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历史,闹元宵

2019-02-19 10:23评论关闭Views: 143

yuanxiao

正月十五花灯观,热闹街市百灯攒。举国同庆元宵节,阖家欢乐积美满!

古代,古人称正月为元月,夜为“宵”,而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就有了元宵节。元宵节早在汉文帝时就已出现,距今已有2000多年。今天的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放烟花等传统节日习俗,皆源于古时的各个朝代,若是能穿越历史,不知你想去哪个朝代闹元宵?

 

去远古“闹元宵”,祭祀天神

对于远古祖先而言,火不仅可以带来温暖,还可以火驱邪。于是古代先人们在一年始发——上元日这一天,聚众点燃火把,以驱散冬季严寒。待到黑夜,还要祭祀天神,祈祷降福免灾。

 

去西汉“闹元宵”, 齐敬太一

太一神是中国汉代皇室尊奉的最高神仙。汉武帝时,就把祭祀“太一神”的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并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节期为一天。正月十五日这一天,在道教里又为上元节,道教的“三元说”中,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又由于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自此元宵燃灯放烟火的习俗,自汉朝时就已出现。这一天,皇帝要焚香上供,长安城的夜晚要燃灯、点炮、放烟花,人人要喜气洋洋、热热闹闹,家家还要做汤圆,齐敬奉天神。

去东汉“闹元宵”,燃灯表佛

据传东汉明帝时,摩腾竺法兰东来传教,遇到道家的责难,结果在宫廷中与道士角试法力,烧经像无损而发光,汉明帝因而崇敬佛法。又恰逢从印度求佛法归来的蔡愔,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表崇敬、为弘扬佛法,敕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所谓“无量火焰,照耀无极”。佛僧也积极劝导众人张灯,备说施灯之功德。南北朝时,元宵张灯渐成风气。

 

去隋朝“闹元宵”,共庆盛典


每逢正月十五,隋炀帝都要举行盛大晚会,招待万国来宾和使节。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那时国力鼎盛,四方属国在春节时都要派遣使臣来京,恭贺皇帝新春之喜。到了元宵节,由官府操办,从皇宫的端门直到建国门,八里长街布置成娱乐场地,以娱乐百姓。当晚的活动有演戏、游行、点花灯等等,三万多人参加,可谓万人空巷。其中最为抢眼的是游行,现场可以看到社会地位底下的歌伎们穿红戴绿,花枝招展,“公然”在大街上招摇过市!

去唐朝闹元宵,全民狂欢

到了唐代,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还取消宵禁,举国欢庆。长安城里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夜晚无不出外赏灯,人潮涌动,热闹非凡。景龙四年元宵夜,唐中宗微服出行,巡幸诸大臣家。唐玄宗时的开元盛世,长安城燃灯5万盏,花样繁多,精美绝伦。宫中更有高80尺,光映百里的“百枝灯树”,金光璀璨,极为壮观。宫中所选的歌女,节日里还要头戴花冠、身穿霞帔,一身服装价值三百贯,场面极其豪奢。

 

去宋朝闹元宵,赐御酒

宋朝元宵节又在十六之后加两日,节日盛况已胜春节。宋徽宗年间,皇室还在皇城端门摆出御酒,“看灯百姓,休问富贵贫贱老少尊卑,尽到端门下赐御酒一杯!”传说一女子夜游皇城,到端门也饮酒一杯,饮后还想偷走金杯。但女子还未动手就被发现,便问她为什么要偷,女子说:“夫君管得严,我今喝了酒,夫君会不高兴。金杯是皇帝御赐的证物,夫君一见,就不敢有意见了。”说完只听隔帘有人笑道:“送给她罢。”帘后那人便是宋徽宗。

 

去元朝闹元宵,平淡无奇

元朝人的元宵节最平淡无奇,“每值元夕,虽市井之间,灯火亦禁”,元朝统治者还大量取消传统节日,要求百姓务实工作。

去明朝元宵节,十天长假

明朝的元宵节灯会,自初起八点灯,直到正月十七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并与春节相接。节日期间,百官皆有假期,赐宴欢愉,通宵达旦。朱元璋为使京城繁华热闹,规定家家户户都悬挂五色灯彩。于是东安门外迤北大街,元宵节之前,租金都大幅上涨,商贩兜售各式花灯。花灯上有描绘各种人物的,舞姿翩翩,有描绘鸟飞花放的,有描绘龙腾鱼跃的,花灯焰火照耀通宵,鼓乐游乐,喧闹达旦。

 

去清朝闹元宵,看“百戏”

清朝时期元宵节张灯减为了五夜,宫廷不再办灯会,但民间的节日气氛依然浓厚,灯会依然壮观。紫禁城内的清宫设“鳌山”灯,其点灯后,把蟋蟀放入灯中,边赏灯,边听虫鸣,颇具巧思,甚至还有满族从北方引进的冰灯。除了燃灯,清朝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引百姓层层围观、阵阵喝彩。

 

今天又是元宵佳节日,依旧是吃元宵、赏花灯、耍龙灯、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古人社会的精彩愉悦依然能在传统习俗的喜悦活动中,把欢乐祥和送入每个家庭,把悠久历史文化代代传承下去。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