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市场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

2019-05-20 16:05评论关闭Views: 105

eb

最近,国内外对中国经济今后走向高度关注,各种见解的分歧很大。其中,乐观派重视的是中国的优势或潜力,而悲观派或谨慎派则认为存在的问题较多。其实,两种见解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的现状,只是视点不同。

从生产侧面看,我们知道经济增长的源泉大致可分解为:劳动力投入的增长、资本投入的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这三个源泉都很有活力。近年,资本投入增长仍相当强劲,劳动力投入放慢但还在增长,主要靠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驱动的TFP增长也放慢了。但是,中国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理工科年轻人才资源,在很多领域已经接近或达到世界前沿水平,如果有一个更加鼓励、保护创新的制度环境,还有相当大的TFP增长潜力,从而会拉动中国经济继续增长。从这个角度看,乐观派也是有依据的。

但是,尽管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最大生产国,而且生产能力还在继续扩大,如果没有足够大的市场来消化如此巨大的产能,经济活动无法循环。长期以来,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巨大而稳定的出口市场,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创造了相当宽松的市场环境。然而,去年开始尖锐化的中美贸易摩擦为至今有效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突然亮起了黄灯。今后若干年,中国经济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会非常严峻。

那么,如何解决或缓和产能过剩问题?除了近年很受重视的供给侧改革以外,从需求侧(消费侧)着眼也很重要。简单地说,要巩固、发展、开拓三大市场。

首先,要巩固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市场。尽管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普遍放慢,但是在中国的海外市场中所占份额最大,而且市场标准高,是中国产品高端化的必经之地。因此对中国来说,美日欧将来还是特别重要的市场。特朗普的言行看上去很霸道,但是他的一些主张反映了美国的基本诉求,包括公平贸易、遵守规则等。这些诉求,其实也是日本和欧洲没有大声说的内心想法。所以,如果中国要巩固美日欧市场,必须冷静应对这些要求,高度重视贸易规则。中国也要努力成为规则制定或修改的参与者和主角。一旦规则成立,就要诚实遵守。否则,美日欧联手对抗中国是大概率事件。反过来,如果中国以中美贸易摩擦为契机带来企业制度、企业行为习惯上的改革,那么外部压力可转化为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其次,要不断培育、发展国内市场。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世界最大规模的人口。但一个中美贸易摩擦就搞得全中国上下不安,反映了中国国内购买力还不够强,仍要严重依赖海外市场。为了扩大内需,必须重视藏富于民,提高国民总收入中劳动分配比例。同时,要改善收入分配。在政策设计上,要在保护正当致富者利益的同时,通过法制遏止贪污腐败和巧取豪夺行为,通过合理的税制把一部分财富转移到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让更多的国民享受到经济增长创造的财富。与偏好外国名牌的高收入阶层不同,低收入阶层的收入上升将直接扩大国产货的消费。如果能让13亿多国民共同富裕起来,何惧海外市场的震荡?

第三,要开拓新兴市场。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低迷、中国经济增长放慢的大趋势下,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中心,开拓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市场是一项重要的长期战略。但是,这些国家的制度、文化、宗教、历史、国际关系、国内政局错综复杂,市场规模还相对较小,应当本着互惠互助的务实精神,在增进理解、共同需要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深化经贸关系。操之过急可能招致误解,得不偿失。

如果能处理好巨大的生产能力与上述三大市场的供需关系,中国经济一定能更稳定地持续发展。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在中国与各国相互摩擦、共同发展过程中,也会变得更受世界接受和尊重。

 

作者:戴二彪 系亚洲成长研究所教授、研究部长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