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眼里的中美冲突

2020-08-18 09:50评论关闭Views: 161

oumengbishui

面对中美冲突日显白炽化,欧洲的态度耐人寻味。虽然欧洲释放了某些信号,如英国政府停止在5G网络建设中继续使用华为设备,欧盟推迟欧中峰会,德法两成员国也暂停与香港间的引渡条约,欧盟还将限制对香港出口军事和监视设备等,但这并不意味着简单的站队。

欧盟理事会外交事务部最近在其官网发表评论文章说,新冠病毒造成的危机已让欧洲徘徊不前,但另一个巨大挑战更是渐露端倪:随着中美两个大国间竞争的加剧,欧盟面临来自双方的经济胁迫。欧盟加强了对外战略投资的控制措施,尚需增强其抵御中美竞争的直接威胁,及其附带产生的影响力。

新冠病毒造成的经济损伤,使全球各国领导人都“谈毒色变”,为避免经济继续下滑,对于导致进一步破坏的措施,他们会下意识地唯恐避之不及。但欧盟是否因此而无条件地遵守美国的胁迫,还要打个问号。年初危机开始时,美国加强了对伊朗、委内瑞拉和古巴等国的制裁,并希望将此逻辑付诸欧洲,比如看德国陷入汽车业的战略困境时,会有怎样的挣扎。而美国对欧洲征收汽车关税的威胁,在德国政客中引起了极大警觉,这让特朗普政府认定,经济胁迫会导致行为发生变化。

之前提及的文章认为,经济胁迫将遭遇以牙还牙,在这场中美两极大国的竞争中,澳大利亚或欧洲这样的第三方,势必受到直接或间接的打击,而相对得失比绝对的更为重要。

“相对得失比绝对的更为重要”,此话意味深长。眼下的国际局势,绝非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或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而是一损俱损。在大国似乎剑拔弩张的当下,欧洲人尚显老成持重,每走一步,都反观历史,尽可能理性抉择,留一条后路。举例说,对港版国安法的出台,欧委会新任主席冯德莱恩女士说欧盟保留自己的意见;再如受病毒重创的意大利,一直对华心存感激,毕竟,在它最需要帮助的时刻,欧盟没有达成共识,是中国送去了医护用品;5月份的一项民意调查表明,德国有25%的受访者表示,因冠状病毒危机,他们对中国反而有了更正面的印象,而73%的受访者说他们对美国的看法恶化了。

笔者注意到欧媒与其读者间的互动。欧媒不乏对华的反面文章,但读者留言常常针锋相对。近期出自奥地利的一篇文章,提及中美问题时,一如既往地强调了人权和民主,其留言区的热闹却出乎意料。读者们留言道,欧洲与中国可共同利用当前局势,通过“刷新”关系创造出富有成果的东西,以反对美国的帝国霸权主义;欧洲应积极反对美中之间正在开始的冷战,这样可以在更长远的方向上,改变整个世界的秩序;欧洲人去教训中国是很不明智的,中国在19世纪中叶和20世纪中叶之间,沦为鸦片战争以及日本法西斯恐怖分子的牺牲品,都得“感谢”欧洲的始作俑;欧洲各国在经贸上团结行动很重要,与眼下的美国去合作不大可能,去评判北京也没意义;经济规律就是这样,谁强谁就当老大,现在是中国时代,不管你喜不喜欢;美国可以滞缓中国的发展速度,但无法阻拦中国发展的脚步;中国的崛起会因美国的行为而提速;就算当个拐脚鸭,也别当唐老鸭的狗腿子。

欧洲的思维方式,与美国的大相径庭。前者更像深思熟虑的棋手,尤其面对特朗普政府,必须不按常理出牌,胜算的机率才高些。特朗普政府的表现是否有内在的逻辑性和统一的战略性,尚难定论。遗憾的是,作为超级大国,其一言一行,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世界走向。

日前,德国柏林发生了两万人的大游行,抗议政府为防范新冠疫情所采取的防疫措施。这值得关注。柏林大游行不乏极右势力联合体,而德国人面对社会动荡时的行为取向,有史可鉴。此外,欧盟一边欢呼史上最大经济振兴援助方案的达成,一边目睹波兰和匈牙利等东欧成员国的离心离德;援助方案的实施,又将是考验彼此信任的时刻。在未来的日子里,如何更好地经济自保,更好地稳固地缘政治,或是欧洲大陆应对中美冲突的关键。

 

文:常晖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