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借力深圳的思考

2020-11-18 15:40评论关闭Views: 86

hetu

2019、2020年是香港经济最为失落的两年,期间由于香港社会爆发的反修例风波长达逾一年之久,加之新冠疫情没完没了,令到香港百业萧条,经济陷入了严重的衰退泥沼。值此香港社会都在思考应如何重启经济的关键时期,笔者建议,香港要把邻居深圳作为今后长期的重点合作伙伴,通过合作借力深圳,不仅努力实现摆脱当前的经济困局,更为主要的是着眼于香港未来中长期的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转型。
深圳是香港不可替代的最佳合作伙伴
香港经济遭受疫情打击异常严重,上半年出现了9%的负增长,预计全年也将有9%的负增长。之所以会有如此结果,除了疫情防控工作出现漏洞外,香港自身过于依赖服务业的经济结构更是主要原因。事实上,近十年来香港的经济增长一直没有明显起色,2011年及2012年,香港经济分别录得5%和1.5%增长幅度;2013年香港经济增长虽然有所回升但仍然低迷,增长率为2.9%;2014年因出现严重的“占中”事件,令到香港经济增长率下滑至2.3%;2015年香港整体经济增长仍然徘徊不前,增长率为2.4%;2016年、2017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2.17%及3.79%;2018年香港经济增长2.86%,低于预期;2019年香港经济因反修例风波社会动乱而陷入衰退,出现了1.19%的负增长。

首任特首董建华早就意识到了香港经济仅依靠金融、航运、贸易、旅游等服务业是不够的,必须寻求新的科技产业支撑,并且早就在其施政报告中提出了发展信息科技,营造数码港,建立科技园等计划,但由于政府与市场之间未能形成应有的合力,香港的科技产业一直没有形成气候,无法承担香港经济转型升级的大任。应该说,从董建华到现在的林郑月娥,历任特首都十分重视倡导发展香港科技产业,但科技产业要形成气候,不仅需要政府大力提倡,而且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政府组织架构,出台一系列有足够牵引力的产业引导政策、人才政策、土地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政策等。很遗憾,由于长期以来,无论是以往的港英政府还是回归后的特区政府都缺乏在科技产业方面的组织与推动经验,加之外围冲击与内部政治纷争不断,特区政府无法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因而在引导香港科技产业发展方面存在力度不足、顾此失彼等问题。

事实证明,香港在创新科技产业领域如果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已经不可能实现振兴,必须放宽视野,打开思路,寻求伙伴,优势互补,合作抱团,唯如此,香港创新科技产业之路才能够做到既有香港特色,又能越走越宽。与香港相毗邻的深圳在过去二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建立起了傲视全球的创新科技产业体系,各类白手起家的创新科技企业层出不穷,国际国内创新人才已经形成聚集效应,创新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已经成熟。香港必须认识到,无论从哪个方面审视,深圳都是香港创新科技不可替代的最佳合作伙伴,借力深圳创新科技产业,将是香港不二的选择。
河套地区是香港借力深圳科技的切入点
近年来,深圳经济增长步伐都保持在7-9%左右的增长率,2020年即便受到疫情的严重冲击,今年上半年深圳的经济增长仍然保持了正增长,预期下半年形势会更好。目前,深圳不仅在经济总量上已经超越香港,而且发展后劲十足,前景一片光明。第一,深圳的经济发展仍处于高速发展的通道之上,未来十几甚至二十几年内保持较高增长速度没有悬念;第二,深圳是一座年青人的城市,平均年龄三十二岁,成百上千万年青人的存在令这座城市充满创新动力;第三,深圳的产业结构成龙配套,尤其创新产业与高科技产业发展已成为全球明星,高端服务业也正在形成竞争力,等等。可以预计,随着深圳经济的持续扩张以及先导产业的不断涌现,深圳经济的辐射能力会越来越大。

可能很多港人并不知道,香港经济为什么会步履维艰,而深圳经济却表现如此神勇?其根本原因在于深圳的高新科技产业十分发达,而香港的高科技产业发展一直是纸上谈兵,没有实质性进程。如今,在高科技产业方面,深圳不仅成为了中国首屈一指的科技发展与创新中心,而且也令世界为之瞩目。譬如,华为、大疆、华大、腾讯、大簇、中兴等一批在世界驰名的高科技企业皆诞生于深圳,在高科技领域香港已经难望深圳项背,而且也是香港最好的榜样和老师,香港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寻找最佳方式和切入点才能有效借力深圳的高科技产业。

2017年1月3日,港深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在香港举行的港深合作会议上,在时任香港特首梁振英和深圳市委书记、市长许勤的共同见证下,港深正式签署《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同意合作发展河套地区为“深港创新及科技园”,这标志着港深战略合作进入新阶段,香港经济增长也将增添新动力。

目前,落马洲河套地区的科技合作计划已经启动,但勿庸讳言,这一港深科技合作的重要切入点建设进展太慢,当下,香港应该积极主动作为,寻求深圳方面的支持,加快河套创新科技园建设进程。与此同时,香港方面要有前瞻性眼光,制定开放便利的人员往来政策,特别是要加大政策力度,吸引全球各地的科技创新人才进入河套创新科技园,通过河套创新科技园的建设,以弥补香港在创新科技方面的不足和短板,最终实现港深两地科技产业发展比翼齐飞的局面。
前海是香港借力深圳现代服务业切入点
2010年8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从诞生之日起,前海就与香港结下了不解之缘。据悉,当时前海确立的目标就是要成为港深现代高端服务业的合作典范,要吸引三十万港人在前海工作,成千上万家港企入驻前海。

10年过去,前海作为特区之中的特区已经初现雏形,十年前的那片滩涂如今到处高楼林立,凡是关注前海的人们都会发现前海所发生的不可思议的变化。这里不仅建设了完备的现代化地下地上交通网络,而且也构建起了国际一流的金融基础设施;这里不仅是中国金融创新与改革开放的新高地,而且也是国际创业者与投资家们的新热土;前海不仅是深港高端现代服务业合作的新平台,而且更是香港青年实现创业理想的梦工厂;前海不仅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试验场,而且还是新崛起的世界级互联网金融中心;这里不仅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域,更是一座令人充满遐想和憧憬的未来之城。短短十年时间,前海已经嬗变成为一个令世界瞩目的耀眼明星。

如今,前海正在致力打造国际标杆城市样板。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深圳 “到2035年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到本世纪中叶,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深圳要成为国际标杆城市,那么前海作为“深圳特区之中的特区”,必将成为标杆城市之中的标杆。2020年9月1日,全国首部自贸片区立法《深圳经济特区前海蛇口自由贸易试验片区条例》和修订后的《深圳经济特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条例》正式发布,均于10月1日起施行。按新条例规定,除由国家实行准入管理的领域外,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将探索全面放开投资准入,创新提出“非违规不干预”管理模式,对境外投资者逐步放宽或者取消准入限制措施。前海正在打造一个大陆法和英美法相融合的法治环境,让投资者感到前海的法治环境能够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从而将极大增强国际投资者对前海的信心。

如今,前海正全力追赶并迈向国际一流金融中心行列。近十年来,深圳依托自身庞大的高科技产业集群优势以及快速成长的经济规模,金融业发展如日中天。根据由英国智库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共同编制的第28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显示,深圳已经跻身全球第九大国际金融中心行列,也是仅次于上海、香港、北京之后的中国第四大金融中心,前海作为深圳金融业的核心区与集大成者,正在成为深圳金融中心的象征。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2019年,中央表态支持在深圳开展数字货币研究与移动支付等创新应用,将促进深圳与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和金融(基金)产品互认;与此同时,支持深圳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上先行先试,探索创新跨境金融监管,支持深圳试点深化外汇管理改革,等等。这些重大利好政策都将直接或者间接通过前海落地,可以预期,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前海的金融业发展将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实现新的突破。随着前海金融业的崛起,将构建起一个通达全球的金融网络,不需多久,前海作为新兴国际金融中心的影响力将辐射全球。

如今,前海正在构筑国际企业和国际人才趋之若骛的大乐园,国际人才和国际企业蜂涌而来。截至2020年10月,在前海蛇口自贸区的从业人员多达近60万人,数以百计的国际紧缺人才在前海落户;已经有超过18万家企业在前海注册,其中港资注册企业便有1.3万家。一个世界级的前海大舞台正渐行渐近,前海正在成为香港借力深圳现代高端服务业的最佳切入点。

 

深圳的未来更值得香港期待
深圳在创立之初是借力香港发展起来的,大量香港劳动密集型产业北上深圳,令深圳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重要出口加工基地,香港企业、香港资金的到来也给深圳带来了新观念、新视野、新市场、新管理、新经验,从而为之后深圳的嬗变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今深圳已经长大,已经具备了反向带动香港发展的能力,而且带动香港的能力还将随着深圳的成长而越来越强大。

置身深圳的每一个人,都会深刻地感受到这座新兴国际化现代大都市所跳动的强劲脉搏和朝气蓬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深圳不仅是全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而且也是全世界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创新创业之城。尽管深圳的经济规模已经跻身中国城市第三,深圳的城市面貌也已经出落得玉树临风,显得十分的高大上,但深圳却丝毫没有放缓发展的步伐,“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日新月异,一日千里”仍然是深圳今天持续大发展的真实写照。也正是由于深圳大发展所散发出来的巨大魅力,因而强烈地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国家对于深圳未来的发展寄予了厚望,并赋予了深圳多项新的重大历史使命。如今,深圳正在思考下一个四十年发展的更深层次问题:一是作为国家的经济特区,深圳将面对如何继续发挥创新驱动作用,为国家深度改革和全面开放探索新经验、形成新制度、创建新体制的重要任务;二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深圳面临着如何携手香港、澳门和广州共同带动湾区都市群建设,并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增强大湾区对世界的集聚力和辐射力的重大课题;三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面临着如何实现赶超国际一流城市并成为全球标杆城市的新目标;四是深圳如何沿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领跑全国、示范全国、引领全国。

深圳的未来是强大的,美好的,不仅令内地人十分憧憬,而且也特别值得香港期待,在深圳朝着国际标杆城市迈进的过程中,香港将能够通过港深合作全方位借力深圳发展,从而为香港经济的转型升级及持续发展获取源源不断的动力。
作者:颜安生 系香港《经济导报》总编辑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