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可成为国际金融创新枢纽

2019-02-25 11:08评论关闭Views: 48

dawanqu

香港是亚太区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与纽约、伦敦一起并称为“纽伦港”,即世界公认的三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然而,与纽约、伦敦相比,香港这个亚太国际金融中心无论在规模上还是结构功能上都存在比较大的差距。香港的所谓国际金融中心,主要表现在股票中心和银行中心两大方面。当然,香港还是亚太地区著名的基金业枢纽和保险业枢纽,香港的债券市场也初具规模,特别是人民币离岸业务市场称冠全球。

事实上,置身香港的人都非常清楚,香港本地的日常财经新闻主要都是股市消息,而且多以IPO或股价波动居多。2014年以来,香港股票市场相继与上海和深圳的股票市场建立了互联互通关系。2017年7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又发布公告,决定批准香港与内地“债券通”上线,从而引发了人们对香港资本市场与内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关注。毫无疑问,无论是沪港通、深港通还是债券通,都为香港资本市场带来源源不断的活水,给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注入了活力。

香港金融业创新不足引诟病

众所周知,2013年有一件事情曾在香港金融业界引起震动。2013年之前香港股票市场的集资地位已经受到撼动,且下滑速度较快,对于港交所来说,特别希望能够有几家大型企业来港上市。恰好当时的内地新兴科技企业阿里巴巴有意在香港上市,且集资规模巨大,是港交所物色的最为理想的上市公司。然而,由于阿里巴巴所提出的“合伙人制”与香港一直奉行的同股同权制有极大冲突,尽管两方经过多次沟通,但香港仍坚持同股同权原则,令阿里巴巴被迫放弃在港上市,香港也失去了一家理想的上市公司,最终形成双输局面。

阿里巴巴放弃在港上市对香港来说绝对是一大损失。今天,阿里巴巴在美国股市的成交量相当于整个港股市场成交量的三分之一,此情此景令不少香港金融界人士痛心疾首。当时阿里巴巴集团CEO陆兆禧委婉指出:“今天的香港市场,对新兴企业的治理结构创新还需要时间研究和消化。”如果仔细解读和领会陆兆禧的意思,实际上他是在批评港交所保守有余,进取不足,动作太慢,缺乏思变求变精神。虽然2017年底港交所宣布了一系列IPO改革方案,并且接纳同股不同权的新兴科技企业来港上市,但是,这一改变与阿里巴巴当初有意来港上市的时间已经相距四年之久,香港股票市场在这四年时间里错失了不少机会。

一方面,在国家的推动之下,香港启动了与内地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机制;另一方面,香港内部金融管理创新严重不足,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的情况比较严重。如果香港能够与时俱进,在金融创新方面有所作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将能够得到更大的提升,香港与纽约和伦敦的金融实力与结构功能差距会进一步缩小。

正是看到香港金融业发展所存在的创新不足、方向不明、进步不快、保守有余等严重问题,2012年,时任第四任行政长官侯选人的梁振英提出了成立香港金融发展局的设想,以探讨香港金融业多元化发展的路线。当选之后,2013年1月,梁振英在其首份《施政报告》中强调,政府成立金融发展局,研究如何配合国家金融市场走向国际,进一步发展香港金融业,包括在促进金融业多元化、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在国家和地区的地位和作用等,向政府提交意见和建议。随后港府公布金融发展局成员名单,史美伦任主席,成员包括由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担任的当然委员,以及20位非官方委员,任期两年。金融发展局的职能范围包括:进行政策研究和业界调研,制订建议供政府和监管机构参考;与监管机构和行业团体共同探讨金融服务业持续多元发展的机遇和掣肘;与内地和海外相关机构保持沟通,支持香港金融服务业开拓新市场和新业务;与教育培训机构、行业团体和业界合作,提升从业人员的技巧和专业知识;以及通过举办研讨会、路演、印发刊物和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在内地和海外推广香港的金融服务业和国际金融中心功能。金融发展局将扮演特区政府和行政长官的金融智囊与顾问角色。

港府为何要在这个时候成立金融发展局?有着怎样的深刻背景?金融发展局首任主席史美伦说出了原委:维护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危机感是最大的促动力,一直以来,香港金融市场缺乏系统性推广和发展金融服务业的部门。金融发展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将现有分散的推广和发展模式聚合起来,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政府除了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之外,还要重视对金融行业发展方向的指引。

 

香港金融业迎来“一带一路”重大机遇

一直以来,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每一步都深深地打上了“中国”的烙印,没有内地作为依托,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只能是纸上谈兵。为以中国内地为中心的整个亚太区提供金融服务,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最大的优势和独有的特点。正是由于内地庞大的经济体量及对世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才吸引越来越多以中资为背景的企业来到香港上市集资,才促使全球几乎所有的跨国银行纷纷入驻香港,建立亚太银行总部或分行,从而使香港的债券市场、保险行业、基金管理等有越来越广阔的生存空间,继而成为全球著名的股票中心、银行中心以及保险业、基金管理的重要枢纽。近十年来,香港股票市场的集资额一直位居世界前列,甚至常居全球“集资王”之位;与此同时,全球多达1500家跨国银行云集香港。可以说,香港金融业这些成就的取得,中国因素功不可没。

如今,香港金融业又迎来“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与落实所带来的新的重大发展机遇。

首先,人民币国际化机遇。众所周知,从2004年起,香港金融管理局就开始致力推动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设,并且取得明显成效,令香港成为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最高峰时香港的人民币资金池拥有约1.5万亿元。但是,近几年来,香港的人民币资金池呈现萎缩趋势,目前,只有不到一万亿元规模。如今“一带一路”为香港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带来了重大机遇。“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推进五年,并且在沿线国家和地区不断开花结果,其中一个最显著的标志就是人民币国际化不断迈出新步伐,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渗透率越来越高,流通量越来越大,需求越来越旺盛。香港完全可以利用自身作为全球最大人民币离岸中心的优势,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人民币金融服务,从而争取到新的市场空间。

其次,前海合作机遇。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的深圳前海不仅是深圳未来改革开放的引领者,而且已经成为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政府对前海与香港的深度融合以及对香港金融业发展的助推作用十分重视。按照深圳市的规划,前海有望成为与香港中环等量齐观的重要国际金融重镇,而且,前海主打的是人民币国际化和人民币金融创新,显然,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设需要得到前海的支持。此外,香港通过与前海加强金融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可以有效弥补自己的许多不足和短板,实现金融多元化发展。毫无疑问,前海可以成为香港金融业的延伸基地,香港金融业目前面临的种种问题,都可以设法在前海找到出路。前海由于定位为现代高端金融服务区,也可以与香港一道携手共同开拓“一带一路”金融市场。总之,如果香港能够很好地利用前海合作机遇,那麽,不仅会创造港深两地共赢的局面,同时对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有极大裨益。

第三,开拓新兴市场的机遇。“一带一路”不仅让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中国企业大踏步迈向全球,而且也正在重塑世界经济版图。中国内地企业尤其新型科技企业发展一日千里,企业制度变化多样;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内地企业和产品正在走出国门,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国际合作遍地开花……这种日新月异的趋势衍生出巨大的资金服务需求,尤其对以内地为依托的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来说,由于和中国经济、中国企业、中国市场、中国产品、中国资源等生产与市场要素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因而,在获得“一带一路”沿线资金服务市场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

 

香港金融业创新空间十分广阔

香港应该如何把握和抓住“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推进所带来的各种机遇?首先,最根本的当然是香港社会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一带一路”机遇对香港金融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可以断言,“一带一路”对香港的巨大意义并不亚于1978年内地开始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香港借助内地的发展动力也获得长足发展。如今,“一带一路”带给香港的新机遇期也将有三十到四十年时间,其产生的巨大经济能量和动力足以让香港金融业再跃升几个台阶。因此,充分认识到“一带一路”机遇对香港社会来说十分重要。

其次,香港金融业发展必须彻底改变守株待兔、姜太公钓鱼的心态,要顺应潮流,主动作为。以股票市场为例,自1993年内地青岛啤酒来港上市之后,越来越多的内地企业排队到香港上市,港交所根本不用搞市场推广就可以让自己的生意红红火火。然而,为了争夺企业IPO资源,全球主要金融中心都在进行各种变革和创新。譬如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市场,其IPO制度也完全顺应科技企业发展的潮流,设计出了一系列符合新型科技公司管治结构的市场制度,吸引了许多创新科技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从而为增强华尔街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霸主地位立下了汗马功劳。香港虽然于2017年底对IPO规则作出了调整,但毋庸讳言,这一改革是被动的,是因为失去阿里巴巴四年之后遭到越来越多市场人士指责而不得不作出的被动举措。香港金融业的变革如果总是慢别人一步甚至几步,或者被市场推著走,那麽,前途势将堪忧。因此,在“一带一路”大势之下,香港的金融业变革再也不能消极作为,被动跟随。

第三,香港必须高瞻远瞩,围绕“一带一路”机遇和人民币国际化目标,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把香港建设成为新型国际金融创新中心。应该指出,虽然以前香港的金融创新广受诟病,但也并非一无是处。事实上,无论港府还是港交所过去在金融创新方面也作出过一些成绩,譬如,港股市场上的ETF、牛熊证、窝轮等等,债券市场上的iBond等,但相对于香港可供进行金融创新的巨大空间比较,香港的金融创新的确十分滞后。也因此,香港金融发展局自2013年成立以来,出台了几十份专业性强、水凖很高的研究报告,其中有很多都击中香港金融业发展的要害,在不少方面为香港金融业创新指明了方向。

根据“一带一路”所衍生出来的各种金融需求,香港必须在以下三方面加大变革与创新力度:一是加强金融制度创新。譬如,港交所上市规则的完善与调整,联系汇率的检讨,互联网金融制度的设计,金融科技平台的创立,区块链的安全应用,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的进一步开放,等等。二是要加强金融产品创新。过去,香港金融发展的眼光只盯住美元,但时过境迁,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应用越来越广,特别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区域,人民币甚至与美元地位已经不相上下,譬如,伊朗、委内瑞拉、俄罗斯的石油出口都已经开始用人民币进行结算。有鉴于此,香港应该加大人民币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譬如,发行人民币股票,扩大点心债、熊猫债等人民币债市规模,建立人民币银行贷款资金池,等等。三是加强金融市场创新。过去,香港为开拓伊斯兰金融市场作出过一定的努力,也取得一定成效。在“一带一路”大发展的背景下,香港面对的新兴市场越来越宽广,香港金融服务的触角有无限延伸的空间。可以预期,只要香港能够主动作为,香港的金融服务还可以形成东南亚市场、俄罗斯市场、东欧市场乃至非洲市场,等等。总之,无论在金融制度、金融产品抑或金融市场等诸多方面,香港的金融创新空间令人遐想,香港完全有条件和能力成为国际金融创新枢纽。

 

作者:颜安生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