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角力下香港的应对之道

2020-09-25 16:06评论关闭Views: 88

zijinhua

毋庸讳言,中美近期角力日趋激烈,美国政府推出一连串“反中”动作,从贸易、科技、外交,到台湾、香港议题,不断出牌。特朗普打定算盘,意图在美国大选前通过对中国施压,转移自己施政不力、抗疫无能的焦点,挽救选情。而美国朝野似有共识全力遏制中国发展,皆因认定中国崛起威胁美国霸权,相信后继招数或陆续有来。

一段时间以来,特朗普政府针对香港步步紧逼,包括通过所谓的《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香港自治法案》,签署行政命令终止美对香港的特殊经济待遇;宣布“制裁”中央涉港部门负责人及港府有关官员,将官员个人资料在网上“起底”公开,以 “长臂管辖”手段干涉香港国安法的实施;无视香港的特别地位,宣布所有香港制造并出口到美国的货品由9月25日起将产地来源由“香港制造”改为“中国制造”等,使得中美关系紧张不断升级,亦令香港处在漩涡之中。

特朗普曾表示,香港失去美方给予的特殊待遇地位后,不会是个成功的证券交易地,美国的证券交易业务则会随之增加。这是一个让人齿冷的结论,足以让港人看清现实。

尽管众多分析指出,美国的所谓“制裁”,有关措施政治目的多于实际意义,对香港的独立关税区地位和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都难以构成实质冲击。例如香港是美国赚取最高贸易顺差的单一经济体,顺差金额一年高达2400亿港元(下同),香港输往美国的货品一年才数10亿元,美方撤销出口许可证豁免,对香港经济影响微乎其微;又如香港的地位,实则是基本法赋予的,基本法同时授权香港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参加世界贸易组织,香港独立关税区的待遇是国家给的,并在基本法中明确,世贸所有成员承认的,绝非美国单方面说了算;而香港的竞争优势亦非美国“恩赐”,靠的是提供安全、公平、自由的经贸环境,加上背靠内地的持续发展。

但是,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采取的任何措施都可能干扰部分市场环节的正常运作,其对港咄咄逼人,展现将香港经济作为政治筹码的态度,难免引发了一些市场方面的不确定性和担忧,有可能损害香港的利益,面对潜在的冲击,香港当然要未雨绸缪,做好应对预案。

“打铁还靠自身硬”,香港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做好自己。受修例风波和疫情的拖累,香港经济已经受到严重打击,需要“两条腿走路”,兼顾有效抗疫和力保经济,亦要放眼未来,做好疫后快速走出经济谷底的准备。在中美博弈大气候风起云涌之际,香港能否乘风顺势,找寻到合适的空间再定位,捕捉有助发展的机遇,已经摆在港人面前。

毫无疑问,背靠国家,用好“一国”之利,是香港最大优势。中国内地受惠疫情很快受控,第二季经济便录得3.2%增长,表现冠绝全球所有主要经济体,香港搭上中国经济疫后快速复常的列车,是未来必由复苏路径;同时,在后疫情时代,面对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中央提出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拟从调整经济结构着手,提升内地自身的生产制造、创科技术开发能力,加强内需的消费与服务业比重,并作为未来经济成长的重要动能,这也是为“十四五”规划定调与铺路。中国内地是一个大市场,也是一个很大的“内循环”,香港的金融、法律、科研体系等服务,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经济“内循环”的重要一环。当中,港府如何調整自身定位,引导促进,找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切入点,对接国家未来经济结构调整,是接下来必须研究的课题。

此外,国内“大循环”并不意味着中国“闭关自守”,而是以“内循环”配合国际“外循环”,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的双循环体系。这也意味着,香港可善用“两制之利”,继续发挥连结国际循环的作用,在与东盟、欧盟等的合作,以及参与“一带一路”中,选择盈利高、前景好的项目,积极融入其中,争取成为全球资源整合者以及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供给者,对冲各种消极影响。香港在“內外双循环”中积极开拓进取,努力破解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就能不惧风浪与挑战,这即是在中美角力下香港的应对之道。

 

文:唐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