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龙去脉说二郎

2020-03-13 10:12评论关闭Views: 196

erlangshen

我家附近有一条不宽的马路,叫清源路。我猜想,这条路上当年一定有一座清源庙,不过现在已是踪迹全无。清源庙是二郎神的庙宇,二郎神在宋代被封为“清源妙道真君”。

说起来,二郎神是各路神仙中最有个性的一位。他年轻气盛,不肯在玉帝驾前受拘束,独自跑到四川灌县(今属四川成都市都江堰市)另立山头,收伏了眉山七圣和一千二百草头神,享一方香火,“听调不听宣”,跟玉皇大帝闹“独立性”——二郎神凭啥这么狂?原来他是“皇二代”!《西游记》中观音菩萨就说过:他是玉帝的亲外甥。

不过二郎神并非动不动就嚷嚷“我舅是玉皇”的纨绔草包,他有真本事。孙悟空大闹天宫,天上所有神将加在一块都不是他的对手。可二郎神一出现,形势立马改观:二郎神跟悟空赌斗变化,悟空招架不迭,又被太上老君用金刚琢打了一下,还让二郎神的“细犬”咬了一口,终于倒地被擒。——二郎神的神通,似乎仅次于佛祖如来。

在天界诸神中,二郎神又是神格最复杂的一位:他既是水神,又是雨神,同时还是火神、雷神、马神、战神,还曾被奉为戏神和酒神——您见过这样水火同器、身兼八职的神仙吗?

复杂的神格多半源于复杂的身世:譬如您要弄清二郎神姓什么,就得费点劲儿。四川灌县的二郎神,相传是李冰之子,自然姓李。可是另有赵二郎的说法,说是姓赵名昱,曾在犍为(今四川乐山市犍为县)入水斩蛟,不过他的庙仍然立在灌口。而《西游记》里的二郎神却姓杨,《封神演义》还说他叫杨戬——跟宋朝大奸臣同名,也依然在灌口称神。另有一位邓二郎(邓遐),斩蛟建庙的地方,却在湖北的襄阳。

然而四川人还是认可李二郎——今天四川灌县有座二王庙,供奉着的李冰及二郎。李家父子修筑的都江堰,至今还发挥着巨大的水利功能,人们于是把这爷儿俩当水神来供奉。治水的主角本来是李冰,可不知怎么一来,爷儿俩换了位置,二郎神被人们奉为“川主”,大模大样坐上了正位;老爹李冰反而成了配角——这是历史文献中记载的情况。不知今天的二王庙内,神位又如何摆设?

 

 

在宋代,川蜀二郎信仰盛极一时。向二郎祈福的人照例要杀一只羊;一年下来,竟要杀羊四五万只!屠宰税成了当地的重要税收来源。

相传二郎神的生日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每年的这一天,川蜀百姓要举行“川主会”。人们载歌载舞,抬着川主像游行。遇上天旱,这天又是祈雨日,要演“雨戏”。这习俗还传到全国各地,山东、河北将这一天定为“雨节”。又说这天“分龙兵”,分得“勤龙”,这一年便风调雨顺;若是“懒龙”当岁,这一年便干旱肆虐,老百姓就要倒霉了——因此治水有功的二郎神,同时又是雨神。

奇怪的是,在水神、雨神生日这天,西南地区又有举火庆祝的习俗。漫山遍野的火把、篝火映红了半边天。民间将此日称为“星回节”,又叫“火把节”。全国也在这一天祭祀火神祝融、炎帝。有些地方则提前一天,祭祀典礼在六月二十三举行。

俗话说“冰炭不同器”,水神李二郎怎能同时兼有火神的神格呢?原来,二郎之火属于雷火,而雷总是与雨水相伴而行的,于是水、火在这里形成交集。——不错,六月二十四日又是雷神的生日,称“雷祖诞”。此风传遍各地,以苏州圆妙观的雷祖祭祀最为隆重。这一天,信众纷纷来拜雷神,一时间香烛成山、蜡油遍地!

在水神、雨神生日这天,西南地区又有举火庆祝的习俗,漫山遍野的火把、篝火映红了半边天,民间将此日称为“星回节”,又叫“火把节”。

二郎神还是马神,有关他的传说里,总少不了那匹白马。而马祖生日,刚好也是六月二十四日(有些地方是二十三日)。据说在旧日北平,这天雇马车,要多付几倍车钱,叫“乞福钱”。——听说过“马王爷三只眼”这句俗语吗?二郎神就是三只眼,那可是马神家族的“注册商标”。

二郎神又是战神,他永远是一副武将打扮,挟弓带箭,手持三尖两刃刀。——五代时蜀地军阀王衍、孟昶,都曾模仿二郎神的打扮,举行武装游行,藉此炫耀武力。

在宋代,二郎神还被当做酒神供奉。宋人有诗云:“箫鼓喧天闹酒行,二郎赛罢赛张王。”这里的李二郎和另一位神仙张渤,都被当作酒神祭祀。——诗人因此为酿酒业的祖师爷杜康鸣不平,说是“愚民可煞多忘本,香火何曾到杜康”!

此外,二郎在明代还被当作戏神,为梨园所敬奉。明代戏曲家汤显祖为江西宜黄清源师庙作记,说二郎神本是“西川灌口”之神,因为长得英俊,又喜欢“游戏”,便成了梨园界的祖师爷。祭祀时用一杯酒,还要唱“啰哩嗹”的无词曲。不知为什么,这让我想起外国人看球时的集体欢歌:“欧来——欧来欧来来欧……”

孙悟空大闹天宫,天上所有神将加在一块都不是他的对手,可二郎神一出现,形势立马改观。

总之,水神、雨神、火神、雷神、马神、战神、酒神、戏神,分开来各自代表二郎信仰的一个侧面,合起来便形成完整的二郎神崇拜,也就是“川主”崇拜。其实远在宋代,二郎信仰就已走出川蜀、进军京师,进而成为遍及全国的民俗信仰。

 

二郎信仰是怎么兴起的?其内涵为何既复杂又模糊?二郎真是李冰的次子吗?此信仰又与何种宗教有关?

有一种说法,认为二郎神是道教神明。《西游记》里的二郎神跟玉帝沾亲、听玉帝召唤。其受封“清源妙道真君”“ 英烈昭惠显圣仁佑王”,也是典型的道教封号。

也有学者认为,二郎信仰应源于佛教。佛教有位毗沙门天王,是四大天王之一。天王次子二郎独健,应即二郎神的原型。二郎独健出征时,身边总带只神鼠,有人说,那便是“细犬”(《封神演义》中又称“哮天犬”)的原型。相传二郎独健还有个弟弟,行三,便是哪咤三太子。

第三种说法,认为二郎神源于祆教(祆读先,xiān),即琐罗亚斯德教,是一种十分古老的宗教,公元前六世纪由波斯(今伊朗)人琐罗亚斯德(前628-前551)创建,琐氏卒于孔子降生那年。琐教崇尚光明,有拜火的仪式,俗称拜火教。该教大约在北魏、南梁时传入中国,称“火祆教”或“祆教”。“ 祆”字从“天”,是因该教礼拜日月光明,人们误以为拜天的缘故。

为什么说二郎信仰源于祆教呢?前头说过,前蜀政权的头头儿王衍(918—925年)很重视仪表,常常“披金甲,冠珠帽,执戈矢”,招摇过市。百姓见了,都说“灌口祆神”下凡了!——注意,百姓所说的灌口神灵,乃是“祆神”!无独有偶,紧挨着王衍的后蜀头头儿孟昶(934-965年在位)也喜欢这副打扮,有人指着他的像说:这就是“灌口二郎神”——由此可证,“灌口祆神”和“灌口二郎神”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同一神偶。

唐宋时期,川蜀一带盛行祆教。唐人刘禹锡、宋人黄庭坚都曾被贬川蜀,两人不约而同提到当地的“赛神曲”《牧护歌》。而据学者考证,“牧护”当即“穆护”,原是对祆教祭司的称呼。所谓“赛神”,便是指祆教的祭神盛会。此歌传自嘉州(四川乐山),那里正是李二郎的家乡。

祆教初入中国,信众多为胡人。而蜀主王衍有个“昭仪”(妃子)便是波斯胡人,她还有个兄弟李珣,在王衍手下做官。王衍常做祆神打扮,应该是受“爱妃”和“舅爷”的影响吧?王衍宫中特别爱燃名香,日夜不停。而琐教的拜火仪式,正是在祭坛炉火中不断添加名贵香料。

 

 

问题是,祆教中有没有这样一位神仙:既是水神,又是火神,还是雨神、雷神、战神、马神、酒神、戏神?

还真有一位!据《隋书》记载,西域有个曹国,专门祭祀“得悉神”——一位祆神神明。我以为,她就是二郎神的前身。

得悉神今译“蒂什塔尔”,本是天上的星宿——天狼星。在琐罗亚斯德教中,那原是“星辰雨水”之神。此星蕴含着“水种”,可以兴云致雨;而曹国及外围国家干旱少雨,因此对她格外敬奉。

神话中说,为了掌控旱涝,蒂什塔尔(得悉神)跟旱魃阿普什在河边大战了三天三夜。蒂什塔尔化作一匹金耳朵的白骏马,对方则化作一匹丑陋的黑马,双方打得难解难分。蒂什塔尔不能取胜,不得不向琐教神主马兹达求助。马兹达乃赐她“十匹马、十头骆驼、十头牛……”的力气;蒂什塔尔终于战胜了旱魃阿普什。于是乎甘霖普降,万姓欢腾!

当蒂什塔尔跟旱魃作战时,闪电雷火是她的有力武器——其实祆教与其说是拜“火”,倒不如说是拜“光”。古代波斯人敬奉三光:天上的日月之光,地上的火光,还有半空中的雷电之光。

你看:蒂什塔尔的肖像已经勾勒出来了:她是水神、雨神,本身又是火祆教之神——火神。此火为雷火,因此又是雷神。当她化作金耳朵白马时,那不正是马神形象吗?此外,她“食量”极大,这就是为什么曹国人祭祀时,要杀掉那么多骆驼、牛羊的缘故。为了供奉她,人们每天要杀五头骆驼、十匹马、一百只羊!—— 一天一百只,一年就要杀三四万只,这跟灌口一年杀羊四五万只,又何其相似!

此外,你注意到蒂什塔尔是天狼星了吗?中国古代认为天狼星“主侵掠”,是战争的象征。苏轼词《江城子·密州射猎》中就有“西北望、射天狼”的句子。因而蒂什塔尔又是战神。据说该信仰在中亚传播时,还曾与狩猎女神的信仰相融合,于是神偶手中出现弓箭,二郎神腰间常佩的弓箭,似乎就是从这儿来的。此外,与祆教有关的敦煌壁画中,还屡屡可见“山型叉”“ 三叉戟”等兵器,可以视为二郎神三尖两刃刀的原型。

敦煌绘画中还有一幅祆教女神像,图中两位女神,左边一位手托一盘,上面蹲着一小犬;而右面的一位,身后蹲坐着一只大犬——犬在祆教中有着特殊地位,与死亡相关。二郎神刻不离身的那只细犬,也正应是二郎神与祆教信仰有渊源的证据之一。——在《西游记》中,这只象征死亡的细犬把悟空咬了一口,扯跌在地,悟空怒骂:“这个亡人!你不去妨家长,却来咬老孙!”恰如揭了此犬老底!相比之下,佛教神祇二郎独健脚下的那只神鼠,还是当它的老鼠吧,就别往犬科上靠了!

据学者考证,祆教在某些地区的传播,已演变成带有胡风的大型民俗狂欢活动,每年都要举行包括祈福、酒宴、歌舞、幻术、化妆游行等内容的“赛祆”仪式。这又让我们想到蜀地为二郎祝寿的“川主会”以及热闹的“火把节”——蒂什塔尔也因此带上戏神的花冠。

此外,中亚人在祭祀得悉神时,还要畅饮一种装在“金叵罗”(大酒瓮)中的豪摩酒,这又为蒂什塔尔加上了一件酒神的外衣——在古希腊,酒神即戏神;考虑到波斯曾经历一个希腊化时期,蒂什塔尔同时兼有酒神、戏神的神格,并不奇怪。

然而对祆教稍有了解的朋友可能会提出一个“致命”的问题:蒂什塔尔其实是位女性,又怎么能跟二郎神扯到一块呢?

不错,蒂什塔尔确实是位女神,但她每月有三种变身:分别是骏马、公牛和“健美威武的十五岁青年”——这后一变身,分明是二郎神模样。在民间传说中,二郎神正是“丰神俊雅、明眸皓齿”的俊小伙儿。

总之,二郎神之水神、雨神、火神、雷神、战神、马神、酒神、戏神的身份,几乎全跟蒂什塔尔一致。而他相貌英俊、执弓携犬,祭祀时场面宏大、祭品丰隆等,也都能在蒂什塔尔信仰中找到根据——我说川主信仰最早源于祆教的得悉神(蒂什塔尔)崇拜,应当不是无的放矢、信口开河吧?

 

 

不过源于祆教的川主信仰一旦在蜀地形成,便很快与祆教脱钩,渐渐与道教、佛教和光同尘。如前所说,从“清源妙道真君”“ 英烈昭惠显圣仁佑王”等封号来看,二郎神早已被包装为典型的道教神祇。

此外,又因川主信仰植根于底蕴深厚、内容庞杂的宗教神话土壤,也因而造就了灌口二郎之神格复杂、身兼多职的形象。相关的神话情节也很容易旁渗到道教、佛教这些长久流行于华夏民间的宗教中,从而又衍生出王灵官及华光天王等神祇。

王灵官是火雷之神,同时又是战神,明成祖朱棣对他最为崇信,每逢出征打仗,必定要抬着王灵官的神偶。明永乐年间,国家祭祀中增加了“神旗之祭”,所祭对象便是王灵官。这位王灵官相传是一位名叫萨守坚的道士从“蜀西河”请来的,那里正是二郎神的家乡。从王灵官“赤面三目”的形象,还能看出二郎神的模样。

华光天王的事迹,见于明代神谱《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以及通俗小说《南游记》(全称《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据说华光本是佛祖如来法堂前的一盏油灯,修鍊成人身,被如来赐名“妙吉祥”,以后下凡历劫,身兼火神、马神和财神等职。

神谱及小说还为华光设计了三次投胎的情节,以解释他一身多职的奇迹由来:他先是带着五团火光投胎于马耳大王家,获得三眼基因;第二次转生为赤须炎玄大王之子,具有火神的种种特性及本领;第三次又携带如来所赐“五通”,投胎于婺源萧长者家,一胎五子,因称“五显神”。在民间,五显神即财神。——华光曾因一度反下天界,但最后的结局却是重归佛门,被玉帝封为“玉封佛中上善五显灵官大帝”。

王灵官是火雷之神,同时又是战神,从王灵官“赤面三目”的形象,还能看出二郎神的模样。

不过顺藤摸瓜,我们还能从王灵官、华光天王等形象追溯到二郎信仰,并追根寻源,将目光锁定在得悉神的老家曹国。曹国是西域昭武九姓城邦之一,位于中亚阿姆河、锡尔河流域,大致位置在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境内。

以今日观之,那里自然是域外。然而在唐代的舆图上,那里属于大唐陇右道,归安西都护府管辖,同样是“天可汗”唐天子的“王土”。原曹国政治中心萨末鞬城,便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撒马尔罕,唐朝在那里设有康居都督府。

得悉神崇拜的迁移流播,原本是域内、域外异质文化的碰撞。千载繁荣的丝绸之路上,伴着驼铃的不仅是驮着丝绸、瓷器、香料、珠宝的骆驼商队;无形的思想文化财富,同样在不同文明之间搬有运无,相互补充吸纳。在那一刻,中华文明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得到最充分的展示,而二郎崇拜的兴盛,仅仅是文化交流大潮中一朵小小的浪花。

 

 

(作者 侯会   系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