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霸权地位将长期存在

2020-04-16 10:22评论关闭Views: 67

meiyuan

去年底,美联储继之前宣布计划印钞5400亿美元之后,再次对外公布了一个史上罕见的大规模“放水”计划,宣称自2019年12月13日起至2020年1月14日这一个月内,将再“放水”近5000亿美元。毫无疑问,美国频频向美元“注水”,意味着其他国家和国际投资者持有的美元资产将大幅缩水。全世界再一次看到,美国正在通过开动印钞机来转嫁危机。美国滥用美元霸权损害世界其他国家和国际投资者利益的恶行已经引发世界众怒。

当今世界,是一个美元霸权通吃全世界的时代。在美元霸权的统治之下,不仅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任由美元宰割,即便是美国的“同足”欧洲和日本也同样不能幸免。对于美元特权,欧盟委员会前主席容克就曾抱怨说,欧洲每年进口价值3000亿欧元的能源,虽然其中只有2%来源于美国,但却要用美元支付其中80%的进口账单,欧洲企业购买欧洲制造的飞机也须用美元结算,“这是荒唐的”。美国依靠自己的金融霸权地位从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全世界的财富都流向美国,全世界都为美国打工,全世界都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也凭借自己的金融霸权在全世界贯彻自己的意志,左右全世界的经济和金融走向。

 

 

美元已成美国掠夺世界的工具

众所周知,1944年,由美国一手创作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在国际上至高无上的地位,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虽然瓦解,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一直未能发生根本改变,美国仍然控制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体制的任何改变都必须最终得到美国的认可。也正是凭借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的控制,有效地支持了美元及美国的金融霸权地位。

之所以称美元为霸权,就是因为美国政府利用美元的特殊地位肆意妄为,譬如,由于美元是世界储备货币,时下绝大多数跨境贸易都需要通过美元来结算,或者不得不通过美元结算系统进行资金往来,这就客观上让美国拥有了约束、制裁、管理全世界的能力。以美伊关系生变为例,自特朗普总统上台以来,美国不顾其他六个签约国的反对,单方面撕毁和伊朗达成的核协议,而且美国以其强盗逻辑,要求所有国家和地区不得和伊朗做生意,否则将面临被美国制裁的危险。

特别是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以来,为了挽救美国的金融与经济体系,美国政府完全不考虑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特殊地位以及全球各美债投资者的感受,通过一轮又一轮的货币宽松措施大肆印制美钞,向美国金融市场注入天量美元,导致美元泛滥,持续贬值,更致美债持有者的美元资产大幅缩水。对于美国政府的这种不负责任行为,世界各国皆纷纷指责。2018年4月以来,藉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市场不稳定的契机,美联储连续加息,推动美元升值,吸引大量美元从新兴市场国家回流,从而引发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出现金融危机。美国政府正是通过玩弄美元升值和贬值的把戏,随意掠夺其他国家的财富。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时代的财政部长约翰•康纳利曾有一句名言:“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问题。”他的这一句话,把美国玩弄美元霸权、肆意掠夺和剥削全世界的责任推得一乾二净。今天美国的政客们仍然承袭着尼克松时代的美元思维,在玩弄美元霸权的手法和恶劣程度方面较其前任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对于美国政府通过利用美元特殊国际货币地位进行公开掠夺的方式,尽管各国多有怨言,但却一时无法改变,几乎是无可奈何任由美国政府和美元宰割。

由于美国把美元霸权当作剥削和制裁别国的工具,把美元当作转移美国国内危机的手段,无限制地让全世界为美元铸币税买单,因此,遭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抗拒。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国家的觉醒,大家都在想方设法寻求避开美元掠夺的路径。譬如,中国、俄罗斯、伊朗、安哥拉、委内瑞拉、阿尔及利亚、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巴基斯坦等国和地区都在想办法,或在石油贸易中抛弃或减少使用美元体系;或在商品结算中叫停或减少使用美元而改用其他货币;或降低对美元资本的依赖;或与其他国家签订双边货币互换协定,等等。有市场分析人士将各国和地区的这种市场避险行为称之为“去美元化”。由于“去美元化”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因而有人声称目前在国际上已经形成了一股“去美元化”浪潮。

 

 

规避美元风险已成世界共识

的确,全球范围内的“去美元化”浪潮正在不断扩大,有些国家和地区是被迫采取“去美元化”措施,譬如委内瑞拉、伊朗和俄罗斯等,这些国家是因为遭受到美国的制裁而不得不在国际石油交易过程中选择其他国际货币进行结算。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则是看到美元的险情不断增加,于是展开互救措施,在国际贸易中避开美元改用本币或者其他国际货币结算,甚至有国家和地区将黄金作为结算手段。

2019年1月31日,德国、法国、英国发表联合声明称,为维护“联合全面行动计划”,三国宣布创建名叫“支持贸易往来工具”(Instrument for Supporting Trade Exchanges,简称INSTEX)的与伊朗商贸结算机制,以避开美国制裁。显然,这个欧洲人创立的结算系统,目的就是另起炉灶,说明欧洲企业要绕过美元结算,实现和伊朗的正常贸易。2019年11月30日,INSTEX继续扩容,成员除了创始会员国德英法三国,又加入了比利时、丹麦、芬兰、挪威、荷兰和瑞典六个欧洲国家。据悉,INSTEX可能还会吸引更多的欧洲国家加入其中。必须强调,欧洲国家创建的这个INSTEX,是一个以“去美元化”为目的的以物易物的交易系统,但这一系统绝不仅仅只限于贸易。可以肯定,随着INSTEX的快速扩容,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美元的金融霸权地位。

美国可能也已经认识到,自己滥用美元霸权的行为正在招致全世界的反击制衡。除了欧洲建立了INSTEX,据悉,金砖国家也正在打造名为“金砖支付”的统一支付体系,今后消费者有望借助专门手机应用在金砖国家内实现跨国跨币种支付,跟INSTEX类似,简化跨国支付程序,减少对美元的依赖。这是一个全世界去美元化的趋势,美国的霸凌更坚定和加快了其他国家的动作。

中国外贸曾经基本用美元结算,2009年后中国顺应世界“去美元化”潮流,为应对美元霸权并规避美元结算可能带来的巨大损失,一直都在寻求“去美元化”的路子,也采取了许多新办法。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扩大与各国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的范围,到2017年与中国达成货币互换的国家已有三十几个,货币互换总额达3.33万亿人民币,按当时汇率约合5300亿美元,到2018年货币互换规模又翻了一番,2019年的这个数字也是令美国吃惊;与此同时,中国不断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领域的结算范围,2018年底中国对外贸易用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的规模已经达到了七万亿人民币,2019年这一规模也有增无减。2019年前11个月中国进出口总额达到28.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超过四分之一是用人民币支付,而不是通过美元结算。2018年3月26日,以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式上市,更令中国的去美元化之路朝前迈出了一大步。要知道,“石油美元”是美元霸权最核心的市场之一,中国独辟蹊径建立“人民币石油”交易市场,无疑向美元霸权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

 

 

美元霸主地位依然稳固

有分析指,目前全球正在持续蔓延的这股“去美元化”浪潮正在动摇美元的霸权根基,甚至有可能会终结美元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统治地位。那么,事实到底如何呢?

首先,看一下美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占比变化情况。美元全球外汇储备占比超过六成,国际储备货币中美元仍然一枝独秀。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6月,各国央行所持有的美债总额高达6.2万亿美元,2019年一季度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所占份额从2018年四季度的62.72%跌至62.48%,创下自2013年四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准。虽然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有些微的降低,但这种极小的变化属正常的市场波动,不能说明美元地位下降已成趋势。何况,超过62%以上的占比表明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地位仍然不可动摇。

其次,据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元的交易使用率仍然大大超过其他货币,为全球第一大支付货币。从2017年10月来看,美元的交易使用率为39.47%,为第一大支付货币;欧元的使用率为33.98%,为第二大支付货币;英镑、日圆、瑞郎和加元位列第三到第六位。进入2018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地位变化不大,据SWIFT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2月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所占比重为1.56%,货币排名仍然位列第七。

第三,必须看到,美元的霸主地位支撑还来自于IMF。根据IMF测算,在IMF特别提款权篮子中,各货币的权重分别是:美元41.73%,欧元30.93%,人民币10.92%,日圆8.33%,英镑8.09%。仅从权重角度看,各种货币的权重与美元的差距仍然相当大。目前,虽然中国与其他不少国家共同发起成立了亚投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但不可否认,现有的国际货币体制仍然是美国主导下的IMF一统天下,而美国在IMF拥有一票否决权。要想改变美元的地位,在既有的国际货币体制中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第四,更应该强调,美元的超强霸主地位还来自美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科技力量的保护和支撑。一直以来,美国通过营造强大的军事力量并在全世界建立了一百二十多个军事基地,以向世界明示美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也是国际投资者最安全的投资目的地;与此同时,美国通过吸引世界各地的顶尖人才以提升美国的科技实力,令美国的科技水平始终走在世界前列,领导着世界科技浪潮的兴起,从而确保美国经济始终有科技动力的驱动,从而为美元带来安全的发展。

因此,时下所谓的“去美元化”浪潮只不过是多个国家和地区采取的汇率避险手段,虽然在同一时间出现这么多避险者比较罕见,但对美元的霸权地位有多大影响还有待观察,至少在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种所谓的“去美元化”浪潮不会也没有能力对美元的霸主地位产生实质性的威胁。

 

“去美元化”其路漫漫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各国“去美元化”的考虑主要有两点:一是为了避免因美元大量流入市场而导致的美元贬值损失,二是为了避开美国利用美元结算系统而对政治对手或者竞争对手实施制裁。可以说,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成为美国的政治对手和竞争对手,遭遇美国通过美元结算系统进行制裁的风险也越来越高。因此,“去美元化”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彻底改革现有的美元一权独霸的国际货币体制,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打破美元独家垄断地位,形成两种或多种国际硬通货并存的局面。

然而,必须强调,要彻底改革现有的以美元一家独霸的国际货币体制是十分艰难的,而要动摇美元在IMF和世界银行中的地位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按照现有的IMF有关规定,凡是涉及到IMF的重大改革,美国都拥有一票否决权。显然,美国不可能为有关动摇美元地位的改革方案投下赞成票。相反,只要威胁到美元的霸权地位,任何改革方案都会遭到美国的否决。

因此虽然美国滥用美元霸权已经成瘾,并且损害其他持有美元资产的国家和国际投资者的行为已经是明目张胆,但必须面对的现实是,目前还没有一种其他的货币能够与美元一较高下。也就是说,尽管美国在玩弄美元霸权剥削全世界,但被剥削者都只能干瞪眼任由宰割,因为美元仍然是唯一的选择,这也是美国敢于大胆玩弄美国霸权的原因。

此外,即便像中国这样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望在未来十年内在经济总量上超越美国,人民币的地位也肯定会随之水涨船高,但美元除了有美国经济作为支撑外,美国强大的科技实力、层出不穷的创新能力以及遍及世界每个角落的美国军力也一直是美元的保护神。在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经过漫长的努力中国今后有可能追赶上美国,但按照中国的和平外交宗旨以及从来不进行军事扩张的政策主张,中国不可能像美国那样通过军事力量为人民币在全球的流通保驾护航。这就注定了人民币的崛起之路将更加艰难和漫长。

虽然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对美国不满,对美元霸权感到愤怒,但必须承认,美元目前所遭受到的挑战都是局部性的,而非全面性的。何况,美国也绝不会对美元地位受到挑战坐视不理、束手待毙。以欧洲国家为例,眼下虽然有越来越多欧洲国家甚至世界其他国家加入INSTEX,但一旦触及到美国的底线,美国肯定会作出反制。谁都不能保证美国会不会找一个借口在欧洲制造一场局部战争,让INSTEX彻底瘫痪。总之,“去美元化”的目标若是要动摇美元的霸主地位,由其他货币取而代之,或者让其他货币与美元平起平坐,那决非易事,必定路漫漫而其修远兮!
(作者:颜安生 系香港《经济导报》总编辑)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