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境界

2020-10-09 11:07评论关闭Views: 215

gaige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大门,全国人民迈上了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时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特别强调“不搞改革开放就是死路一条”;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习近平主席反复向国内外强调,中国改革开放永不停步;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四十一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均GDP从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不足300美元(是世界上排名倒数的贫困国家),跃升至2019年的1万美元,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凖。更令人惊叹的是,在这四十一年间,中国令数以十亿计的人民摆脱了贫困走上小康,而到2020年底则会彻底消灭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

 

自贸试验区不断扩容

中国的改革开放虽然只有四十一年时间,但却留下了一个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自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其中,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是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中国最早设立的自贸区是2013年成立的上海自贸区,从那时起,中国的自贸区开始由点到面,由东部到西部,由沿海到内地不断扩容壮大:2015年广东、天津、福建3个自贸区相继成立;2017年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7个自贸区陆续揭牌;2018年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2019年国务院公布了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6个新设的自贸区名单。自此,中国自贸区已经达到了18个,以自贸区为标志,中国基本形成了“1+3+7+6”梯度发展、东中西协调、陆海统筹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中国自贸区发展历程虽然很短暂,但却可以从其扩容的速度和规模看出,目前中国自贸区建设正处一个快马加鞭的阶段,从国家对自贸区的布局进程来看,中国自贸区建设的力度越来越大。

中国自贸区战略的实施旨在建立以投资贸易自由化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建立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型产业体系,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新举措,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步骤。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人士都会注意到,中国自贸区的诞生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几乎是同一时间,是一对孪生的“双胞胎”。2013年至今,中国自贸区建设的不断探索与快速推进,与“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得到广泛响应遥相呼应,不仅为中国新一轮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扮演着引领角色,而且在贸易保护主议盛行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大背景下,为中国扛起自由贸易的大旗发挥了重要作用。

七年来,中国自贸区的建设成就与进展令人鼓舞,其对中国各地改革开放以及地区经济发展所发挥的巨大示范与引领作用正在日益显现。各个自贸区正在按照中央的部署和所确定的发展目标,力争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创新体系,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努力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投资贸易便利、高端产业集聚、交通物流通达、监管高效便捷、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水准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引领当地经济转型发展,推动本地区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中国自贸区的建设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取得重要成果,在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政府职能转变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七年来,中国自贸区建设所进行的制度创新,一方面为中国经济与国际市场的融合积累了宝贵经验,相关经验的复制与推广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的推动力;另一方面,也为世界各国提供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海南自贸港横空出世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席卷全球的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在中国爆发疫情之初,有海外舆论认为,中国社会经济将遭受重大打击,经济发展可能一夜之间回到几年甚至十几年前,也有可能从此一蹶不振,而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将停止脚步,甚至走回头路。然而,事实证明,中国不仅严防死守控制住疫情在全国范围内扩散,外防输入工作也做到了滴水不漏,更出乎外界意料的是,近两个月来,中国的复工复产形势令人鼓舞,中国的社会经济秩序正在全面回归正轨,无论是抗击疫情还是恢复经济发展,中国都是全球表现最亮眼的地区。

新冠病毒疫情虽然给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挑战,但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却没有因此而受到影响,中国在迅速控制住疫情和恢复社会经济秩序的基础上,改革开放再次迈出大步。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了海南自贸港到2025年、2035年、本世纪中叶的发展目标。中国此举令全世界为之惊叹,国际社会都深刻地感受到中国改革开放永不停步的坚定决心和信心。这也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新的境界。

中国已经形成了沿海、中部、内陆三个梯度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但相对于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宏伟目标来看,还相距甚远。以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来说,自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至今,中国宣布的国家级自贸试验区只有18个,且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和部分中部省区,广大的中西部地区仍然需要填补空白。

2018年,习近平主席对自贸试验区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指出,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指出,面向未来,要在深入总结评估的基础上,继续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加强统筹谋划和改革创新,不断提高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水准,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把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大力量。

可以预期,在国家宣布海南自贸港建设规划方案出台之后,接下来,中国的中西部地区更高水准的改革开放将会成为一个新的重点,在此背景下,中国的自贸试验区将继续进一步向中西部延伸,自贸试验区队伍将进一步扩容,而现有的自贸试验区将会在进一步探索中实现新功能的升级。中国的自贸试验区将在中国改革开放新的征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改革开放快马加鞭

当前,新冠病毒疫情仍然在全球范围内流行,为了阻止疫情的爆发,许多国家和地区政府对内停摆经济活动,令市场需求大幅度下滑,对外采取闭关锁国政策,令国际供应链和产业链受到严重冲击和影响。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进出口贸易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美国政府为了达到其政治目的,不仅没有因新冠疫情的流行而放松对中国的贸易战,相反,变本加厉不断升级对中国采取全方位的经济、科技和贸易制裁措施,甚至扬言要与中国经济全面进行脱钩。毫无疑问,中国对外经济交流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然而,面对美国发起的一轮又一轮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以及与中国经济脱钩的威胁,面对新冠病毒疫情大流行背景下各国市场需求急剧下滑甚至闭关锁国,中国破解这些难题的最有力法宝就是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今年以来,中央政府出台一系列改善内地营商环境的举措,减少自贸试验区的负面清单目录,降低外资进入中国金融领域的门槛,同时,积极鼓励有能力和有条件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联系,在条件成熟的国家进行投资,等等。而在这一系列对外开放举措中,当属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最为引人注目。

按照《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到2025年,海南自贸港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自由贸易港制度初步建立,营商环境达到国内一流水准;民主法治更加健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准明显提高;公共服务水准和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准。到2035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走在全国前列;自由贸易港的制度体系和运作模式更加成熟,营商环境跻身全球前列;人民生活更为宽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优质公共服务和创新创业环境达到国际先进水准;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居于世界领先水准;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到本世纪中叶,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形成高度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现代化的制度体系,成为综合竞争力和文化影响力的领先地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建成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

为了造福全体中国人民,为了实现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两个百年”目标,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国家需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和平台,并在更高的起点和发展水平上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和试验。海南从2018年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到2020年升级为自由贸易港,华丽转身速度之快令人赞叹,这充分反映出中国的改革开放步伐正在快马加鞭。海南自贸港的诞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海南作为全世界唯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由港,在中国四十一来改革开放巨大成果的烘托之下,一定会不辱使命,当好排头兵,做好探路者。

 

 

作者:颜安生 系香港《经济导报》总编辑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