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人次暴跌99.7%,“旅行泡泡”能拯救香港旅游业吗?

2020-10-27 10:23评论关闭Views: 67

香港

自新冠全球肆虐以来,不少倚重旅游业的国家和地区,经济都严重失血。故10月以来,旅行泡泡(Travel Bubble)的概念再次受到热议。香港旅游发展局10月19日公布,9月访港旅客9132人次,其中内地客6211人次,整体均按年下跌达99.7%。就今年首九个月而言,整体旅客则录得35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下跌逾九成二。为拯救本港旅游业,港府自6月起即先后与11个国家启动建立旅行泡泡的商讨,10月15日,港府宣布与新加坡就此先达成原则性协议。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邱腾华称,双方将于未来数周就已确立的框架敲定细节,完成后即可恢复两地往来。而新加坡稍早就已宣布,10月15日起自香港入境的旅客强制隔离期先由14天缩短至7天。

 

旅行泡泡是什么

“泡泡”一词,在英语当中常常被用来解释为“交际圈子”。在疫情封城期间,新西兰卫生部门提出一个家庭是一个“泡泡”,大家要“躲在自己的泡泡当中”,不要碰到其他“泡泡”,以保证安全。随着疫情逐渐好转,“泡泡”也不断扩大,从家庭,再到学校、社区,到最后整个国家成为一个安全的“泡泡”。

旅行泡泡又被称为“旅行走廊”或“旅行经济圈”,是在关系紧密且互信度较高的一些经济体内形成的往来机制。合作国家可以不需检疫出入境,就好像将两个国家包在一个受保护的泡泡里,而对泡泡外的经济体则依然采用严格的隔离措施。

比如,根据星港达成的原则性协议:两地旅客只需要接受两地互认的新冠检测并呈阴性结果,往来两地时可不受任何限制,包括无须隔离,出行目的和具体行程均不受限制,且会有特定航班(仅限泡泡内的旅客乘坐)。

牛津大学及瑞士的大学的学者曾模拟不同社交类型与病毒传播速度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气泡式社交网络对于延缓病毒感染速度是最有效的类型,相比毫不受限的社交形态可以减少三成感染者。

建立旅行泡泡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跨境旅行的需求,更是为了重启遭重创的经济,尤其是与旅游业相关的零售、餐饮、住宿等。

新冠疫情爆发后,全球旅游业哀鸿一片。而据世界旅游和旅游理事会估计,约十分之一的工作与旅游业有关。比如,在希腊这样的热门旅游地,旅游业提供了约40%的就业岗位。

英国《经济学人》认为,旅行泡泡形成的潜在经济规模可达到全球GDP的35%,占所有贸易与服务的39%,并且是全球旅游消费的42%。如同区域性的贸易协定比双边贸易协定更有效益,旅行泡泡涵盖的范围越大,经济效益也越高。

 

“旅行泡泡”的泡沫风险

要形成旅行泡泡,不仅要在地理位置上接近,检疫措施达致互信,还更多取决于泡泡成员之间经济贸易规模和互补程度。

比如星港就拥有诸多相似之处:区域面积小,但都是国际大都市;服务业发达,跨国公司多,同时有着高效的营商环境和累积多年的贸易经验及伙伴;在法律上都继承了英国的普通法体系;华人所占比重极高、被誉为购物天堂,因此,两地首先形成“泡泡”被认为在情理之中。

但既然是“泡泡”(bubble),疫情瞬息万变,泡泡也随时可能中途破裂。

因此,虽然这是个好开始,但必须解决好几个问题,“泡泡”才可持久。首先是疫情要受到控制,否则有关安排可以随时改变,甚至取消。此外,政府和私营机构要提供平、快、多的检测机制,如果检测费要过千元,对提振旅业起不了多大作用。

此外,扩大“泡泡”范围才是最关键。据邱腾华早前透露,香港启动“设泡”的国家还有德国、法国、瑞士、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越南、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约有五六个国家表示有兴趣。且不说是否能谈成,即使能成事儿,旅客也有限,香港的最大客源地始终是内地。今年“十一黄金周”,内地游客达6.37亿人次,旅游收入共4600多亿元,试想,若庞大人流有部分南下,不少行业便可实时“翻生”。

因此,香港旅业要大幅复苏,还是须粤港澳通关,让三地居民凭健康码恢复往来。早日打开与内地之间的关口,才是正途。届时,许多行业自可走出困境。这是救香港经济的一条活命草,港府应以此为当前首务。

 

附:多地“旅行泡泡”实施情况

泰国:6月提出“旅游气泡”构思,拟允许部分疫情较轻国家或地区的旅客,入境时毋须隔离检疫,但受亚洲多地疫情反弹影响计划推迟。该国正与香港商讨相关安排。

日本:计划于11月取消对包括中国内地、香港在内的12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禁令。

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5月15日率先互开边境,建立起欧盟区内首个“旅行泡泡”,但实行不久后便因疫情反复而叫停,至今无法恢复。

新加坡:初步达成与香港地区推行“旅行泡泡”的协议。目前该国已解除对澳洲(不包括维多利亚州)、越南、新西兰旅客的入境限制,亦与文莱、中国内地、日本、马来西亚、韩国等建立互惠绿色通道。

 
编辑:文东方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