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头的货币野望:Libra

2019-08-01 10:23评论关闭Views: 32

shaoyu

近期Facebook的Libra发行再度引发数字货币的热潮。但有一个监管问题,由于它是要建立一个取代不同货币的全球支付体系,所以每个主权货币监管当局肯定会对此有较大意见,并反对推行。但Facebook的优势是在全球有近30亿的使用者,如果他们都能在这个体系进行支付,那将是巨大的流量和客户基础,推行起来无疑会有一定的便利性。目前货币当局也在加大数字货币的研究投入,央行的数字货币未必会采用区块链技术,它的发行主体是一个中心化的实体,而且是权威性的,目前的信用体系都是建立在中央银行或者国家信用基础上,还没有明确的私人机构能够担负这种职能,也可能是私人机构还不够大,或者还不具备足够的信用。但是,在现代金融的发展中,中央银行也是从私人银行进化升级而来,所以也不能排除在未来,比较大的互联网企业、有很大客户效应的大而不能倒的企业会扮演类似的角色。

Libra是比较另类的数字货币,它不是一个去中心的发币机制,有些类似于独立的央行,简单理解是类似腾讯的Q币发行,不同之处在于,Libar得到了主流金融供应商的支持,包括VISA、各大投资银行等,是得到现有金融体系主流参与者认同的电子代币。

这类数字货币币值的稳定性比较差,现在它希望通过挂钩一篮子货币,进而跟全球经济的总体增长情况关联在一起。但如果无储备基础发行,它的数量、增长的情况还不是很明确。如果是一种供应有限的资产,除非能够跟全球经济增长或者是与客户需求同比增长,否则要保持稳定比较困难。如果它锚定某种主权货币或者SDR,当然会有助于其保持稳定,但两者之间的连接如何实现,又如何解决信任问题?Facebook本身还不是一个经济体,也不具有主权的功能,凭借什么承诺让这个固定的汇率能够实现,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因为有很庞大的用户基础,Facebook稳定币的推出对于汇率波动剧烈的货币来说,很可能具有一定的替代效应,特别是当这个稳定币与强势的货币,比如美元或者主流的SDR挂钩的话,对脆弱国家的用户就具有吸引力。所以,Libar对那些弱小国家的主权货币可能会有一定的替代效应,特别是对一些会积极参与到全球经济的国家而言,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会有这方面的需求。

数字货币的核心困惑仍旧在于它究竟是一种货币,还是一种资产?历史来看,传统的货币因为特定生产关系成为了资本,再成为资产,现在的数字货币似乎更像是资产,去掉流动性溢价后,逐渐成为货币,其数量也需要不断增加,互联网的特性使得它可以超越主权和汇率成为真正的世界货币,但唯一的问题是Libra可能仍旧是中心化的,这与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去中心化的初衷相背离。

Facebook发行稳定币的启示是,需要在创新、国家监管和投资者保护间建立起平衡,对这类支付业务特别是跨境支付的互联网企业,需不需要金融牌照的支持,是不是应该在合适的时间纳入一个合适的监管框架,值得思考。对人民币国际化而言,目前走的仍是传统道路,即类似英镑、美元等货币,随着经济实力、国家经济规模的不断上升,带来货币在全球范围应用的增加。而Libar的发行超越了主权,如果这一稳定币是和现有的货币体系相补充,比如说它支持美元或者以美元为主要挂钩货币,就会强化现有货币市场格局,也就是说美国是在用科技的力量来加强其主权货币的能力,因为Libra隐含的最后贷款人仍然是美联储,如果出现危机的话。

对人民币而言,除非做出相应的布局,否则人民币国际化将会变得更加复杂和曲折。中国需要推出自己的数字货币,不论是人民银行发行还是大型互联网企业,都可以尝试,并将其纳入合理的监管。中国的区块链产业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产业链联盟、金融链联盟需要尽快搭建起一个数字货币平台生态,比如可以在金融环境和技术比较好的长三角等区域创造性地进行尝试,这对于未来的竞争至关重要。

作者:邵宇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