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血案背后的一系列乌龙

2020-11-18 16:04评论关闭Views: 111

weiyenazainan

2020年11月2日,音乐之都维也纳突遭恐袭,4人遇难,23人受伤,其中10余人重伤。作为顶级宜居城市,维也纳以安全、优雅、恬静、宽容、理性享誉全球。在此世外桃源般的都市发生血案,不仅触目惊心,也颇有失真感。

发生恐袭的地带,是维也纳老城区被誉为百慕大金三角的一处休闲宝地,餐馆、酒吧、影院、商店以及爵士流行音乐厅等场所,布满大街小巷。恐袭当晚,是奥地利政府因新冠疫情而宣布宵禁的前一夜, 众多市民倾巢而出,享受 “最后的狂欢”。然而,枪声忽起,数位无辜者遭遇非命。

恐袭者随后被警方击毙。这个年仅20岁的男子身份也很快曝光。他出生于维也纳,拥有奥地利和北马其顿双重国籍。两年前,他曾试图前往叙利亚参加伊斯兰国圣战组织,在土耳其被警方截获,逮捕后引渡回奥地利,获刑22个月,却因年轻,7个月后被释放。

羁押期间,他貌似没有被激进的伊斯兰口号所吸引,尽管在监狱里他与被定罪为“恐怖分子”的犯人时有接触,并与他们一起做日常祷告。释放后,他被要求定期参加去激进化的再教育课程,对此,他同样貌似非常合作,逢课必上,给相关机构造成了假象。在实施疯狂扫射的三天前,他还在上课。恐袭发生后,奥地利联邦政府意识到,这场血案原本可被阻止。

 

乌龙之一:司法部对恐袭者非法行动一无所知

2020年7月23日,斯洛伐克特勤局通知奥地利驻欧洲刑警组织(Europol)联络处,说两天前有两人在布拉迪斯拉发试图购买 7.62 x 39毫米AK 47突击步枪弹药,两人驾驶的车辆,是奥地利车牌的白色宝马。特勤局还附上了武器商店监视探头的照片。

令人费解的是,奥地利内政部获悉此消息后,并没有及时与司法部沟通。9月 10日,奥地利当局通过欧洲刑警联络处向斯洛伐克警方答复,说已锁定两名男子中犯有前科的一名,并称对方所提供的材料是奥地利警方反恐部门已掌握的信息。此事就这么不了了之。11月2日,恐袭发生。

试想,如果奥地利司法部在恐袭前的几个月内,及时从内政部获悉相关信息,并对已有前科的恐袭者实施拘捕(非法购买枪支弹药本身就已构成犯罪),那么,血案原本可以避免。

问题是,如此正常的流程为何被搁置?维也纳警察局长格哈德•皮尔斯特事后解释说,一是与斯洛伐克的通信花费了大量时间,二是斯洛伐克传输的数据并不能100%确定恐袭者的身份,奥地利国家宪法保护和反恐办公室(BVT)由此认为 “汤太稀了”。如是,司法部未能及时知情,也未能提醒负责去激进化课程的机构。

奥地利现任内政部长卡尔•内汉默承认,在斯洛伐克特勤局提供线索后,“某些事情出了问题”,使整个奥地利警方的反恐能力受到质疑。通过设在海牙的Europol进行国际警察通信的情况并不少见,维也纳和布拉迪斯拉发相距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但欧洲刑警组织是其联系中心。维也纳恐袭发生后,一头雾水的奥地利警方,根据美国联邦调查局提供的信息,旋即抓捕了多位似与恐袭者有关的嫌疑犯,包括一名有前科的阿富汗激进分子。11月9日,奥地利警方横扫几大联邦州,搜查了60余套公寓、独立房屋、商业和俱乐部场所,捕获多位嫌疑犯,其中不乏有头有脸的协会组织负责人。此外,除了手机和计算机等存储大量信息的电子设备,警方还查获逾两千五百万欧元的现金。

在对反恐事宜的协调上,奥地利前任内政部长赫伯特•基克留下来的BVT,本应大展身手,却一事无成,堪比一堆烂摊子。目前,BVT正在全面改革。

 

乌龙之二:恐袭者疑似提前了攻击时间

奥地利警方11月9日的大规模突击行动,并非是维也纳11月2日恐袭的结果,而是针对伊斯兰激进分子和组织,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精心准备了一年有余的计划。然而,恐袭的发生,迫使突击行动从原定时间(11月3日)推迟了一周。令人狐疑的是,种种迹象表明,此次警察突击信息似遭泄露,因而影响了突击效果,也影响了对恐袭者的相关调查。

11月2日恐袭后刚刚两天,便出了件蹊跷之事,即前内政部长基克迅速向媒体曝出了原定于11月3日上午进行的突击行动名称。按理说,这是绝密,而且下台后的他无理由获得此类信息。显而易见,他在警察圈的人脉非法提供了内部情报。

当然,没人会假设这位前部长出于政治原因而叛国,故意阻扰奥地利针对伊斯兰极端主义的突击行动。值得注意的是,这位前部长所属的自由党当时 “不小心” 为维也纳恐袭者提供了包括翻译在内的与斯洛伐克特勤局互动的线索,这事或许令其提前了恐袭时间。相关文件甚至可从自由党的新闻发布会网站下载。

笔者完成此文的数小时前,奥地利警方通过官媒发布最新消息:维也纳恐袭者在2019年与来自车臣的几位恐怖分子接触密切,可能从他们手中获取了信息、资金甚至武器。

 

乌龙之三:恐袭后的维也纳高音喇叭

11月2日恐袭发生后的第6天清晨,维也纳第8区的大街上,突然出现一辆小轿车,在警车的监护下,一边缓行,一边用扩音喇叭播放枪声、穆斯林祷告宣礼声和反对伊斯兰教的口号。居民们大惊失色,警方这才发现自己 “上当受骗” ,因为示威活动组织者——一位名叫纳戈尔的原PEGIDA(反对西方伊斯兰化的爱国欧洲人)发言人——申请时只说此次示威由10人参与,主题是 “宽容和多元”。

事后警方向市民们表示了道歉,并对纳戈尔进行了盘问,后者说此次行动不过一如既往,旨在反对大量难民涌入欧洲和欧洲伊斯兰化而已。在维也纳人依旧处于惊恐和悲愤的关头,这个乌龙事件令人大跌眼镜。

11月9日的警察突击行动,针对支持穆斯林兄弟会和哈马斯的个人和协会。在行动过程中,被捕的30余人来自各个社会阶层,他们或与恐怖组织及其资助、反国家关系、其它犯罪组织以及洗钱有关。同时,格拉茨这座奥地利城市走进了人们的视线。格拉茨检察院表示,此次突击的重点,即为当地穆斯林兄弟会。检察院说穆斯林兄弟会是一个 “全球性的、激进的伊斯兰教徒和大规模反犹组织”,目标是建立一个伊斯兰国家。该组织表面上放弃暴力,但调查人员认为其与巴勒斯坦恐怖组织哈马斯等保持着紧密联系。

格拉茨检察院强调,此次警方行动并非针对穆斯林或伊斯兰教教徒,相反,是 “保护其宗教,避免它被滥用”;穆斯林兄弟会不是宗教团体,而是代表 “出于宗教动机的政治极端主义”,穆斯林兄弟会的目标不符合奥地利共和国宪法和奥地利社会的基本原则,“也不符合西方对民主的普遍理解,即和平共存、男女平等和政治秩序。”

这几年暗流涌动的一个说法,是穆斯林兄弟会在开设新的欧洲总部,要从英国伦敦迁至奥地利格拉茨。虽然尚无任何证据,中立国奥地利的人心还是因此而深受冲击。

维也纳恐袭发生后,瑞士和德国也都实施了警察突击行动。德语区的社会氛围,颇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势。和平岁月久了,人们会忘记居安思危。维也纳的恐袭,提高了维也纳人的警惕意识,也增强了人们的团结力量。笔者在恐袭后的第4天前往血案地点,为每一位遇难者献了鲜花。当时,发生枪击的几处街巷和广场,人头攒动,无数维也纳人在为亡者点蜡烛,献鲜花,默默祈祷,祈福人间安好,世界和平。

 

文:常晖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