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华政策选择:促进中美和解将是明智之举
2020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在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中美关系不断恶化的背景下,中日关系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从经贸领域看,中日间的国际观光相关产业、部分高科技产品贸易遭受了严重打击。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在两国共同努力下,2020年的中日经贸关系整体依然取得了相当稳定的发展。特别是以下几方面,令中日两国以及世界各国瞩目。
一、在2020年1至3月中国国内疫情爆发期间,日本政府和民间社会及时援助了当时中国各地(因春节停工等原因)严重短缺的防疫物资,主流媒体也给予了温情声援。防疫用捐赠物资上的汉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商店街上的标语“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给困境中的中国送去了温暖。这些言行举措与部分欧美发达国家借机打压中国有着鲜明对照。中国人民历来重视情谊,在迅速控制疫情后也尽力援助疫情开始扩大的日本,对日方的前期帮助给予了加倍以上的报答。比如,2月初北九州市曾紧急支援友好城市大连70套医疗用防护服和260只口罩等物品,3月下旬大连市大气回赠北九州市20万只口罩,成为日本列岛佳话。两大邻国在危机中,传达了中日经济相互依存、艰难时刻共渡难关的善良愿望。
二、尽管受到来自国内外政治势力的“与中国脱钩”压力,日本政府颁布了具体的“产业链改革”补助计划(在中国的日资企业撤离回国补助总额2200亿日元、从中国转移去东南亚的补助总额235亿日元),鼓励产品有关国家安全的企业(医疗、精密电子品等产业领域)离开中国,但实际上“雷声大、雨点小”。虽然,在6—7月的确有1700多家在华日企向日本政府申请了撤离中国的补助,但在华全体日企(33000多家)中,95%左右不愿离开“疫情后恢复最快、内需扩大”的中国。这也从日本财务省统计得到证实。在2020年1—9月,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扣除撤退资本后的净投资)达92亿美元,平均每月约10亿美元,2020年全年投资额估计与2019年的124亿美元相近甚至可能超出。而且,同期日本对华投资占其在亚洲直接投资中的比例从2019年的21.8% 上升到2020年的26.9%!显然,大多日本企业根本不愿脱钩中国。
三、日本对中国出口有期待外增长。据日本财务省的统计,2020年前10个月,日本对世界出口总额比2019年同期减少11.8%。其中,对美国、欧盟、东南亚的出口额分别减少19.1%、 16.5%、15.3%。但对中国的出口额,在经历了1—4月的下跌后,5—10月持续增长,前10个月累计总额反比去年增加了3.3%。作为日本最大的出口市场国,中国在日本出口恢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一目了然。
四、2020年11月15日,包括东亚三国(中日韩)在内的15国首脑正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15国总人口、GDP总额、出口总额均约占全球近30%,RCEP的签署意味着全球规模最大自贸区已在2020年内诞生。尽管因种种原因中日韩三国自贸协定至今未能签约,但三国同时加入RCEP协定,意味着中日韩自贸区事实上已经起步。这一进展为(在公平竞争、投资企业权益、和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规则要求更高的三国自贸协定的早日正式签署打下了良好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11月,连续主政日本内阁近8年的安倍晋三首相因健康理由提前退任。安倍在执政期间,实行了“政治上或安保战略上追随美国、经济上保持与中国合作”的稳健战略。在过去8年中,这一战略对平衡日美和日中关系、保持日本经济和政权稳定,总体上是比较成功的。因此,他的继任者菅义伟执掌的日本新内阁也将继承这一战略。但是,这一暧昧战略很难保证会一直有效。
在新的一年,中日两国如果要想进一步推进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除了世界各国必须尽快控制新冠疫情,促进中美关系的改善也是重要条件。而中美关系的走向,不光决定于中美两国自身,也受日本等其他主要国家的战略选择的影响。日本如想摆脱“选边站队”的煎熬,多做一些牵线搭桥、促进中美和解的益事将是明智之举。如果日本能有这样的意欲和行动,不仅能为本国争取到更大的经济发展空间,也非常有助于亚太地区和世界全体的和平发展。
作者:戴二彪 系日本亚洲成长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