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双循环发展的意义

2020-10-27 10:27评论关闭Views: 587

dyf

中国政府最近提出,未来的经济发展要搞双循环。在双循环政策出台前,世界经济出现了一些什么样的变化呢?

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许多发达国家都陷入了增长停滞阶段,到2018年,欧洲与日本的经济属于零增长,加上汇率因素,用美元计算它们还退步了。美国虽然有点儿增长,但主要是靠债务。从2008年至2018年,美国的国债增加了10万亿美元,但美国的GDP只从15万亿增长到20万亿。也就是说,美国的债务增长是经济增长的2倍。只有中国经济一枝独秀,从2008年的30万亿人民币增长到2018年的90万亿。而且由于中国政府的刺激经济计划,大量基础设施投资明显改善了中国经济的质量,高铁、小城市的机场建设、高速公路、4G通信网络建设……“新四大发明”主要都是这10年的成果,让那些到中国来旅游的发达国家年轻人羡慕不已。在这种背景下,美欧国家的民粹评论崛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成为趋势,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与中国打贸易战是这一趋势的自然后果。

今年的新冠疫情加重了这一趋势,美欧国家对中国更加警惕,并把中国的抗疫成功与经济恢复都当成对它们制度的挑战,联合起来与中国脱钩的声音此起彼伏。美欧的议会都采取了立法措施,限制中国企业借机投资兼并其陷入财政困难的企业;并以国家安全的名义,用仅有的财政补贴它们企业回迁本国。

正是基于这些现实,我们国家才出台了经济发展双循环的政策,要大力加强内循环的作用。内循环主要涉及两个方面:

一、中国本身是全球最大的市场,如何调动起这个市场的内需,是能不能形成良性内循环的最大问题。中国的14亿人中,大概有4亿多人已经进入了“中产阶级”,消费能力很强。如果我们能把这个群体增加一倍,变成8亿中产,市场需求起码会翻一番,中国经济增长就有了新的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很大程度上就要提高那些过去消费能力不强的人群收入,增加他们的能力和他们的购买力,这样才能够保证国内需求不断增长。这部分人主要集中在农村。若要增强他们的购买力,必须给他们赋能,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手中的土地能成为资产,流动起来,成为他们投资或创业的资本。

二、除了培养消费端外,内循环发展还要注重供给端。供给端问题是我们碰到的一些技术短板,可能会影响我们未来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所以现在内循环的一个很大含义是要补短板,要让我们过去在整个全球产业链中依靠别人的那些部分,变成我们自主可以控制这个趋势。

我们的通信公司5G技术优越,在世界上占了先机。但在使用的芯片上,却需要从美国进口。过去,中美合作,华为等公司受益无穷。但当美国开始把中国当作制裁对象,要用技术封锁来限制中国企业发展时,这些通信公司就陷入了困境。过去,我们认为经济全球化对大家都有好处,别人不可能采取损害自己的行动来限制中国。但现在事情不一样了,美国把中国当作战略对手,就算“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它也要干。所以,我们未来的内循环包括要大力补我们的技术短板,加大自主研发的投入,保证零部件的生产。要保证在这些领域里面,当外边要卡我们脖子的时候卡不住,我们有自己的替换产品。

我们还要举一反三,事先想到其他行业是否也有同样的威胁。比如,我们的大飞机,许多配件都来自国外,特别是飞机发动机,大飞机的心脏,完全受制于人。汽车产业是否也有相似的问题?机器人产业呢?要认真地审视我们的各种产业对外依赖的程度,有针对性地补短板,使得我们的产业链特别齐备,不会出现产业链中断的风险。

加强内循环的能力是双循环发展的重要一环,但外循环也同样重要。但是,未来的外循环与以前我们参与的外循环也会有很大的变化。

过去,我们只是参与了别人的循环,嵌入了别人的生产链。现在,当别人威胁要把我们逐出这个生产链,或用其他国家来代替中国时,(且不管它能不能做到),我们要做的就是未雨绸缪:一方面让它无法替代中国,另一方面在海外打造我们自己的产业链,以维持中国的吸引力。

中国有齐备的工业生产能力,如果想脱离中国制造,跟中国脱钩,结果他们的成本会倍增,效率会大减。当中国生产出来同样产品时,中国企业的效率就会把这些剩下的企业都挤死。我们还需打造我们的海外产业链,因为中国在建自己的朋友圈,中国快速的发展也可以让其他国家受益。中国在海外打造“中国产业园”,一边帮助其他国家工业化时,一边建立中国贸易出口多样化的基础。东南亚联盟国家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其实体现的就是这种发展趋势。
作者:丁一凡 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