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疫后的经济大洗牌

2020-04-30 10:45评论关闭Views: 112

xgjrkj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全球确诊和死亡数字仍在上升,惟国际间的抗疫焦点,已从争取将染病人数降至最低,扩至同时争取将经济损害降至最低。的确,今年上半年的经济表现堪忧,预料将录得大幅衰退,展望下半年亦难乐观,会否出现报复性复苏尚属未知。但可肯定的是,每逢经济衰退以至萧条,都会带来大规模的经济洗牌,经济生态将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今次疫情过后,香港经济又料如何洗牌?

 

职位洗牌 基层打工仔退无可退

疫情之下,为了切断病毒传播链,必须保持社交距离,故不得不采取封关令、封城令之类,市民只能无奈宅在家中。因此,旅游、零售、以至餐饮、娱乐等行业,皆变得门可罗雀,沦为抗疫重灾区,许多从业员要不被辞退,要不被逼放无薪假。除此以外,为了减少人员流动、聚集,劳动密集的工厂也不得不停工。香港作为国际贸易、航运中心,原材料和制成品都无供无求,贸易物流业的运输链亦与生产链一同停摆。而更惨的是,在疫情之前,以上两大行业已受“修例”风波及国际贸易战的拖累,如今情况雪上加霜。

统计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即疫情尚未爆发前,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务的从业员数目,已按年减少逾3万人至53.7万,所涉职位流失高达5%,另外进出口贸易及批发更减近4万人至49.5万,流失比率超过7%。至于最新涵盖今年一月至三月的失业数据,虽未能反映完整的疫情状况,但也够大幅推高消费及旅游相关行业的失业率至6.8%,就业不足率亦升至3.9%,两者均创2003年sars后最高,其中餐饮服务活动业的失业率更飙到8.6%,倍高于整体失业率的4.2%。至于贸易方面,受累首一二月的出进口商品货值分别下跌12%和9.3%,在生意大减的情况下,打工仔的生计也难免受到影响。

与2008年的金融危机不同,当时直接受灾的是金融业,不少中环“宾架”(banker)跟华尔街同业皆丢掉饭碗,金融机构大规模裁员的新闻此起彼落。然而,香港期内金融界就业人口变幅轻微,银行、金融、投资、证券等的从业员人数仅由高峰减少5千人至15万人左右,与今次疫下职位流失规模不可同日而语。更重要的是,金融业被视为天之骄子,失业者纵然不再高薪厚职,有报道指甚至要“下流”退求其次,从事保安之类的基层职位。不过,曾处“上流”的他们竞争力始终较高,故最多是收入及生活质素下降,尚不至于完全手停口停、朝不保夕,断供豪宅还可退居小康小区。

今次疫情之于经济的恐怖之处,乃是全面地“由下而上”卷走许多基层席位,其中零售、餐饮业的打工仔无疑竞争力较低。况且,与2003年sars情况不同,当时中央政府为了重振香港经济而放宽个人游政策,所带来的职位正正多是低技术的,故有效为期内香港失业者提供大量工作机会。其中,当年第四季受聘于零售业的就业人口,已较一个季度前大增1万人至第四季的21.7万,及后并逐年增加到高峰期的27.1万,累计增幅高达25%;至于餐饮和住宿,累增幅度更达44%和78%。

事实上,经济前景愈差,社会某程度愈需要低技术职位空缺,作为被辞退者的最后“避难所”。惟问题是,若然基层职位本身却是经济萧条重灾区,那么市场上还有甚么避难所可言?岂不变得退无可退?港府推出第二期高值1375亿的防疫抗疫基金,一大重点就是“保就业”,当中包括动用60亿元主动创造就业,在未来2年开设3万个有时限性的职位。然而,有所谓长贫难顾,长远而言总不能够依赖政府包底请人。基金亦有拨款到“再培训”方面,向雇员再培训局增拨25亿元增加1万个培训名额,作用是提高失业人士的竞争能力,使之更易重投职场,包括转职到其他行业去;但在市场需求不足的大前提下,相关供给侧改革只怕事倍功半。

所谓职位洗牌,当然不全是往坏的方向洗,也有向好的方向洗。例如,受累宏观经济不景、广告收入大减,由经营外卖服务的,到一众网上搜寻、娱乐、社交媒体等,其实也只是“表面风光”,因为宅在家中所带动的使用量提升,始终要靠广告商的配合才可变现盈利,是故相关企业皆恐“旺丁不旺财”;但毫无疑问,至少外卖仔和外卖女则是生意不绝,是故不少被辞退者均转职送外卖,其他打工仔也觊觎这个薪金比全港中位数高出一两倍的新兴行业,职位洗牌肯定带旺了外卖从业员此一版块。不过,单靠一个外卖行业,又是否足以成为大量失业者的避难所?足够吸纳数以万计的失业大军?

一个职位一旦流失了,并不见得会随疫情消退而马上复活。因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除了职位洗牌,不少行业也洗牌了──小部分朝好的方向洗,大部分朝坏的方向洗。

 

行业洗牌 某些行业或从此绝迹

当初金融危机没有令金融行业覆亡,毕竟金融业是百业之母;但微观来说,金融机构内部还是较多侧重回归传统的零售银行业务,投资业务无疑大大萎缩。同一道理,疫情不会令整个零售餐饮业覆亡,尤其是“不可贸易的商品”(non-tradable goods),好像理发之类,背后总有本地刚性需求支持;不过,网上销售取代实体店铺的步伐,肯定藉今次疫情加快,此外,部分无法挺到疫情消退的行业及企业,未来也不见得可以一一东山再起、复活过来。

全球各地封关令愈出愈多,由航空业到旅行社都首当其冲。香港3月份的旅客数字暴泻99%,最新4月初每日访港人数更锐减至100人。过去一段时间,传统航企已现经营困难,尤其须承受廉航冲击;疫情下,不仅传统航企捉襟见肘,至于廉航亦恐自身难保──如无政府出手拯救,难免要面临倒闭厄运。另外,旅行社同样生意渗淡,尤其在港经营内地线的中小企,连月来都受疫情影响而无法成团,即使疫情过后外游信心也未必可很快百分百恢复;跟航空公司不同,中小型旅行社不属“大得不能倒”,政府实难义无反顾地施予援手,意味整个行业陷入严重结业潮,相信无可避免。

与此同时,全港自新春起已停课多时,暑假前复课希望亦甚渺茫,普遍预期要迟到9月才会开学。正规学校的教师皆有粮出,惟一众补习社则不单手停口停,还要白白承担租金开支。而向来被视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暑假档期,亦料因为疫情而乏人问津,包括利润率极高的游学团……以个体户为主的补习行业,即将遭逢灭顶之灾,答案似已写在墙上,业界调查指约九成经营者将结业离场。

港府下令娱乐场所停止营业,对象涵盖游戏机中心、浴室、健身中心、游乐场所、公众娱乐场所(包括桌球室、保龄球场、溜冰场等)、派对房间、美容院、夜店或夜总会、卡拉OK场所、麻将天九耍乐处所、按摩院等等,起初时限只有14日,后来则多延长14日,即差不多长达一个月不准经营。本来,公众担心个人健康,已大幅减少亲友聚会,娱乐事业早就欲哭无泪了,戏院还不惜卖少一半戏票,自行实施隔行安排希望挽住顾客信心,不难想象业界如何挣扎求存。而今,为了厉行防疫抗疫,相关停市要求无疑令行业惨上加惨,连最后的经营空间都被剥削了。

众所周知,以上不少皆属夕阳行业,即如戏院实也饱受网上串流平台冲击,而且上述许多都是个体户,譬如美容院、修甲店等,并不容易守住长时间的无生意、纳空租。在疫情和停业令的影响下,相关行业迎来庞大结业潮既是无可避免,试问当器材、桌椅等固定资产变卖或弃掉之后,又岂容易重头开始?某些行业,可能在疫情过后绝迹香港,实在不足为奇。

 

国力洗牌 去中国化?更中国化!

最后要谈的洗牌,是国力上的洗牌。

近日国际经贸上讨论最多的新词,乃是“去中国化”,原因是中国作为今次疫情始点,其停厂停工令海外企业思考到,不宜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所以将生产线撤向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呼声又再响起。事实上,由福岛核灾,到今次疫情,都提醒大家必须分散风险,意识到产业链断裂的恶果。最近,各地政府趁机推出优惠措施,希望吸引海外厂房回流当地。

然而,疫情发展至今日地步,当停厂停工的地方不再限于中国,而是几乎遍及世界每一角落,当中尤以美欧最为严重。再加上,中国现已好大程度走出疫情阴霾,正在稳步推进全国复工,反观美欧则仍跟疫情艰苦周旋,既不知疫情何时见顶,更不知刚引入或延长的封闭令与紧急令何时有条件放宽或者退出,况且其余发展中国家的疫情,又是否真如官方数字所反映般?由于检测工作并不完善,有些更连医院都缺乏,是故不排除其国内潜藏大量隐性病患……也就是说,所谓“去中国化”后,究竟要将生产线搬往哪里?目的地是停工中的美欧、抑或病毒隐伏的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真的不安全吗?

某程度言,分散投资有分散投资的好,但分散投资却不等于分散风险;将投资集中在一处低风险地方,肯定比分散在其他高风险地方为佳。简单比喻,人们若要规避地震风险,办法不是将十个人分散在地球各处,而应集中在不属地震带的香港。

目前,中国堪称是世上最快一个从疫情中康复的国家,也因此必然是疫后反弹速度及幅度最快一个。试问,当中国已从谷底回升,其他地方则尚未见底,届时市场焦点又岂会“去中国化”,而不是“更中国化”?事实上,“去中国化”之提出,不过是过时的、甚至别有用心的政治操作。正常的市场操作,只会窜入盈利高、前景好的地方;只要中国继续管控好疫情,继而大步走出疫情,根本不用忧愁甚么“去中国化”。谁能最早摆脱疫情威胁,谁可在疫情里受损最低,就必然会在国力洗牌的大局中更上层楼。

至于香港,未来重点在于如何配合洗牌进程。纵然难以寄望再有甚么放宽自由行的送礼措施,但北望神州、搭上中国经济疫后快速复常的列车,肯定是未来必由复苏之路。当中,市场要如何把握机遇?政府须如何引导促进?由职位到行业的洗牌,又应如何配合相关国力洗牌,窜入盈利高、前景好的地方?当香港也渐走出疫情阴霾,这诚是接下来必须研究的课题。

 

文: 明生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