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港版健康码”,效用媲美开放自由行

2020-11-06 10:59评论关闭Views: 113

jiankangma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对经济社会的冲击不断累积叠加,情况若持续无改善,不单势必爆发裁员潮、倒闭潮,部分行业更可能从此消失绝迹,其中旅游业处境无疑最高危。2003年SARS袭港,疫后受惠国家开放个人游政策,沿沿不绝的活水成功助港走出困境,经济表现更胜疫前;时至今日,两地实施健康码政策,确保无恙的两地旅客互流互通,短期刺激作用亦料媲美当年。

 

结成“旅游气泡”内地是首选

过去,香港不时有人提出,旅游业所占GDP比例并不太多,借以贬低内地客对香港经济的贡献。时至今日,相关谬误已经销声匿迹。不是吗?谚语有言,“针不拮肉不知痛”,当香港旅游业欣欣向荣时,人们却身在福中不知福;当访港旅客大减至零,以致百业萧条、门可罗雀,大家才意识到旅游业的重要性。的确,旅游业不属高增值产业,表面看来肯定不及金融、创科之类;可是,旅游业却可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其中涉及的许多低技术职位便关系到基层市民的生计。

事实上,环顾全球,各地政府都深深明白旅游业对经济、民生的贡献,故疫下纷纷致力推动“旅游气泡”,目的正是希望引入外需从而保旅业、保就业。可惜,没有“健康码”保障的“旅游气泡”必然有害无益,因为宏观地以国家或地区为单位跟疫情较轻者结盟,而非微观地确保每位入境旅客不带病毒,根本不能有效管控输入病例的风险。其中,考虑不周的欧洲,便沦为“旅游气泡”的“失败之母”,不单因而爆发新一轮疫情,相关第二波疫情且较第一波还要厉害。毫无疑问,“旅游气泡”是必然建立的,但却必须有“健康码”的前提配合方成。

香港跟内地结成有“健康码”保障的“旅游气泡”,绝对是题中应有之义,甚至应该是优先结盟的第一考虑。一方面,内地疫情管控相对成功,乃是无可争议的事实,除个别地区出现小型爆发外,近月每日新增确诊人数便徘徊在数宗和十多宗之间,其中不少更属外来输入个案,若以平均人口计算,内地疫情管控堪称胜绝全球。另方面,内地客对香港旅游业有多重要,相信同样无可争议,甚至单单开放内地客重新来港,好大程度已够本地业界续命甚至恢复盈利了。

 

内地客占40% 航空业可望止血

不必讳言,香港旅游业已届生死存亡关头,尤其在疫情“常态化”的窘困下,如果继续长时间零旅客,以致生意和收入大减,整个行业之覆亡势恐是时间问题。

首当其冲的,一定是航空业。机管局资料显示,机场货运量虽保持平稳,毕竟疫情下并未太过影响货机升降,但客运量大幅下跌,最新8月份前者便暴泻98.6%,以致整体飞机升降量也因而大挫72%。以首8个月的累积数字看,客运量及整体飞机升降量亦锐降83.2%和60.1%。

有见及此,试问航空公司岂不手停口停?国泰航空业绩显示,单计上半年已亏损了99亿元(港币,下同),每月现金消耗规模高达十多亿元计。众所周知,国泰是香港航空业“大得不能倒”的支柱,一如其他政府都有支持本地航空巨头,港府早前已经答允注资273亿元供国泰救亡,惟所谓长贫难顾,一日飞机不能复航,一日国泰都要继续烧钱。在承诺不裁员的基础上,国泰亦申请过第一轮保就业基金,惟到第二轮已决定不申请了,并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重组,大幅裁员8500个职位,香港员工占了5300人,其余留住饭碗的亦须减薪。香港另一航企香港航空,早前也扩大员工放无薪假及减薪兼职的计划,从而节省业内“剩余人手”成本。

始终,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航企再无赚钱能力,裁员既是在所难免,否则公司也恐自身难保。彭博社统计指,截至今年7月,全球已有约40万名航空公司职员被解雇、暂时放无薪假、又或被通知将失去工作。有业界组织预计,至年底前将有逾4成航空职位消失。在美国,航空业即使接受过政府多达250亿美元的联邦救助计划,但最新仍是宣布将裁员3.2万人,即相当于疫前员工总数的13%;至于新加坡航空集团,更裁员规模更多达20%。

香港一旦重启与内地的航空往来,作用堪称“一招救全家”,足够救回香港航空业及相关从业员。查2018年年报,疫情前内地旅客已占所有访港旅客数量78%之多,其中,好大部分来自邻近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他们都不会乘飞机来港,但单计透过航空途程访港的内地客,比率亦高达40%。换言之,单是复飞内地线,已够航空公司恢复40%生意,肯定有助争取行业“止血”,继而止住裁员压力。

 

内地客疫前消费额 相当全港本地消费额

内地客重新来港,受惠的香港业界不仅航空一个,还包括许多其他行业。以过夜客在港的消费总额看,内地客在2018年就贡献了近1400亿元,高占全部过夜客的72%。以GDP总量来看,数字仅相当于7.5%,固然不算太多,但也难以言少;若以全港零售业总销货价值衡量,则是相当于44%之强!可见,内地客几乎撑起了本港零售的半壁江山!

事实上,疫情令香港经济陷入衰退,内需消费力难免同步下降。今年首8个月,零售业销货价值便降至不足2130亿元——较诸上述内地客约2150亿元消费贡献,香港若能引此活水,已够本地零售市道翻倍了!当然,内地客的疫后消费力也难免有所下降,但其可能发挥的庞大提振力却毋庸置疑。查各零售细项,非必需品的销售数字跌幅较大,譬如烟酒按年跌了67%、珠宝首饰等亦跌62%,内地客无法来港亦是箇中一大主因,尤其后者的销货总值便大减逾300亿元。此外,药物和化妆品的销售也大跌逾50%,已见许多相关店铺关门倒闭。

 

旅业生死存亡 与内地互通“一招救全家”

香港药房无疑高度依赖内地客,因此也沦为反对派的针对对象,甚至希望它们统统消失;可是,还有许多行业,都恐是没有旅客就难以生存的,而相关企业却为港人所爱,亦是港人的集体回忆。

举其大者,莫如两个主题公园——迪斯尼乐园和海洋公园。受累限聚令,两个主题公园今年好长时间都无法营业,经营状况绝对不比航空业好;即使最近终可重开,初期由开放时间到入园人数都不能百分百恢复——其实,在缺乏旅客的情况下,要想回归昔日高朋满座光景本亦十分困难。其中,海园已推出多项针对本地客的措施救亡,如可入园行山和在水族馆里做瑜伽,惟凡此种种的“新颖”招式,坊间并不认为有助大拓收入;反过来,早前刚获港府54亿拨款的乐园,还宣布会视乎职级减薪5%至15%,并谓疫下需持续实行严格成本管理。迪园方面,在美总公司则宣布将裁减2.8万名员工,理由是全球各地的主题乐园都因疫情而关闭,其中加州乐园至今还未能开放,因而拖累迪斯尼录得近20年来首次季度亏损(当然,电影《花木兰》无法如常在戏院上映,亦令迪斯尼收入大失预算)。不禁要问,难道香港市民愿见海园和迪园倒闭吗?谁又觉得,没有旅客的主题公园可以持续地良好经营?

说到底,疫情已将旅游业对港重要性表露无遗:香港不能长时间将旅客拒诸门外,旅游业也不能长时间缺乏旅客。大家不妨设想,若有航企、乐园在疫下不支倒闭,后果将会如何?更莫说,手停口停的旅行社亦开始迎来被清盘的结业命运。

有鉴旅游业及其从业员的水深火热窘况,在“健康码”的护航下积极推动“旅游气泡”的合作,诚属香港刻不容缓的急务。其中,与内地旅业及旅客互流互通,乃是旅业解困的必由之路,更是“一招救全家”的必然上策,远胜挨家挨户跟其他地方逐一结盟。
文:明生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