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朴雅致的民间油纸伞

2020-08-03 10:45评论关闭Views: 125

youzhisan

从泸州市区往东南方向,驱车 25 公里就到了分水岭。说是岭,其实不过是一条老街。青石板的路,灰白色的墙,墙根下坐着三五成群喝茶的乡民。这里一向比较偏僻,年轻人大都不愿意留在这里,但并不影响这里的名气。这有千年古樟、古迹,还有古朴雅致的油纸伞。

余万伦,一个80后年轻人,一位泸州市分水镇的制作传统油纸伞手工艺者。他的舅舅——毕六福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制作技艺国家级唯一法定传承人,这门手艺传到余万伦手里,已经是第七代了。

他出生于素有“油纸伞之乡”美誉的四川泸州,7岁时就在母亲身边做力所能及的制伞工艺。2006年正式拜舅舅毕六富为师,开始学习油纸伞制作技艺。

在杭州运河边拱宸桥西的历史文化街区,余万伦有自己的油纸伞工作室。在这里,他思考、探索油纸伞的工艺,创新伞的设计,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油纸伞的实用性,欣赏油纸伞雅致的美。

平日,他经常被顾客询问——“这把伞能遮雨吗?”他笑着解释:“可以的,牢的很呢。”“大家都认为西洋伞那样弧度特别大的伞面才能让雨滴很好的滑下,遮雨效果才好,但其实,我们这样有弹性和有收缩空间的骨架、伞面根本就不用特意把弧度做大,雨滴就能自然滑落,桐油包裹的三层皮纸,雨水只能从此路过,想要渗透根本不可能……”

一把油纸伞,伞面看起来有点半透明,但能经得起日晒雨淋,不破裂、不褪色、不变形,清水浸泡24小时不会脱骨,还能经受6级左右大风吹打。而且伞面刷的特制熟桐油,还有极强的紫外线过滤功能。

油纸伞工艺被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中国现只有安徽泾县、婺源甲路、四川泸州、浙江杭州、湖南、台湾美浓等地还在生产油纸伞。现已被列入“非遗”保护的有泸州纸伞、杭州绸伞和婺源甲路纸伞。

 

 

一把油纸伞,记录着伞的发展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雨伞的国家,使用至今已1000多年。最早时人们称它为“簦”,传说是春秋时期,著名工匠鲁班之妻云氏发明了伞,但最开始由丝帛制成,价格昂贵。

南北朝的北魏时期,伞被用于官仪,老百姓将其称为“罗伞”。官阶大小高低不同,罗伞的大小和颜色也有所不同。皇帝出行要用黄色罗伞,以表示“荫庇百姓”,当然,这是一个冠冕堂皇的说法,最直接的目的还是为了自己遮阳、挡风、避雨。

东汉蔡伦发明纸以后,发展至唐朝,造纸业十分发达。工匠们就尝试着在纸上涂桐油,制成能防雨的“油纸伞”,一时间,实惠又耐用的油纸伞,下雨时节,在长安随处可见。同时又由于宣纸的出现,宣纸也用做伞面、诗人画家在伞面上书写绘画,怡情释怀,书画油纸伞应运而生。题材丰富、画工精湛的油纸伞,也就成了是一件优雅的生活艺术品了,再加之绘后涂刷桐油,伞面花色历久而弥新。 再后来,油纸伞又称为“唐伞”,传播至日本、韩国、越南、泰国、老挝等周边亚洲国家和地区,结合当地的习俗及文化,又有了各自新的风格和名称。

宋朝时期出现了被广泛使用的,颜色以绿色为主的“绿油伞”。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中,热闹的集市上人们用的就是这种“绿油伞”。文人诗句中也频频出现伞的字样。如北宋孔平仲“强登曹亭要远望,纸伞挚手不可操”;如宋人杨万里《晚归遇雨》诗曰:“略略烟痕草许低,初初雨影伞先知。”

元代以后,棉布的发明,油纸伞、油布伞成为我国民间主要的雨具。 明朝时期,油纸伞使用最广,明朝《天工开物》记载:“凡糊雨伞与油扇,皆用小皮纸。”,沈括《梦溪笔谈》也提到:“以新赤油伞,日中覆之。”直至清代以后到上世纪70年代,民间油纸伞作坊随处可见。

 

 
一把油纸伞,联缀着工艺传承
传统的油纸伞以手工削制的竹条做伞架,以涂刷天然防水桐油的皮棉纸做伞面,全部程序都需依赖手工完成。民间有谚语:工序七十二道半,搬进搬出不肖算。油纸伞的制作工艺包括号竹、削伞架、裱伞面、上油、穿线等70多道工序。大致来讲,号竹,即选竹子,以植龄3年以上,粗细在5厘米左右,色泽均匀的淡竹为佳;削伞骨,将选定的竹枝削成一根根的细长条,对材料进行水浸、日光晾晒等必要的技术处理后,再经过钻孔、拼架、穿线、串联伞柄伞头等工序,初步形成了骨架;上伞面,是把裁好的特级棉纸粘上骨架,修边、定型,曝晒;绘花,是在伞面绘上图案;上油,在伞面刷上熟桐油,既能防水,又能使原本粗糙的绵纸变得亮丽透明;最后用五色细线穿插在伞骨之间,再装上手柄,一把油纸伞就算完成。

伞面涂刷的天然桐油,是熬制成的熟桐油。千百年来,“熬油”过程中的温度控制、配料添加等都是各家油伞作坊的“不传之秘”,这也导致历来市面上的油纸伞的品质、美感大不相同。

 
一把油纸伞,传递着美好吉祥
油纸伞不仅仅是日常用品,在瑶族地区,还是一种订婚的信物,代表了浪漫、坚贞的爱情。如果男女双方情投意合,男方家便按照传统风俗去女方家提亲。在征得女方父母同意后,男方代表要携带一把红油纸伞去女方家,将伞放在堂屋神龛上。如果女方愿意嫁给他,就会亲自取下伞,并将以各色花布和丝线扎好的12个三角形的布球吊在纸伞的伞骨上,伞收拢后,伞的边缘会现出一寸多长的彩须。男方代表将系有彩须的油纸伞带回男方家,表示订亲成功并长期保存。

油纸伞还是嫁娶婚俗礼仪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中国传统婚礼上,新娘出嫁下轿时,喜娘会用红色油纸伞遮着新娘以作避邪。“油纸”与“有子”谐音,含“早生贵子”的意思。而且繁体字中的伞——“傘”,由大大小小的人组成。四人成“傘”,儿女双全,家庭美满,上有遮风挡雨之地,下有安身立命的支撑之所。一把“傘”,饱含着最美好而深沉的祝愿。现如今,在台湾及东南亚等地的客家族群中,油纸伞作嫁妆,仍然被广泛采用。

另外,在中国古代还有一个习俗,男子16岁成年礼时,父母亦会赠予一把油纸伞,希冀支撑门户之意。学子们赴京赶考或做官上任时,会在包袱里放一把红油纸伞,称为“包袱伞”——“保福伞”,这样预祝路途平安、高中状元。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人们逐渐认识到油纸伞特殊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古朴雅致的油纸伞,经手工艺者的代代传承和创新,展示了古老的技艺与文化,更有了现代审美情趣。撑一把油纸伞,感受生活的优雅与温情。

 
编辑:温英杰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