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业态抢占风口

2020-08-03 09:52评论关闭Views: 37

kechaungban

6月19日零点,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的首个全民购物节京东“618”战报出炉,累计下单金额2692亿,再次刷新纪录。天猫累计下单金额6982亿元,同样创历史新高。两平台“618”购物节期间合计成交金额9674亿元,被压抑的消费需求全面爆发。

受疫情冲击,不少中小企业面临产品滞销、开工不足、资金不畅等问题,销售渠道匮乏导致营业收入锐减。电商以线上联动线下,通过直播带货、加大补贴力度等方式,成为助力中小微企业的重要平台和产业链的重要枢纽。

此次618从传统的京东、淘宝、拼多多、苏宁4大电商平台变成“4+2”组合,即加入了快手和抖音两大短视频平台,直播正成为重要的流量入口。直播带货唱主角,逐渐改变传统销售规则。为刺激消费,各平台均升级“百亿补贴”力度。京东推出超级百亿补贴、千亿优惠和百亿消费券,天猫平台联合各地政府和商家一共发放了140亿元的史上最大规模消费券和补贴。

 

互联网经济逆市上扬

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指出,疫情 “危中有机”,有两个行业表现不错,一是金融业;另一个是互联网经济,比如线上办公、线上零售、线上娱乐增长得非常好,都是爆发式增长。

在众多行业愁云惨雾之际,远程线上办公行业却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成为各大互联网巨头比拼的新战场,用户争夺战趋于白热化。阿里钉钉、腾讯企业微信、华为“云WeLink”、字节跳动“飞书”等,抢占第一阵营。

受疫情影响,许多公司安排员工在家远程办公。2月3日开工首日,全国上千万家企业、近两亿人在家办公。仅从1月至2月下旬,钉钉日活跃用户从2610万飙升到1.5亿。此外,一些细分垂直领域的远程办公软件,如音视频会议类的腾讯会议、小鱼易连等,线上协作类的石墨文档、印象笔记等,也都抓住疫情带旺的需求拓展改进产品。

对许多企业而言,远程办公是疫情期间的过渡性手段。但远程办公的商业模式和技术方向,都在疫情期间得到了可行性验证。某种程度上说,疫情提前“催熟”了远程办公市场。在疫情结束后,临时性的客户消费习惯也将强化甚至固化。

疫情改变了大众生活方式。线上购药服务发展迅速,各个购药、送药平台注册用户和订单大幅增长,一些平台用户访问量达到平日的50倍。仅五一小长假,美团闪购医药类商品交易额比去年增长了92.9%,京东药急送用户中新用户占了八成。

疫情发生后,各大电商为保障抗疫前线物资供应和居民生活物资供应提供了重要的后勤支持。阿里、京东等众多电商和物流企业迅速行动,为疫情严重地区打通物资通道。

一些往年供不应求的农产品,因交通受阻或渠道商停工而出现滞销。电商介入之后,通过帮助农民开网店、直播带货促销、产地直营等手段,加上物流端支持,优质农产品以比往年更低的价格直达消费者手中,在解决农民难题的同事,实现促消费、稳增长。

互联网为特殊情况下经济社会生活运转提供了关键性服务,并且也是疫情后经济复苏的重要推动力量,并进一步在传统行业渗透,带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影响,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中国外贸行业下行压力剧增,作为“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疲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企业出口转内销。” 6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支持电商平台、大型商业企业等开展外贸产品内销活动。”

进入二季度,许多外贸企业已经陆续复工复产,但海外“订单荒”令企业陷入了两难。为了积极自救,不少外贸企业努力转内销,转战互联网。

3月26日,淘宝特价版购物App正式上线,累积吸引入驻的产业带商家已超过120万家,这个全球首款以C2M定制货品为核心供给的购物App,在外贸工厂和国内市场之间架设高速通路,成为今年上半年外贸工厂转型的新阵地。

4月7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张勇发出一封题为“春天的战役”的全员信,启动扶助中小企业的“春雷计划”,包含五大方面的扶持计划,其中有两项涉及外贸型企业:帮助外贸升级线上突围、助力外贸开拓内销。为帮助外贸企业转型升级,阿里还依托速卖通、天猫海外等平台,实现海外线上“云拓客”。阿里巴巴国际站帮助线下外贸企业搭建线上展馆。

在6月1日天猫618开幕当天,外贸转内销商家成交金额同比大幅增长66%。参与活动的外贸店铺数量同比增加3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表示,疫情期间的电商创新,凸显了现代技术信息应用与发展趋势,从购物到服务,从生产到消费,从社区到政府,经济社会运行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趋势愈加明显,数字经济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创新商业模式

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指出,全球供应链被疫情阻断、分割,导致了大量地区的经济近乎停摆。在困难之中,互联网经济因为其非接触的特性受到冲击相对较小,从而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互联网经济在疫情中加快了与传统产业融合的步伐。

员工被物理隔离在家里,企业依然可以利用远程会议、社交软件等实现居家办公,企业的基本活动转移到网络空间。企业必须要学会在网络空间里进行经营管理。也就是说,疫情已迫使企业向互联网经济的新模式转变。

比如电影产业,因为电影院的全面关停损失巨大,但互联网娱乐产业迅速兴起。传统的影视公司,必须要转移到网络渠道上尝试全新的发行模式,才能生存下去。医疗服务行业在疫情中也开始加大互联网医疗的投入,一批互联网诊疗公司也迅速兴起。

跨境电子商务自 2014 年启动,虽然每年以 50%—60% 的速度增长,但规模也才在 1500 亿人民币左右。疫情使得大量的国际贸易要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完成,极大促进这一产业的发展。

疫情让新的经济业态、经济模式加速发展,提早进入爆发式增长。包括以新产业(无人工厂、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和新产品(防护器械、诊断试剂等)为代表的新经济,以线上医疗、线上教育、数字娱乐和远程办公为代表的新业态等。

譬如,以拼多多、京东京喜、特价版淘宝为代表的C2M(Consumer to Manufacturer)模式,即“消费者—工厂”的反向定制模式,得到加速发展。该模式以“优选好工厂、天天批发价”的战略构想和“拼单优惠+分成”的设计架构,通过拼购解决了利益分配这一商业底层逻辑问题。

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何骏指出,未来在服务资源集中调度、供应链服务、灵活配置等方面仍有很多商业模式的创新空间。例如,疫情时期,很多生活服务业自发地组织了“共享员工”等新的服务资源调度模式,但这只是一种临时性应急行为,并没有形成制度化安排。如果未来成为常态化模式,还需要在管理体制等方面有较大突破。

 

产业互联网崛起

疫情的影响不是短期的。这种情况下,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推动基于网络空间的商业创新,是全球经济未来几年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新的全球化趋势。

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在海外疫情扩散、全球产业链环节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信息基础设施作为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撑,符合中国经济转型与增长的方向。

国际数据公司(IDC)预测,到2021年,数字经济规模将达45万亿美元,全球数字经济的比重将超过50%。

随着 5G 网络日渐普及,互联网进入高带宽、低时延的时代。互联网将不再只是以流量为核心的电商生态,随着全球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它还在向着以信用为核心的产业互联网新生态转变。更多抓住产业互联网新机遇的创新企业将会在全球大量出现。产业互联网是指通过产业内各个参与者的互联互通,改变了产业内数据采集和流通的方式,并运用区块链等技术保障数据、交易的可信性,进而改变产业价值链,提升每个参与者的价值。

黄奇帆指出,传统产业规模巨大,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价值空间也非常巨大。全国目前有 60余个千亿美元级的产业集群,根据测算,仅在航空、电力、医疗、铁路、油气这5个领域,如果数字化转型能拓展10%的产业价值空间,每年就可以多创造2000亿美元以上的价值。如果说中国的消费互联网市场只能够容纳几家千亿美元级的企业,那么在产业互联网领域有可能容纳几十家、上百家同等规模的创新企业。

数字经济对信息基础设施需求巨大。包括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未来中国大概需要600万个5G基站,与之相配套形成的产业链规模接近1万亿。中国现在有大约100个行业,背后是上百个产业互联网或物联网,形成了上万亿规模的配套芯片等软硬件产品。而这些设备在与外界建立联系过程中进一步传递、放大对配套设施的需求,背后又是几万亿的规模。仅仅从 5G 基站、物联网、数据中心等方面来看,新基建投资就至少有 10 万亿人民币的空间,这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非常巨大。黄奇帆指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先进生产力,需要人类社会构建一种全新的社会生产关系。中国在新基建、数字人民币等领域已经做好了布局,产业界需要积极布局以信用为核心的产业互联网,创造传统产业的数字经济新生态。

 
新经济催生“新领”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日前联合发布了16个新职业,包括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供应链管理师、网约配送员、全媒体运营师等。主要集中在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个领域。

这些职业,可以用IBM公司执行董事长罗梅蒂创造的新概念来形容——“新领”。与传统“蓝领”“白领”相比,“新领”职业是指由新一轮工业革命兴起带动出现的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的工作模式。

2019年4月人社部发布的13个新职业中,就包括了数字管理师、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电子竞技员、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等。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0)》显示,2019年以新业态形式出现的平台企业员工达到623万人、同比增长4.2%,平台带动的就业人数约7800万人、同比增长4%。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杨伟国认为,新职业的发布推动了中国职业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新职业领域的明显趋势,就是数字技能成为其基本要求之一。

物联网产业规模的快速增长,释放出了巨大的人才需求。调查显示,未来5年,物联网行业人才需求缺口总量超1600万人,物联网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新领”职业已经产生了行业变革效应。疫情期间蓬勃发展的线上教育,就离不开“新领”。星辰教育创始人兼CEO肖逸群说,公司2016年进入英语线上教育行业,从一开始只有一名老师、一门课,到现在提供各类别英语课程,组建百人以上的线上教学团队,只用了不到4年时间。

疫情也在倒逼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表示,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培育新兴产业集群。

各地也在加速布局数字经济。《浙江省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显示,去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6228.94亿元,同比增长14.5%,今年将重点启动20个大型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建成5万个5G基站。江西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加快新动能培育的“一号工程”。

据有关机构测算,在不考虑疫情影响的情况下,数字化转型可使制造业企业成本降低17.6%、营收增加22.6%,使物流服务业成本降低34.2%、营收增加33.6%,使零售业成本降低7.8%、营收增加33.3%。

中小微企业是就业的主力军,其数字化转型需求迫切,挑战也更大。这类企业并非不想搭上数字经济的快车,而是受资金、技术、人才等客观条件限制,顾忌风险,不会转型,不敢转型。

5月13日,国家发改委联合17个部门以及互联网平台、行业龙头企业、金融机构等145家单位,共同启动“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推出数字化转型评估服务,线上为企业数字化转型“问诊把脉”,构建数字化产业链,培育数字化生态。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建议,疫情期间出现的“共享员工”等新的共享经济、创新经济模式,给企业运营带来了更多可能性。如何让这些新模式成为统筹整合社会协作网络、大幅提升生产效率的法宝,而非披着“共享”“创新”外套的泡沫,是未来互联网企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建议,疫情期间出现的“共享员工”等新的共享经济、创新经济模式,给企业运营带来了更多可能性。如何让这些新模式成为统筹整合社会协作网络、大幅提升生产效率的法宝,而非披着“共享”“创新”外套的泡沫,是未来互联网企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文:马浩亮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