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全面投资协议不存在对欧盟不公

2021-04-23 13:51评论关闭Views: 55

dyf

当中国与欧盟达成《全面投资协议》后,在美国舆论的引导下,欧洲也开始出现了对该协议的批评之声,质疑欧盟“吃亏”了。随后,因为一些政治原因并受舆论宣扬的影响,欧盟审批这项与中国达成的有重大历史意义协议的程序被推迟了。

然而,认真分析起来,欧洲舆论提出的针对该协议的三点主要顾虑其实是“杞人忧天”,没有太多道理。

首先,有些欧洲舆论担心,该协议让中国获利太多,而欧盟却没有获得多少回报。这种顾虑其实源于美国舆论的批评。

中欧之间达成协议后,美国舆论就讥讽地说,中国在这个协议中获得了许多利益,而欧盟却什么也没得到。这种风言风语让欧洲人感到吃亏了。所以就有人提出,欧盟应该在后续提出更多的要求。其实,美国人的批评只是让人想起了法国寓言家拉封丹(Lafontaine)的一则寓言:一只饥肠辘辘的狐狸从葡萄架下走过,看见一串香甜的葡萄挂在那里。它跳起来想抓住葡萄,无奈葡萄架太高,它够不到。它只好怏怏地走了,一边走一边嘟囔:葡萄一定是酸的!

中欧投资协议还没有付诸实践,美国人怎么知道它只对中国有利而对欧盟不利呢?这不是跟说“葡萄一定是酸的”一样吗?2020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这可能才是美国人为什么说该协议只对中国有利的道理吧?

其次,欧盟怀疑中国的国企。欧盟担心中国的国企得到中国政府“不公平”的补贴,竞争力太强,与欧盟企业形成不公平竞争。

其实,这个问题应该历史地看。中国的一些国企今天变得很有竞争力,有好几家国企还进入了世界500强,这部分还要归功于欧洲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府对国企的补贴可能更多,但那时的国企的利润和管理效率都很差,毫无竞争力可言。我们派了许多代表团去欧洲访问,参观企业,拜访监管市场与企业的政府机构。

在向欧洲人学习的过程中,法国曾是中国的重要学习对象。中国的国企进行了几轮改革,许多方法都有法国的味道。从2019年开始的最近一轮国企改革算是第四轮了,我们希望欧洲朋友还能继续给我们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帮助我们的国企改革。

最后,有些欧洲人对中国会不会遵守协议的规矩还有一些疑虑。

这些顾虑也与前些年特朗普政府与中国打贸易战时,故意抹黑中国,散布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一直不遵守承诺的流言蜚语有关。其实,世贸组织的几任前总干事都认为中国在该组织中表现优秀。前总干事拉米就中国“入世”10周年总结说,中国的表现是A+,这么高的打分直接就打了那些抹黑中国人的脸。

历史地看,中国一直是用参与国际组织、遵守国际准则的做法来提高中国市场效率的。为了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中央政府修改了2300多条法律,其中废止了830条法律。在全国范围内,大约有几万条地方性法规被修改和清理,使中国的市场更加统一,规则更透明、规范。这些规章制度的改革对提升中国市场的有效管理和竞争力都起了很大作用。

这次《中欧全面投资协议》被一些中国专家称为“中国第二次入世”,就是说中国必须再次改革一些规则和做法,这虽然对一些中国企业和一些行政机构来说是个痛苦的过程,但它肯定对提升中国高质量的发展会有很大帮助。

 

作者:丁一凡 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