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须前瞻应对疫后变局

2020-05-15 09:47评论关闭Views: 30

香港

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更重挫全球经济,香港亦面对前所未见的冲击。港府大手笔动用财政储备,推出高达2875亿元的抗疫基金撑企业保就业,支持受影响行业及打工仔,规模实属空前,相信可发挥稳定和刺激作用,确保经济不会因为疫情冲击而崩溃,保存香港的元气。同时要看到,抗疫基金派钱解燃眉之急,仅是稳住当下局面,政府还需要行多几步,除了在疫情尚未结束时继续积极抗疫,面对疫后可能到来的经济格局改变,亦须做好前瞻应对,筹划未来,主动掌握先机,才能带领香港早日走出经济泥淖。

今次的疫情爆发,世界经济的主要区域均受到严重的冲击。几乎可以确定的是,今年及明年的全球经济成长将大幅萎缩,甚至进入衰退阶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4月新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预测,同去年相比,2020年全球GDP增速为负3%,为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糟经济衰退。此外,今年亚洲经济预计出现零增长,为60年来首见。因应疫情冲击,全球各国和经济体相继推出经济刺激计划,增加公共支出,抵御下行风险,香港亦不例外,但不能就此止步,更重要的是对“后疫情”时代的到来有全盘的规划。

第一,对全球化分工的疑虑加深。二战之后,全球经济复苏,西方国家的发展更是一日千里,在获得“最大利润化”的驱使下,产生了基于各国比较利益的国际分工体系,虽然全球化的过程也经过几次危机与后退,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但由于未造成供给断链,全球化大体仍朝着稳定开放的方向前进。不过,疫情的突然爆发破坏产业链和供应链,明显伤及全球分工体系,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势态显著,凸显了这种高度相互依赖的国际分工体系内在脆弱性。特别是各个国家防控疫情出现时间差,导致疫情爆发在全世界此起彼伏,使得产业链和供应链轮番受到冲击,无法快速修复,对经济的破坏持久,加大各国的风险意识,这次疫情或导致全球化的退缩。

第二,各国加速“产业回归”,推动“再工业化”,将重要的、与安全民生相关的产业移回自己国家,加大本国产业链和供应链自主化程度。在防疫需求扩大之际,全世界的口罩及医疗器材出现短缺,日本、韩国等国家立即宣布限制医疗物资出口,很多先进国家发现连最基本的个人防护装备都无法满足需求,才深刻意识到自身生产能力不足,必须开始恢复自己本土的制造业体系,建立拥有自主产制能力的供应链,强调“自给率”,例如新加坡正在建立自己的口罩生产线,而且已经探讨自发生产口罩。事实上,疫情之前,欧美、日本等国家开始让制造业回流,在本地投资设厂生产,以增加本地就业率及GDP,加上近年民粹主义兴起,倾向保护主义,已经令全球化有所褪色,相信疫情之后影响会持续,各国会适当提高自体循环能力,对全球化进一步造成冲击。

第三,供应链布局模式改变。为降低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因意外状况断链,出现风险“无法分散”的困境,供应链“最大利润化”的布局模式会有所改变,各国会在成本和风险之间寻找平衡,建立分散式供应链系统,增加多重备源,缩短跨国供应链,以确保供应稳定,这种调整难以避免。

疫情终会止息,但将会带来全球产业供应链、跨国贸易上的结构变化,新的经济秩序必然改变后继世界经济发展的机会分配,香港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位置也将调整。因此对于疫后重建,香港必须超前部署,筹谋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在新的发展大局中找准经济定位,以配合新的需求,才能更好振兴经济。
作者:唐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