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帽子王府今何在?

2020-03-26 14:23评论关闭Views: 127

tiemaozi

旧时的老北京,除了皇宫之外,王府就是豪宅的代名词。满清进关,内城由旗人独占。二百余年,生息繁衍,不断在城内“圈地”。北京档案馆展出的清代旧地图上,整个北京城,大大小小的王府星罗棋布,几乎占去了大半个内城。尤其是十二家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因为传承绵延不绝,王府格外富丽。

铁帽子王包括开国八王,即礼、郑、睿、豫、肃、庄六位亲王和克勤、顺承两位郡王,以及后来陆续册封的怡、恭、醇、庆四位亲王。按照清代的宗室分封制度,爵位在继承时,通常都是递减降袭一等,比如亲王之子不能继续继承亲王,而是降封郡王;郡王之子再降袭贝勒、贝子,一直降到镇国公、辅国公。唯独立有特殊功勋者,则子子孙孙世袭罔替,世世代代继承原有的爵位,因此被称为“铁帽子王”。

清太宗皇太极封了八位开国铁帽子王: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承泽亲王硕塞(后世封号改为“庄”)、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就宗亲关系而言,代善、多尔衮、多铎都是皇太极的兄弟,济尔哈朗是其堂弟,豪格、硕塞是其子。岳托是代善之子,勒克德浑是代善之孙。

其后,雍正朝怡亲王胤祥,同治朝恭亲王奕訢,光绪朝庆亲王奕劻因为辅佐政务有功而加恩世袭罔替。醇亲王奕譞因为是光绪皇帝的生父,也获得铁帽子王资格。十二家铁帽子王享有特殊的政治根基,非其它王公可比。

时过境迁,十二位铁帽子王府邸的现状,大致可分为六类:一是作为机关办公用房,如礼王府、郑王府、肃王府、醇王府、庆王府。二是建为学校或医院,如豫王府改为协和医学院,克勤郡王府现为北京实验二小。三是完全消失成为民房,如庄王府、怡王府。四是辟为旅游景点,如恭王府。五是残存遗迹,如睿王府。六是异地搬迁,即顺承郡王府。

可谓:旧时王谢堂前燕,而今飘零各分飞。

 

普度寺的多尔衮

铁帽子王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当然是睿亲王多尔衮。无论是功勋还是与孝庄太后的情感秘史,从清朝、民国到现代,不知养活了多少鼓书艺人、野史作家、影视编剧和演员。

从熙熙攘攘的故宫东华门出去,穿过南池子大街,拐进一条L型小巷,几分钟后就会有《桃花源记》中的那种“豁然开朗”之感。一座三四米的高台隆然耸立,几乎与四周的民房屋顶平齐。拾级而上,是一面足球场大小的小广场,石碑上写着“普度寺”。这就是昔日多尔衮的宅邸,如今只剩下一座正殿和山门。但由于整体远远高出地面,站在台阶底下仰视,仍能感受到曾经的威严。

广场四周,栽植着松柏、玉兰、冬青,绿意盎然。这片土地,就如同昔日的主人公一样,饱受历史风雨洗刷。早在元代,此处是太乙神坛。到了明代,成为皇城的一部分,被称为“南内”。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放归,回到北京后,就被弟弟景泰皇帝幽禁于此。而后又从这里被群臣迎立复辟,重登大位。

多尔衮拥立顺治皇帝坐稳金銮殿之后,选定这里作为自己的王府。因此处离紫禁城仅几百米,方便其入宫办事。但多尔衮死后,顺治帝的压抑情绪报复性反弹,追夺王位,睿王府也被查封。康熙时改建为玛哈噶喇庙,祭祀满洲的大黑神。乾隆四十一年重修扩建,改名普度寺。

普度寺如今仅剩山门和大殿。山门面阔三间,是绿琉璃瓦覆盖的硬山顶,正面为朱红拱门,两边是仿木菱花扇的灰色石雕拱窗。山门旁边立有一尊半身塑像,黑色大理石基座上刻着“睿亲王多尔衮”六字。但由于基座太低,塑像处于游人平视的视角,气势上便矮了三分。多尔衮目光温和,也不同于电视剧里的那种霸气英武,与清代古画中的形象倒比较契合。但络腮胡子过于潇洒,整体面目更像一个汤若望式的洋教士。

绕过山门,开阔的小广场北部,就是雄伟的大殿——慈济殿。大殿建造在汉白玉石须弥座高台上,殿顶为绿剪边的黑琉璃筒瓦。大殿九间,殿前伸出三间抱厦,屋顶为绿琉璃瓦黄剪边。因而整个大殿呈“凸”字形。大观园怡红院里贾宝玉住的房子,也是这种前檐接建出小卷棚的抱厦格局。大殿墙基环绕绿色六边形琉璃砖组成的几何形花纹,也很新奇。

1750年,多尔衮去世,没有子嗣,以侄子多尔博袭封亲王。不久,顺治帝以谋逆罪名削夺多尔衮一切荣耀,多尔博削爵归宗。直到128年后,乾隆帝才予以平反,并恢复设立睿亲王爵位。多尔博的六世孙淳颖,被这个幸运的大馅饼砸中,由辅国公跃升五级封为亲王。由于睿王府已经改为普度寺,淳颖就在石大人胡同另择新府。历经岁月播迁,这里如今是一所中学,杳无王侯踪迹。

淳颖没有显赫的政绩,却是皇室里少有的雅士。1986年,有人偶然发现了淳颖的一首诗《读石头记偶成》:“满纸喁喁语不休,英雄血泪几难收。痴情尽处灰同冷,幻境传来石也愁。怕见春归人易老,岂知花落水仍流。红颜黄土梦凄切,麦饭啼鹃认故丘。”淳颖是福康安的小舅子,与和珅也是同僚。从诗文看,淳颖不仅读过早期版本的《红楼梦》,而且读得太透彻,堪称是知音级别的“初代粉”。

 

协和医院的“油王府”

如果说睿王府改为普度寺是身不由己,另一座王府则是主动转型。那就是怡王府。怡亲王胤祥,是雍正皇帝最为信任的十三弟,也是继开国八大铁帽子王后,时隔近一百年册封的第九位铁帽子王。

怡王府就在如今的王府井东侧校尉胡同。胤祥遗愿将王府改为佛寺。他逝世后,雍正下旨就地改为贤良寺。后来这里成为许多外地官员进京的落脚地。李鸿章贵为汉官第一重臣,身兼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却从未在京城买房子,而是长期在贤良寺当“京漂”。庚子之变,八国联军分区接管北京时,偌大一座京城仅有两处没有“沦陷”。一处是李鸿章寓居的贤良寺,另一处是主持交涉的庆亲王奕劻的庆王府。如今,贤良寺已杳无踪迹,被宾馆酒店和民居代替。其南侧就是另一位铁帽子王豫亲王的王府,现为协和医学院。

1917年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在豫王府原址建立协和医学院。

老北京俗语“礼王府的房,豫王府的墙”,说的是,豫王府由于地基较高,房屋高大,为了保护隐私,墙也筑的比其它王府高。

始封豫亲王多铎,是多尔衮的同母弟,备受信任。也因此,顺治皇帝追贬多尔衮时,多铎及其子孙都受株连降为郡王。直到乾隆年间平反多尔衮时,才连带恢复亲王爵位。1916年,末代豫亲王端镇将王府卖给了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后者决定在原址兴建协和医学院。美国建筑师查理斯•柯立芝采取中西合璧的思路,将整个建筑建在汉白玉栏杆环绕的高台上,主楼采用传统歇山顶,绿琉璃筒瓦覆盖,梁檐斗拱均是中式彩绘,台阶中央铺设四爪龙丹陛。北京人将协和戏称为“油王府”,兼顾了新主人洛克菲勒的身份和豫王府的发音。

豫王府留存至今的老物件就是两尊石狮子,如今依然安卧在协和医学院南门两侧。与王府昂头挺胸的石狮造型不同,这两座狮子是慵懒的卧姿,民间称为“懒狮”。

十二大铁帽子王有十位亲王、两位郡王。始封克勤郡王岳托,是礼亲王代善的长子。后来克勤郡王被改封平郡王。相传《红楼梦》里“北静王”的原型,就是曹雪芹的表兄、平郡王福彭。乾隆年间为了纪念开国八王的勋劳,一律恢复了原来的封号。但克勤郡王已属于旁系末枝,江河日下。

到了民国,末代郡王晏森也是个出了名的败家子,连祖宗陵园的树木都砍伐卖光。郡王府卖给了国务总理熊希龄。晏森自己最后沦为骆驼祥子式的洋车夫,被戏称为“车王”。位于西城新文化街的克勤郡王府,如今是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小院。原有的正殿拆除,成了操场。而王府的其他殿阁,则改为教室和老师办公室。其特殊气势,非那些现代化设施的学校可复制。

 

从王府到大院

1949年后,北京的铁帽子王府,不少成为了政府机关大院。礼亲王代善是铁帽子王之首,是太祖努尔哈赤次子。笔者按图索骥在西黄城根找到王府,发现这里如今已是铁门紧闭、武警站岗把守的重地。只有门口墙上留存一块白石灰的字牌,注明“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礼王府”。“礼王府的房”,说明礼王府房子多,恢弘气派。

郑亲王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的侄子,在八大铁帽子王中排名次席。位于西单大木仓胡同的郑王府,明朝时曾是传奇和尚姚广孝的宅第。民国时,许多王府被教会占用。郑王府与恭王府一样,都曾抵押给西什库天主教堂,后来又都成为大学校园。恭王府被辅仁大学买去作了女生宿舍,而郑王府则曾租给中国大学作校址,将寝殿改为逸仙堂。如今,面阔3间的街门,以及庑殿顶的正殿,都依然留存。而且仍与教育有关,是教育部下属的基金会所在地,王府西侧花园则改建为二龙路中学的校园。

肃亲王豪格是皇太极长子、顺治皇帝的长兄。位于正义路附近的肃王府,1900年在义和团运动中被焚毁,八国联军进北京后,日本占领此处兴建了兵营、公使馆。1949年后,这里成为北京市政府大院。末代肃亲王善耆,在新街口船板胡同新建了一所新王府。客厅、花园、钢琴、吊灯等等,都按法式风格装潢。善耆的女儿显玗,1906年就出生在这里。后来她被寄养给日本人,改名川岛芳子,抗战胜利后被作为汉奸枪决。1949年后,新肃王府后来被一间袜子厂占用,如今已经杳无踪迹。

而另一位大汉奸也与善耆息息相关。当年的热血少年汪精卫,刺杀摄政王载沣不成,被捕入狱。主审官善耆,被汪精卫狱中诗“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所打动,法外开恩,放了汪一条生路。不料汪精卫日后与川岛芳子一样,也成为卖国贼。

十二位铁帽子王中,最后受封的恭、醇、庆三位亲王的府邸,均位于什刹海周边。“网红”指数最高的无疑是恭王府,是中外游客到北京的必到打卡地之一,较为完整地展示了清朝王府的亭台楼阁、水榭花园的规制。

这里本是和珅的府邸,后来被嘉庆皇帝赐给了弟弟庆亲王永璘,而咸丰皇帝又将其赐给自己的弟弟恭亲王奕訢。民国时期,袭封爵位的恭亲王溥伟穷困潦倒,将其抵押给教会,后来又转卖辅仁大学。1949年后,恭王府曾经长期被机关、学校、工厂瓜分殆尽。从上世纪70年代末直到2005年,用了将近30年才腾退修缮完毕,拆除了大量的违建,形成至今的样貌。

与恭王府隔水相望、位于后海北岸的就是醇王府。康熙年间,这是大学士纳兰明珠的府第,而今风靡万千少女的纳兰性德也居住在此。乾隆年间,内务府将其分配给了“皇家第一书法家”成亲王永瑆。到了清末,又到了醇亲王奕譞名下。奕譞与恭亲王奕訢一样都是咸丰皇帝奕詝的弟弟。后来奕譞的儿子、孙子都入继大统,也就是光绪、宣统两位皇帝。奕譞父凭子贵,也成为了铁帽子王。如今王府一分为二,东部是国家宗教局的办公区,西部是宋庆龄故居。

从恭王府往西沿定阜街步行几分钟,便是庆王府。当年庆亲王永璘死后,继封的几位儿孙都相当不争气,王位被废除,王府被转赐给了恭亲王一支。兜兜转转,永璘的孙子奕劻只受封为辅国将军,是清朝十二级爵位中的第十级。奕劻是最为颟顸贪鄙的官僚代表,除了中饱私囊,一无建树。但却凭借溜须拍马,一路逆袭升迁,最终在五十六岁高龄时晋封为亲王。庆王府是北京卫戍区的办公与生活用房,并加盖了一些楼房。与恭王府的雍容华贵相比,这里已经完全没有王者气息,泯然众人矣。

 

异地搬迁的王府

清代的铁帽子王府中,最“凄惨”的当属怡王府与庄王府,几乎已是“尸骨无存”。庄王府位于现今北京平安里大街附近,原分为大府和小府两部分。1900年,八国联军攻进北京时,由于庄亲王载勋是支持义和团“扶清灭洋”的骨干,被列作元凶祸首。庄王府先是被当成刑场,在此处决了一千多名义和团教徒,而后大府被一把大火焚毁,剩下遍地瓦砾,断壁残垣。小府位于大府南侧毛家湾一带,解放后林彪曾在此居住20年,现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办公区。

进入民国后,末代庄亲王溥绪将其卖给北洋政府上将、江西督军李纯。当时许多达官显贵,都常住在洋商洋行麇集的天津。李纯将庄王府老宅的建材拆除,运到天津,在南开区白堤路,按照封建等级规制重建了王府,并且赫然挂上了“庄王府”牌匾。影壁、石牌坊、华表、石拱桥、玉带河、府门、花房、戏楼、银安殿、神殿、东西配殿等等,一应俱全。

明代将皇子分封到各地为藩王,故而各省都有王府。而清代王爷都居住在北京。故而天津这座庄王府,就成为北京城外唯一朱红大门的清代王府,有“天津小故宫”之称。李纯此举,极大地满足了自己的奇葩虚荣心。当时许多满族亲贵也寓居天津,无奈大清国完了,只能听之任之。

细论起来,李纯开了异地搬迁王府的先河。另一处是顺承郡王府。王府原位于太平桥大街。始封顺承郡王勒克德浑是礼亲王代善之孙。清亡后,1921年,顺承郡王府也加入了大拍卖行列,卖给奉系军阀张作霖,张大帅入据北京时曾辟为大元帅府。少帅张学良与赵四小姐也曾在其中居住数年。

1949年后,这里成为全国政协机关大院。郡王府被整体拆除,在朝阳公园以东按照同比例重建。笔者曾专程前往,发现这里已经成为一所酒店,除了高墙大殿的外壳外,已没有一丝一毫的王府味道,与那些仿古的商业设施别无二致,实在令人惋惜。

 

作者:马浩亮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