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深合作如何承先启后?

2020-10-09 11:18评论关闭Views: 88

hetu

深圳经济特区刚刚经过了40周岁生日。特区成立之初,香港一直在前面引领深圳发展;时至今日,深圳已成长到跟香港比肩,GDP于2018年就超过香港。展望未来,港深两地如何携手合作?甚至乎,香港应如何跟在深圳后面发展?

深圳成为特区之前,与开埠前的香港一样,同属小渔村。从香港坐火车到深圳,边关还只是一个木头房子,此后火车一路北上,两边都是广阔农田。特区成立以后,深圳经济急速发展,很快与香港结成“前店后厂”的合作关系,港商一方面将工厂生产基地北移,另方面香港则发展更高增值的服务业,继而逐渐打造成区内的国际贸易、金融中心。可以说,若无深圳助力或倒逼,香港“前店”未必能够很好完成产业升级;同样地,若无香港资金涌入的话,深圳这间“后厂”亦不可能建成。

 

 

贸易、金融、旅游……港深一起“拍住上”

“前店后厂”是港深合作的第一阶段,亦是香港发展为国际航运、贸易中心的背后支柱。香港作为国家与国际之间的窗口,在物流上,一方面将原材料「引进来」深圳,另方面则将加工成品“走出去”。所谓“中国制造”,颇大程度先从“深圳加工”及“深圳制造”开始,而香港正正将“中国制造”出口世界。以吞吐量计,由深圳湾,到邻近的广州港、湛江港、东莞港、珠海港,前两者吞吐量已跟香港一起跻身全球前十,反映香港转口的重要性降低;惟无论如何,港深贸易合作关系仍十分深厚。

制造业及出口的兴旺,令深圳人逐渐富起来,亦为香港旅游业提供源源不绝的活水。在深圳特区成立之初,受惠港人北上消费力量,作为两地关口的罗湖城率先兴旺起来。2003年后个人游政策放宽,从深圳来港“打酱油”的旅客持续增多,统计处数据显示,内地访港不过夜旅客从2002年消费不足20亿元,短短2年内翻了一倍多至超过46亿元,到2014年更创出760亿元的高峰,人均消费额同期亦由不足1000元增至约2700元。随着深圳一座座新型商场落成,香港人到深圳消费亦蔚然成风,北上打边炉、饮果茶、唱KTV,以至行山、逛博物馆等等。港深同城发展,也体现在楼市方面,内地客来港买楼,既是撑起港楼价格的一大力量,而香港人北上置业和退休,更形成了许多个针对港人而建的小屋苑、小社区。

千禧年后,深圳还完成了“腾笼换鸟”的转型升级,在原有制造业基础上,发展出高科技制造业,“深圳创造”彷彿是这个“未来之城”的代名词。至今,深圳已成为华为、中兴、比亚迪、腾讯等科创巨擘的总部。凡此种种,香港固然功不可没,毕竟没有这个国际金融中心协助上市融资,上述科创巨擘也不可能成长到今日地步。回想2004年时,腾讯以每股3.7元作价在港挂牌;谁又预想到,16年后的今日腾讯股价一度飙至500元以上?何况,腾讯若无拆细股份,照计算股价已突破2500元了。假若当年一手仅值3700元的股份持有至今,现在市价已超过200万元。当然,获利的不仅仅是小投资者,腾讯的融资能力及国际影响力,也随股价暴涨而水涨船高。

 

金融×创科 孵化与成长相互合作

展望未来,港深之间的合作如何更上层楼?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发展,正是箇中指路明灯。

大湾区发展提出,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做优做强,增强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香港的定位,在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的基础上,还要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大都会;深圳的定位,则要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基地,以及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化身“创业者的天堂,全世界创客的乐土”。

从中可见,在金融合作上,两地便绝对大有潜力,从而打造出千千万万只腾讯。事实上,深圳创业板注册制日前正式试行,为初创科企的孵化提供更好基础,而香港在完成同股不同权制度改革和接纳未盈利的生物科技股上市后,恒生科技指数日前也正式挂牌,为科企进一步做大做强提供更佳条件。综合而言,深圳可作为科企创造者,香港则可为科企推动者;以产品生命周期论视之,深圳让科企在“介绍期”和“成长期”初段播种萌芽,香港则让它们进一步在“成长期”和“成熟期”开花结果。相关分工,无疑蕴藏极大协同效益。其中,“深港通”和“理财通”等金融互联互通措施,亦形同打通两地金融脉络。

必须澄清,香港本身亦可作为科企摇篮,深圳同样亦可作为科企工厂。毕竟,香港是个国际化都会,可孕育出较与国际接轨的科企,加上大学资源较深圳丰富,拥有多间国际级一流学府,所以大湾区规划也强调,香港要大力发展创新及科技事业,培育新兴产业。深圳既是“中国硅谷”高新科技制造中心,可将香港的科研成果成品化、量产化,换言之除了自家培育科企之外,亦可作为香港科企的培育地。河套地区现规划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以香港基础科学创新与深圳产业技术创新为基础,探索深港共同研发和湾区外围地区生产,正正是题中之义。

 

港深同城化 内需外需不可分

除此以外,双城继续携手发展,其他各个层面的内需互动,无疑都会相得益彰。港深同城化,绝不限于金融与创科的合作,还在于两地人民日常消费、周末消闲、跨境上学上班、以至退休安老等的融合。随着两地跨境基建日趋完善,陆路由西至东分别有深圳湾、落马洲、皇岗、文锦渡,以及新启用的莲塘/香园围口岸,铁路还有广深港高铁和罗湖口岸,长远而言,相关供求量度恐不能续用“旅游业”来划分,因为内需、外需已水乳交融、密不可分了。

深圳特区成立40年,在香港的带领下,GDP总量由此前不足2万元人民币,惊人地飙升至今日近2.7万亿元人民币,“深圳速度”恐怕破尽人类经济史的纪录;现在,深圳与香港将迎来比肩式发展,“深圳速度”将如何拉动近年大为落后的“香港速度”?毫无疑问,香港假如自甘边缘化,包括受制政治思维不惜维持“香港速度”,深圳要进一步赶过香港以至超前香港,答案恐怕写在墙上。

承先启后,继往开来,说到底,港深合作既是历史必然,也是将来必然,时代巨轮是阻也阻不了的;反之,唯有顺应时势,而非逆势而行,香港前景才会更亮丽。“国家好,深圳好,香港更好”,这是每一位香港人都要认清的。

 

 

 

文:明生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