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黄海地区跨境城市合作的问题与潜力

2019-12-02 10:14评论关闭Views: 67

eb

过去20多年,中国和邻国间的资本、货物、人员、信息流动急速增加,由此催生了许多不同区域层次的跨境合作。由环黄海地区11个重要城市创设的东亚经济交流推进机构(OEAED) 是中日韩第一个跨境城市间经贸合作组织,前身是亚洲成长研究所(AGI)1991年倡议“环黄海经济圈构想”后应运而生的“东亚城市会议”。最初参加的6个城市为日本的北九洲、下关,中国的大连、青岛,韩国的仁川、釜山。随后中国的天津、烟台,韩国的蔚山,日本的福冈相继加盟。2004年,这10个城市正式创建了OEAED(2014年日本熊本市加盟,目前会员城市为11个)。

在OEAED成立大会上,该机构确定了“创设地区限定版的东亚自贸区”等五大支柱事业。围绕支柱事业,OEAED设置了“国际商务”“物流”“环境”“观光”等四个专业分会,每两年举办一次各市行政和工商界首脑参会的机构总会,每年举办四个专业分会,具体推进相关事业。

OEAED对促进环黄海城市间合作有何贡献?多年来,来自中国复旦大学、韩国产业研究院、日本亚洲成长研究所的评估团队(笔者也参与其中)一直在跟踪考察后认为:

首先,OEAED各专业分会的活动推进了各自领域的城市间合作。比如:2012年以后,在“国际商务分会”的推动下,环黄海各成员城市设立了“一站式服务中心”,提高了会员城市间经贸活动的服务效率;“观光分会”每年组织会员城市在域外联合参展,提高了环黄海地区全体的观光知名度;“环境分会”通过环境规制标准的统一化,促成不少成员城市参考环境模范城市北九洲市的经验,建立了生态城市示范区;“物流分会”推动了九州-釜山间货运卡车(两国)双牌号制度的导入、促进了无缝跨境海陆物流的发展。

其次,OEAED也增进了在政经体制、历史认识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的三国成员城市间的相互理解。特别是在近年三国政府间交流停滞时,发挥了地方间交流平台的重要作用。

但OEAED成员城市间的合作也存在以下问题:

1.OEAED主要由三国地方城市政府主导运营。受地方政府在关税等中央政府所管事务中权限制约,机构的重要远景目标——“创设地区限定版的东亚自由贸易区”至今遥不可及。

2.尽管作为机构主要创始城市和事务局所在地的北九洲市一直在机构活动中起著引领、协调作用,但是由于日本在三国中的经济优势逐步减弱、城市本身财力下降,加上日本企业对外投资重心南移,近年机构事务局的活动积极性和事业活动的吸引力均有所下降。

3.近年三国政府间外交摩擦此起彼伏,加上中国对高官外访的限制,导致各市市长的总会出席率呈下降趋势。

4.OEAED的各项事业活动基本由各市行政部门安排,各市工商组织和民间企业参与不足。

如何促进城市间跨境合作取得成功?经合组织(OECD)曾提出地区间跨境合作成功的四大要素:合作的需求、法治框架 、金融面的支持、责任分担体制,并进一步强调了中央政府参与的必要性。

对照环黄海地区城市间合作的多年实践和经合组织介绍的经验,笔者认为,若要促使中国的城市间跨境合作更有成效,需重视改善以下几方面:

1.在隔阂乃至对立感情依然存在的东亚地区,跨境城市间经济合作离不开相互理解和信任,必须同时推进文化、教育、青少年交流等领域的合作。

2.广域城市间合作应当设定有魅力的远景目标(如“推进自由贸易区的形成”)。同时,合作推进机构也需及时把握合作需求的变化,实施一些能够获得视觉化成果的中短期事业,从而维持和提高机构对会员城市的吸引力。

3.在有中央集权传统的东亚,应当邀请中央政府部门适度参与、指导。

4.政府搭好交流平台后,应该逐步推动企业成为合作和交流活动的主角。

5.随着成员城市间相对实力和需求的变化,各城市在机构中的职能须及时调整,事务经费也应合理分担。同时,成员城市的权利和责任等应该明确行文,使机构活动有章可循。
作者:戴二彪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