意是希望中国变得更好,自己公司或个人的事业有更大发展,工作更有社会价值。对于这样的批评,我觉得中国应该谦虚倾听,甚至主动征集。这些批评基于不同的评价标准,不一定正确。但是兼听则明,朋友多多益善。如能保持坦率沟通,以双边贸易为基础的中日关系将会更坚实和可持续发展。
作者:戴二彪 系日本亚洲成长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