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和平会出现机会之窗吗?之2020年两岸关系回顾与前瞻

2021-01-04 16:09评论关闭Views: 274

taiwna

世界在动荡不安、疫情肆虐中送走了多舛之年。在新的一年中,高度对立与紧绷的台海变局能否拨乱反正,能否修复与回暖,牵动着台海和平,关乎着普罗大众民生。从内外环境看,2021年的两岸关系有可能出现间歇性调整与缓和,但目前仍然看不到机会之窗,更不会出现戏剧性的所谓转折。观察未来两岸关系发展,要看三个状态会否、或是在多大程度上出现变化:一是台美间的勾连会否收手;二是蔡英文当局会否停止“反中、仇中、抗中”的政治操作;三是两岸民意对抗会否降低。

回顾2020年的两岸关系,我们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线。

第一个“线”,是台海和平与战争只有一线之隔,但和平只要有一线希望,大陆就一定会做百分之百的努力。在讨论2020年的台海形势时,兵凶战危已成为两岸学者挂在嘴边的一个高频词。蔡英文2020年1月胜选后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专访时扬言,“任何时候都无法排除战争的可能性”“台湾的军事能力相当不错,对中国来说,侵略台湾的代价将非常巨大”,讲话充满着挑衅。可以说,2020年两岸关系一开局就充满着火药味。年内,两岸各界对台海形势的恶化也频频发出警示。马英九基金会认为,2020年是“台湾数十年来最危险时刻”,并在8月专门举办了台湾“不安全研讨会”。陆委会前副主委赵建民则列举八项指标,认为两岸关系已进入“准战争”状态,两岸应首重避险。台情治机构负责人也坦承两岸发生全面性战争的机率“比平常高”。大陆不仅有学者认为“两岸关系到了极限爆炸的边缘”,更有人认为“现在两岸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在逐渐地丧失,而且越来越小。” 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哈佛大学荣休教授傅高义先生生前也曾示警,“台湾问题引发的冲突,可能会升级为一场对全人类造成灾难性打击的大战。”年内,蔡英文当局不断加大与美国等外部势力勾连,台湾民众对和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变得更加无感,或者说是更加麻木,大陆民意则对此显得十分不耐,喊打之声不绝于耳,甚至在智库与学界中也对如何实现和平统一越来越不自信。尽管如此,大陆仍保持战略定力,尽最大努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

第二个“线”,是所谓的“海峡中线”走入历史。针对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子及其分裂活动,大陆反“台独”力度前所未有。为展现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与能力,解放军在台海地区组织系列军事行动,成体系出动,进行常态化巡航、实战化演练、针对性威慑和作战能力的全方位检验。对于台军机广播喊话解放军“已飞过海峡中线”,不仅解放军战机飞行员以“没有海峡中线”应对,外交部和国台办发言人也针对台湾当局的炒作先后做出明确回应: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存在所谓的“海峡中线”!至此,1954年以来的这条虚幻的所谓海峡中线完全葬身海底,“台独”又被剥下一层护身符。

第三个“线”,是两岸线上交流。新冠疫情年内突如其来,随着疫情危险性的增加,两岸因疫情产生的对抗也急剧升高。蔡英文当局“借疫谋独”,以不实之辞攻击大陆隐瞒疫情,针对性地宣示限制口罩出口,阻碍滞留湖北的台湾同胞和在台就读的大陆学生返台。台还祭出《反渗透法》以及所谓的“国安五法”大棒,大开两岸交流倒车,扬言要对参加海峡论坛者进行行政调查,威胁“依规查处”台湾艺人参加“十一”晚会,甚至对两岸通过互联网的线上交流也横加干涉,严重影响了两岸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伤害了两岸民众间的情感。疫情发生以来,为推动智库以及经济、文化、医疗卫生、教育、青年等不同领域的交流,大陆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成功举办了各种不同规模的活动,继续保持了两岸民间交流不断线,蔡英文当局制造两岸“脱钩”“断链”的图谋完全难以实现。

第四个“线”,是大陆反分裂反“台独”的红线。年内,蔡英文当局与激进“台独”分裂势力频频挑衅大陆,持续加大对美军购,宣扬岛内“民众对大陆武力攻台已处变不惊”,积极与美联合抗中,不断散布与炒作诸如台美“建交”、特朗普离任前访台等可能引发台海重大事变的虚幻信息。大陆重拳出击,连续在台海组织实战演练,研究制定“台独”顽固分子清单,展现出越“线”必惩的坚定意志与决心。《反分裂国家法》早已设定红线,以非和平方式及其它必要措施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大陆时刻严阵以待,绝不会给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留下任何空间。

台海形势长期紧绷,势必会增加双方擦枪走火的可能。两岸是通过冲突、对抗,还是通过对话、谈判或其它路径达到新的缓和与稳定,这是蔡英文与民进党必须要严肃思考的问题。只有回到“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尽早设立两岸关系的止损点,才可能恢复两岸接触与对话,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如何开局对于新的一年的两岸关系走向十分重要,对于两岸之间出现的任何细微变化,无论是发出什么信号、信息,还是采取什么具体动作,双方都会从不同角度予以解读,从而也决定了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两岸关系走向。战与和,虽仅有一线之隔,但如何取舍也仅在一念之间。
作者:周志怀   系华中师范大学台湾与东亚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