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重器“下饺子”, 军民企联手下海掀高潮

2019-04-23 13:36评论关闭Views: 139

junyan

2019年4月23日,解放军海军将迎来建军70周年生日。去年4月12日,中国海军曾举行南海大阅兵,48艘战舰、76架战机、1万多名官兵参加,是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上阅兵。今年4月份将在青岛举行隆重的海上阅兵式,有望再次刷新纪录。

而今年也是海军武器装备发展的关键一年,国产航母、055型导弹驱逐舰、新型核潜艇等海军重器有望列装服役。中国海军将进入双航母时代和万吨大驱时代。

建设世界一流海军,既是历史的教训镜鉴,也是现实的迫切要求和未来的长远战略。近代以来的大国,无一不是海上强国。海军是维护祖国统一、打击分裂势力、捍卫领土完整、保护海洋权益和国家利益的重要力量。也正因此,从十八大以来,海军的改革发展和武器装备,都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经过军改,海军结构力量进行了全面优化重塑。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均在军改中做大做强,与水面上的航母编队、驱逐舰编队,水下的潜艇编队等一起,构成了覆蓋海陆空的立体化全域作战体系,战略打击、水下攻击、远海作战、航母打击、两栖登陆、近海防御、综合保障齐头并进。

中国海军遂行任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空前提高。第一个海外军事基地吉布提基地投入使用,海军国际护航、远洋训练、战备巡逻常态化,不断穿越宫古海峡、对马海峡、日本海、宗谷海峡,突破第一岛链,从浅海驶入深蓝。
国产航母+万吨大驱

海军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速度,进入前所未有的快车道。有号称“航母奶妈”的最新型901型远洋综合补给舰首舰呼伦湖舰服役,有“中华神盾”美誉的052D型导弹驱逐舰加速列装三大舰队,有“万吨大驱”之称的055型导弹驱逐舰下水。

而最为期待的是,首艘国产航母距离服役日益临近,有望为海军建军70周年大庆献礼,但要参加此次海上大阅兵在进度上恐怕来不及。与第一艘改装自外军航母的辽宁舰相比,国产航母同样采用滑跃起飞方式,但舰岛有所缩小,可节省出更多的甲板空间为舰载机服务,且雷达性能有所提升,采用了不同的相控阵雷达罩,能更好地全方位监视周边空情。

驱逐舰是现代海军阵容中仅次于航空母舰的主力军舰。目前,中国海军现役最先进的驱逐舰是由著有“中华神盾”之称的052D型导弹驱逐舰,开启了中国海军的“大驱”时代。2018年以来,052D中的乌鲁木齐舰、南京舰、贵阳舰陆续入列服役。052D型驱逐舰满载排水量达7500吨,拥有64个垂直发射单元,可快速发射防空、反舰或对陆攻击导弹。能够为登岛作战部队提供防空支援和对岸掩护。

在“下饺子”的时代,当年列装、当年形成战斗力、当年执行重大任务,已经成为海军舰艇的新常态。052D型导弹驱逐舰乌鲁木齐舰去年初入列海军,短短数月已完成从接装、基础科目训练到实战化演练的跨越。

而在建的“万吨大驱”055型驱逐舰则是未来的海上重器。第1艘和第2艘055型驱逐舰先后于2017年6月、2018年4月下水。去年7月,又有两艘055型驱逐舰同时在大连下水。055型驱逐舰,将是中国海军体型最大的导弹驱逐舰,满载排水量可达12000吨,体型和火力都远超052D型,拥有112个垂直发射单元。在防空、反导、反潜、反舰、对岸攻击等各方面的综合作战性能优良,是中国海军第一款在建造和服役时就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舰船,仅次于美国海军DDG-1000驱逐舰,在全球驱逐舰坐稳第二把交椅,亦是亚洲最大和最强的驱逐舰。

一旦055型服役,将超越现役052D导弹驱逐舰的地位,成为航母编队的“带刀侍卫长”。但其作用远非仅为航母充当“侍卫”,本身更是海军作战编队的核心力量,是海军远程攻防兼备的平台和走向深蓝的利剑。
核潜艇面临升级

核潜艇是与航空母舰并列的海军两大重器。目前中国海军现役潜艇的第一阵营是093型攻击核潜艇和094型战略核潜艇。

首艘095型攻击核潜艇,亦有望在2019年完成所有试验,交付海军。095型攻击核潜艇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三代攻击型核潜艇,比其前代产品093B型拥有更大的武器能力,且具有更好的声学特性和降噪技术,动力系统采用最新型的无轴泵推技术,还有新一代不依赖空气推进装置(AIP),可以维持数月的水下任务。

海基核力量方面,中国海军现役最先进的潜射洲际导弹巨浪-2,2014年装备于094核潜艇,在西太平洋地区进行了战备巡逻。

据外媒报道,中国在去年11月底进行了首次巨浪-3导弹测试。巨浪-3被认为是东风-41的潜艇发射版本,射程超过1万公里,具备从海底的全球打击能力,未来将是海基核力量的龙头。有望在2020年投入服役。与东风-41洲际导弹、轰-20远程战略轰炸机等,共同构成中国“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的基石,极大提高中国军队的战略威慑力。
无人舰艇创多项“第一”

无人水面作战舰艇是目前各国海军武器研发的重点方向之一。与常规的水面舰相比,无人舰艇无需配置艇员,更多实现指挥智能化,远程遥控操作,在执行任务中尽量减少己方人员伤亡。中国正在研制测试第一艘察打一体导弹无人艇、第一艘水陆两栖高速无人艇、第一艘超高速无人艇等。这丰富了海军舰艇阵容,对于提高海军机动隐蔽攻击、近岸防卫、防空反潜等能力,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

研发中的JARI-USV多用途无人作战艇,通过小型化等技术手段实现了齐全的作战系统配置,被认为是世界上集成度最高的无人作战艇,集成了通常在一千吨级以上驱逐舰、护卫舰才能配置的相控阵雷达、光电传感器、8单元垂直发射导弹系统、2个单管鱼雷发射器、吊放式声呐、30毫米遥控机关炮等载荷,因此具有良好的侦察打击性能。JARI-USV实现了高度的智能化,可根据作战需求自动规划任务,根据指挥决策自主航行并自动组织作战动作。

从参数上看,JARI-USV艇长15米,排水量约20吨,最大航速42节。虽然体型上与大型的驱逐舰、护卫舰无法相比,但却是海上作战的多面手,不亚于一艘轻型护卫舰,美国《防务新闻》网站则称其如同“迷你版导弹驱逐舰”。未来主要应用将是近海巡逻、反潜、反舰、搜救、打击中低空中近距离飞行器,或是在夺岛登陆战中抵近清除岸上火力点和防御工事。

此外,中国第一艘察打一体导弹无人艇“瞭望者Ⅱ”,去年10月成功进行首发导弹试射并命中靶心。中国因此成为继以色列之后世界上第二个用无人艇成功试射导弹的国家。“瞭望者Ⅱ”搭载四联装导弹发射装置,体型较之JARI-USV要小,艇长7.5米,排水量3.7吨。该艇可承担敌情侦察和精确打击任务,可对海上中小目标实施精确打击。还可以配合两栖部队,对岸基的坦克、装甲、碉堡等目标进行视距攻击。

中国首艘水陆两栖高速无人艇“海蜥蜴”模型去年也在珠海航展上亮相。该艇长13.5米,荷载5吨,水上速度可达50节,陆地上时速20公里,可以执行岛礁物资运输任务,还可在特殊海况下作战。“海蜥蜴”采用三体船的设计,提高船舶的稳定性和耐波性。四条履带可通过垂直升降的方式,直接藏在船体的内部。这种方式既能保证其在水上的高速度,又可避免在陆地行走时发生“刮底”,更加适用于抢滩登陆时的突击要求。这种独特设计极大提高了灵活性、可靠性和存活能力。

“海蜥蜴”布置了众多传感器,可通过包括卫星在内的中继通信方式进行远程控制,可潜伏在无人岛屿上静默6至8个月,等待控制指令。“海蜥蜴”在船体中部布置了垂直发射系统,可携带短程多任务导弹、自动武器系统、光电系统和雷达系统等多种任务载荷。

美国《防务新闻》认为,美国海军近年来重视加强将无人技术用于水面和水下作战。未来海上作战中,无人艇在前方通过数据链传输侦察情报,后方的大型舰艇则可保持静默状态,避免主力舰队暴露位置。而中国发展无人作战艇,是“应对美国海军新作战模式的一部分”。
军民融合,民企“下海”

值得注意的是,在海军武器装备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打破了以往军工央企一统天下的局面,众多民企开始分一杯羹。“瞭望者Ⅱ”就是军民融合的成果。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203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717研究所与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这也是国内第一套由国有军工研究所与地方民营军工企业合作的水上武器系统。

2017年在南海万山群岛附近,中国曾以56艘无人舰艇进行大规模“多艇协同”技术测试,完成这项测试的也是云洲智能,该公司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水面机器人公司。

云洲智能成立于2010年,是中国第一家专注于无人船艇技术的水面机器人公司,近年来逐渐拓宽向海洋领域和军用技术发展,成为民营企业“参军”的代表。先后自主研发推出了中国第一艘海洋调查无人艇、隐身无人艇、电子对抗无人艇、协同作战无人艇和导弹无人艇。2018年12月29日,云洲智能完成C轮融资,融资金额为4亿元。云洲智能负责人张云飞表示,之所以转向海洋和军用无人艇,一方面是看到在技术上,国外也刚起步,中国有机会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另一方面是看到在政策上,海洋强国、军民融合等政策提供了机会。不论是海洋的军事能力建设,还是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无人艇都是特别重要的技术。

中国在去年展出了一款“长海001”国产高性能海上无人作战平台。这是第一艘国产超高速艇,采用双高强度船身、缸汽油发动机,其航速可达70节以上,最大航速达到85节。具有出色的巡航能力和高速机动性。上层甲板可以很容易地改装成武器平台,在预留位置也可以安装机枪、小型导弹发射器等武器设备。

相比于大型水面作战舰艇,无人快艇具有小巧灵活、智能化、隐蔽性强、速度快等独特优势。能够执行快速突击战术,发动以多打少的“鲨群式”攻击。无人艇还可以为高性能海上通信充当“千里眼”“顺风耳”,可作为海上的通信中继平台,保证战场信息的高速传输。

“长海001”亦由民企研发。江苏长海船艇科技有限公司原本是国内最早的玻璃钢原料及产品的研究生产单位之一。近年来,公司依托雄厚的技术支撑,放眼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引进高速艇技术,致力于船艇的开发。目前长海船艇已拥有多种型号高速艇的生产能力,超高速艇最大巡航范围可达300海里。
本刊特约撰稿人:马浩亮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