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轴双塔、海运仓、旃檀寺、公主坟之说说我工作地的历史旧事

2020-09-10 11:32评论关闭Views: 672

beijingjiuzhao

当我1987年来到北京时,算是第二次进京。三岁那年,父亲回老家四川接我到黑龙江“随军”,曾路过北京。父亲说,当时在长安街公共汽车上,因为年轻的售票员阿姨给我梳了个小辫,两年未见母亲的我就激动地喊“妈”,令他们很是尴尬。儿时记忆荡然无存,十五年后再下火车,看到灰蒙蒙的天和并不壮观的北京站周边,感觉与首都的伟大不太相符,多少有些失望。

此后几十年,我见证了新北京一阵儿又一阵儿的求新求变——有变好的地方,也有变得糟心的,更与老北京的厚重历史结了缘。作为一个新北京人,我只说说我工作地的历史旧事。

 

中轴双塔

 

工作地的第一站,也是当时居住、生活的地方,位于地安门内大街41号院。别看小院极袖珍,却矗立着一栋赫赫有名的雄楼伟厦——“中轴双塔”之“一塔”,另一塔则在与之相对的40号院内。关于这两栋庞大的中苏合璧建筑,吴雅山在《“中轴双塔”——景山东西大楼》一文中写道:“或许是弥补地安门被拆除的遗憾,1954年在地安门路口南,两座极具民族风格的建筑拔地而起,成为地安门的新地标。”“如今,站在景山公园的万寿亭向北眺望,马路东西两边的地安门大楼格外耀眼,灰色的楼体,绿色的琉璃瓦屋顶,精致的门窗,令人过目不忘。”

与红墙金瓦的景山皇家建筑不同,也与周围灰色的古老胡同不同,这两栋大楼临街的阳台、栏杆都是汉白玉的,外墙也饰有精美的彩色琉璃砖。大楼外面古色古香,里面是清一色筒子楼。楼梯、走廊高大宽阔,楼层高得可以搭建复式阁楼,但公用的厨房、厕所极为不便。实际上,这样的布局,当居民楼可惜了,辟为办公区更合适。

“中轴双塔”是“国家设计大师”陈登鳌先生(1916-1999年)设计的。关于陈登鳌先生与双塔的渊源,他的女婿廉正保曾著文记述。

1954年,建筑界掀起针对“大屋顶”的批判,矛头指向梁思成。刚建成的“中轴双塔”是典型的“大屋顶”式建筑,也为陈登鳌惹来大麻烦。1955年3月28日,《人民日报》发文点名批评陈登鳌。

迫于形势,1955年5月14日,陈登鳌在《人民日报》刊登了自我检查的文章,并受到了降级降薪的处分。

幸运的是,不久,苏联建筑专家组来到中国,考察了北京的建筑,对北海东官房大楼和地安门“中轴双塔”赞不绝口,说这两处建筑真正体现了中国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

陈登鳌立刻得到了平反,还被安排负责接待苏联专家;苏联专家点名邀请陈登鳌参加中国建筑师代表团赴苏联考察访问;《建筑学报》邀陈登鳌著文,介绍有关“民族形式”的设计体会;1958年,陈登鳌先生还主持设计了1959年“国庆十大工程”之一的北京火车站。

那样的年代,个人时运转换之突兀,令人慨叹。

“中轴双塔”紧邻景山公园,与故宫、北海近在咫尺,离梁思成先生设计的中国美术馆也很近。据说景山附近是北京内城环境最好、最适宜人居的地段,不大却很精致的景山公园参天古树密布,所有建筑都按照皇宫规制建造,等级之高,形态之异,原貌保持之完整,非常少见。

 

海运仓

工作的第二站地处海运仓。海运仓,因旧时接储海运而来的漕粮而得名。过去中国北方贫瘠,南方富庶,北方长期靠南方的粮食接济。到元代时,东直门一带还是运粮河道。那时南粮北运,是从海运至天津直沽海口,再经白河、通惠河至大都。明英宗时兴建了海运仓,清代又在其北兴建了北新仓,两仓连为一体,成为京城最大的粮仓,是当时维系京城政治、经济生活不可或缺的所在。

看清代的京师地图,朝阳门内,以现在的平安大道为南北分界,有两处成方连片的仓房,南侧分别为旧太仓、富新仓、兴平仓、南新仓;北侧则是海运仓和北新仓。按照《顺天府志》的准确记载,旧太仓计八十三廒(仓以廒为储藏单位,每五间一廒);富新仓计六十四廒;兴平仓计八十一廒;南新仓计七十六廒;海运仓计百廒;北新仓计八十五廒。可知海运仓到清代还是京城最大的一个粮仓。

海运仓和北新仓内除廒座外,主要建筑还有官厅、大堂、太仓殿、仓神庙、土地祠、监督值班所、官役值班所、科房、更房、警钟楼、巡警驻扎所等。

后来有了轮船、火车,无需再河运漕粮。至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后,南方各省交运漕米改为折抵银两,漕运遂成为历史。到了民国,这片规模很大的海运仓无米可储,逐步变成了居民区。但直到我在那里时,也还看到有整栋乌漆麻黑的高屋,大概就是幸存的粮仓。

海运仓小区内有一个极有特色的花园,从中不仅能知道海运仓的由来及历史,还能见到为保留海运仓的旧貌特地建盖的水车、石船、走廊。
另外,大名鼎鼎的簋街就在附近。白天抵不过暗夜的饕餮,晚上灯火通明,热闹喧嚣,颇有《千与千寻》食肆的意境。

 

 

旃檀寺

这是第三站工作地,也是现居地。旃(音同毡)檀寺,紧邻北海公园西墙,原名弘仁寺,康熙五年(1666年)在明朝清馥殿旧基上改建。旃檀,古语指檀香,也作栴檀。旃檀寺因供养旃檀佛像于寺之正殿而得名。旃檀佛像据说雕刻于元,相传为旃檀香木,其色近于沉碧,明万历中“慈圣太后始傅以金”。在北京的佛像中,名气很大,记载颇多。旃檀寺曾是香火很盛的一座寺庙,不亚于广济寺。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旃檀寺毁于庚子之变,旃檀佛像也不知去向。清末,寺址成为禁卫军营地,民国后又作为模范团驻地。建国后成为国防部。前面提到的北海东官房大楼就在此地。旃檀寺早已彻底无影,原来的旃檀寺西大街也改为爱民街,但时至今日,邮政地址若写旃檀(或坛)寺××××××,也是收得到的。

旃檀寺这一片属什刹海社区,周边旧时王府、名人故居众多,胡同街巷里老北京风情浓郁,历来是京城旅游大热之地。而毗邻的北海幼儿园、黄城根小学、北京四中,更是当今多少京城学童向往的地方。

 

 

公主坟

 

第四站,也是现工作地,位于海淀区复兴门外公主坟附近,交通便利,地铁十号线、一号线甚或九号线(距离一站地)都可抵达。公主坟,顾名思义,有公主葬于此地。数百年来,北京地区埋葬历代公主数以百计,但因年代久远,大多数公主坟地早已湮灭无痕。据说目前北京仍叫公主坟的地方有十处左右,复兴门外的公主坟是最著名的。1965年复兴门外修地铁时,文物部门就对此公主坟进行了考古挖掘,证实这里因葬有清仁宗嘉庆皇帝的两位公主而得名。

两位公主分别葬于东西两边。东边的是庄敬和硕公主,嘉庆的第三女,为和裕皇贵妃所生,20岁时下嫁蒙古亲王索特纳木多布济。嘉庆十六年(1811年)三月去世,时年31岁。

和硕是满语。意为一方。清初有八和硕贝勒,即八方八部落,也可以理解为八大贝勒。清宗室封爵第一级为和硕亲王。清代妃嫔之女和由中宫(即皇后)抚养的宗室之女封为和硕公主。宗室中有封爵者之女都称为格格,其中亲王之女称和硕格格,即郡主。

西边葬的是庄静固伦公主,为嘉庆的四女,孝淑睿皇后所生,18岁时下嫁蒙古族土默特部的玛尼巴达喇郡王。嘉庆十六年五月去世,年仅28岁。

固伦,满语为天下的意思,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

因清朝的祖制,公主下嫁,死后不得入皇陵,也不能进公婆墓地,必须另建坟茔,因此北京郊区有很多公主坟。因为和硕公主和固伦公主是同年而亡,仅隔两个月,所以葬在一处。公主坟双墓均为夫妻合葬墓,陪葬品有兵器、蒙古刀及珠宝、丝绸等物。墓地原有田墙、仪门、享殿等地面建筑,四周及里面广植古松、古柏和国槐、银杏,古色古香,十分幽静。1965年修地铁时,将墓中遗骸迁出坟墓平毁,只剩下一处街心绿地。

如今,公主坟周边人流密集,熙熙攘攘。往西沿线颇多解放后即驻扎的军队大院,马未都那一代北京部队大院子弟多出自那一片。

公主坟旁边的翠微大厦、城乡贸易中心也是北京很有名的购物场所。年轻时,总想着工作地附近最好有个大卖场,方便买买买,如今素面朝天,简适为乐,守着偌大的商厦反倒无感了。

 

路过一地又一地,所有的经历、见识,都赋予人生独特的记忆。未来的日子,期盼我们大家的北京越来越美好。

 
文:言璐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