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市场喜中有忧

2019-02-19 09:15评论关闭Views: 135

rencai

美联储无惧股市波动和总统喊话,持续加息,给2018年划上了一个“偏鹰”的句号。未来美国经济的“加(加息)减(减税)法”还存在多大的空间,也许存在争议,但无可争辩的是,作为宏观政策重要参考变量,美国的就业形势一片大好。资料显示,失业率维持在3.7%的水准,创50年新低,让人很难想象十年前这个指标会是两位数。

不但是美国,放眼全球,自上一轮金融危机以来,主要发达国家的就业情况就一直在改善(图一),许多经济体已经达到或正在接近充分就业,给人一种承平日久的盛世之感。比如,欧元区总体失业率接近8%,创10年新低;日本最新失业率为2.4%,达25年来最低水准;英国失业率4.0%,创43年新低。各国失业率持续下降的同时,薪资均有所增长,虽然增长速度与市场预期时有偏差,但总体来说,劳动力市场畅旺,经济恢复还是具有基础和成效的。

图一 主要发达国家失业率走势
shiyezoushi1
资料来源:Wind

拐点将至

这种超长周期、全球同步的就业改善,与后危机时代弥漫的量宽政策不无关系。而现在,周期的力量随着货币政策的转向,终究要到来。美联储自2015年以来持续加息的底气,很大部分来自劳动力市场。而近期劳动力市场已经出现走弱迹象,就业增长开始放缓,薪资增幅低于预期。上月中,美国通用汽车正式向政府发出裁员通知。而早前,福特汽车已宣布将裁员7万人左右,Verizon表示2019年将启动约1.04万名员工的自愿离职计划。

欧元区暂时还没有条件缩表,但是庞大的资产负债表限制了其继续大幅度扩张的能力。而且在下一轮衰退来临之前,欧洲央行有压力恢复其货币政策空间。这种不能缩也不容易扩的背景,可能预示著失业率的拐点将近。法国“黄背心”运动的诱因是油价上涨,背后更深刻的根源,则是生活水准和购买力的下降,以及对政府控制失业率效果不彰的不满。

对于中国而言,经济进入下行周期,增速持续走低,结构性转型还有待深入,局部金融风险频发,但是就业市场总体稳定。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资料,2018年1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8%,比年初下降0.2个百分点,比2017年初下降0.4个百分点。人社部公布的100个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资料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人力资源市场求人倍率为1.25,环比、同比均有所上升,招聘岗位数量大于求职人数,供求基本平稳。

从趋势上看,当前中国劳动力市场有“一减一增”两个特点:首先是劳动力人口逐年减少,人口结构变化明显。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于2011年达到峰值9.25亿人,此后逐年下降,2017年为9.02亿人,自高点下降了2.5%;同期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自68.7%下降至64.9%,就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也自56.7%下降至55.9%。劳动力供给绝对数的下降,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但同时,由于经济结构性变化以及城镇化进程的持续,全国7.8亿就业人员中,城镇就业人数持续增长,给城镇就业岗位带来较大压力。2017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了1351万人,同比增加了37万人,这是一个历史新高。2018年1-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93万人,同比增加13万人。从就业岗位需求上来看,可以预期,未来两三年内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将很难低于1200万人。

另一方面,从就业岗位供给上来看,经济增速下滑、产能过剩、行业调整等因素,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用工造成影响;以网络平台型就业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也面临着新经济企业活跃用户增速下滑的局面,其就业人员吸纳能力存在不确定性。除此以外,近期,边际上对我国就业市场的重大冲击因素还有两个。

 

两个边际变化

第一个因素是贸易战和进出口波动因素。海关最新资料显示,按照美元计价,2018年11月份,我国出口总值2274.1亿美元,增长5.4%,增速比上月下滑10个百分点;进口1826.7亿美元,增长3%,增速比上月下滑近18个百分点。进出口增速的急剧下滑,说明中美贸易战的影响逐步浮出水面。

关于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对经济的总体利弊,存在争论,但单从就业来看,进出口的直接影响都是存在的。美国NBER工作论文《中国出口冲击与美国就业:一个全球投入产出分析》(Feenstra和Sasahara,2017)使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量化了1995年至2011年间进口和出口对美国就业的影响。其结论是,美国在这一期间因为对全球的商品出口增加了370万个就业岗位,而同期由于从中国进口商品,损失了200万个就业岗位。因此,美国净增加了约170万个就业岗位。2014年,中国商务部发布《全球价值链与我国贸易增加值核算报告》指出,2012年,每百万美元货物出口对我国就业的拉动为59人次,货物出口一共产生了1.2亿个就业岗位。这些都是进出口贸易对就业影响的实证资料。

当前,中美贸易战正处于90天的谈判期。借鉴上世纪60-90年代日美贸易战的历史经验,中美双方的较量,将是“限制出口、增加进口、开放国内市场、移除贸易壁垒”为核心的进退之争。最坏的情况是美国对来自中国的所有商品征税25%。根据IMF估计,这将影响美国和中国经济增长0.9和1.6个百分点。

从目前情况来看,贸易战完全可能把中国带入“双逆差”的局面。其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将存在于两个方向:一方面,因为贸易保护主义而导致的出口缩减,会直接减少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即使出口不变,而是通过增加进口来减小中美贸易逆差,也会因为大量商品不需要在国内生产而减少国内就业机会。

另外一个影响就业的边际变化因素是民营企业的状况。根据国家统计局按照经济类型划分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数据(图二),自2005年发布统计资料以来,私营企业的发展速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5年至2012年,这个时期的特点是私营企业高速发展,增速在15%以上,明显快于其他类型的企业;第二个阶段是2013至2017年,这一时期,私营企业增速仍然高于其他类型企业,但是增速从前一时期的高速平台逐年下滑;第三个阶段是2017年至今,这一时期私营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停止下滑,呈平台波动,与GDP增速相当。同期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受益于供给侧改革,增速从前两年低迷状态有所回升,多数时段高于私营企业。

图二 按经济类型划分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

shiyezoushi2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企业盈利情况及未来预期,直接影响其新增投资和招聘意愿。从就业上来看,私营和个体企业为代表的民营企业一直都是每年新增就业岗位的主力军(图三)。如果经济体中最有活力的民营企业大致只能达到经济的“平均增速”,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增速相当,甚至低于后者,势必将影响未来新增就业岗位的供给。从趋势上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由于供给侧改革的红利边际减弱,增速也在掉头,也将成为未来就业压力所在。

 

图三 按经济类型分城镇就业人员年度增量(万人)
shiyezoushi3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就业关乎国民收入和社会稳定,是经济的“基本盘”。2018年年中,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六个稳”,其中“稳就业”被放在首要位置;年末,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这都是政府对就业问题作出的前瞻性部署。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比较复杂,投资、消费、进出口领域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就业形势如果发生下滑,不但影响居民财富、债务杠杆率和消费能力,还会压缩改革措施推进的空间。从这个角度看,就业问题不容有失。

 

作者:胡斌 系招商局金融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评论已关闭